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雄伟专利>正文

渔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53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以降低刹车片的磨损和提高刹车片的使用寿命的渔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渔线轮,包括绕线轮、主轴和刹车组,所述绕线轮和刹车组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分别位于所述绕线轮的两端;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二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刹车片之间。

R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n reduce brake wear and improve reel brake pad lif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reel, reel, spindle and brake group, the winding wheel and brakes were set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the first brake brake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were located in both ends of the winding wheel; the first brake is fixed to the first end to the week the reel; the first outer circumferential brake is fixed on the main shaft; the first spring sleev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inner brake pad and is located in the winding wheel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outer brake pad; the second inner circumferential fixed brake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winding wheel; the second brake pads circumferentially fixed in the main shaft; the second spring sleev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through the second brake pads and located between the reel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br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线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具,特别涉及一种渔线轮。
技术介绍
渔线轮是安装在钓鱼竿上用来绕线和放线工具,一般包括摇把、传动齿轮、绕线轮和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一般集成在传动齿轮或者绕线轮上。刹车装置用于控制渔线轮的放线。刹车装置一般包括刹车片组和刹车臂。刹车片组包括多片并列的刹车片,通过操作刹车臂可以压紧刹车片组,进而增加刹车片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刹车力。还原刹车臂位置后,刹车片组之间摩擦减小,进而减小刹车力。然而,传统的渔线轮刹车装置,尽管还原刹车臂的位置后,降低了刹车片之间的压力,减小了刹车力,但是刹车片之间仍然有接触或者摩擦,由此导致刹车片受到不必要的磨损,降低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刹车片的磨损和提高刹车片的使用寿命的渔线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渔线轮,包括绕线轮、主轴和刹车组,所述绕线轮和刹车组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刹车组包括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所述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分别位于所述绕线轮的两端;所述第一刹车组包括第一内刹车片、第一外刹车片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二刹车组包括第二内刹车片、第二外刹车片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二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刹车片之间。所述渔线轮的第一端中央设置有第一轴承腔,所述渔线轮的第二端中央设置有第二轴承腔;所述第一轴承腔内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腔内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和第二轴承的内环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外刹车片;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外刹车片。所述第一刹车组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刹车组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一内刹车片中央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垫片外径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内刹车片中央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外径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刹车组还包括第一加固垫和第一加固座,所述第二刹车组还包括第二加固垫和第二加固座;所述第一加固座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加固座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套接部;所述第一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套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径;所述第一加固垫和第一外刹车片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套接部并且夹紧于所述第一头部与第一垫片之间;所述第二加固座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二加固座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头部和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二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套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套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外径;所述第二加固垫和第二外刹车片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二套接部并且夹紧于所述第二头部与第二垫片之间。所述第一刹车组还包括第一轴承垫,所述第二刹车组还包括第二轴承垫;所述第一轴承垫和第二轴承垫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一轴承垫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轴承的内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垫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轴承的内环之间。所述绕线轮包括绕线部以及绕线部两端的第一夹线部和第二夹线部,所述绕线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夹线部的外径和第二夹线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内刹车片的外径和第一外刹车片的外径均大于所述绕线轮的绕线部的外径并小于第一夹线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内刹车片的外径和第二外刹车片的外径均大于所述绕线轮的绕线部的外径并小于第二夹线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内刹车片的外圈边缘径向延伸出第一凸耳,所述绕线轮的第一夹线部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刹车片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压紧所述第一内刹车片的第一凸耳;所述第二内刹车片的外圈边缘径向延伸出第二凸耳,所述绕线轮的第二夹线部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二刹车片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压紧所述第二内刹车片的第二凸耳。所述刹车组还包括第三刹车组和第四刹车组;所述第三刹车组包括第三内刹车片、第三外刹车片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三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三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第三外刹车片与所述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四刹车组包括第四内刹车片、第四外刹车片和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四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四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第四外刹车片与第二外刹车片之间。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具有一下有益效果:1、由于在绕线轮两端均设置有刹车组,从两端对绕线轮刹车,刹车力更大。2、由于在绕线轮两端均设置有刹车组,在刹车时对主轴的轴向力大部分从刹车组传导到绕线轮,降低了从轴承传导到绕线轮的轴向力,降低了轴承受到的轴向力,可以减少对轴承的损坏,进而可以对轴承具有保护作用。3、由于内刹车片周向固定在绕线轮端部,而外刹车片与绕线轮之间设置弹簧,弹簧穿过内刹车片中央通孔,使得内、外刹车片相互摩擦后,可以通过弹簧自动弹开分离,减少刹车片之间不必要的磨损,提高刹车片的使用寿命。4、由于绕线轮两端分别套接有轴承,使得弹簧抵接在轴承的内环上,避免弹簧随绕线轮转动,减少弹簧的变形,提高弹簧的使用寿命。5、由于外刹车片与弹簧之间还设置有垫片,避免弹簧与外刹车片之间发生摩擦,可以减少外刹车片的磨损。6、由于外刹车片安装在加固座上,同时在外刹车片一侧设置加固垫,均可以增加外刹车片的稳固性,减少外刹车片歪斜,进而减少外刹车片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主轴卡环,2-第一加固座,3-第一加固垫,4-第一外刹车片,5-第一垫片,6-第一卡环,7-第一弹簧,8-第一内刹车片,9-第一轴承,10-绕线轮,11-主轴,12-第二轴承,13-第二内刹车片,14-第二弹簧15-第二卡环,16-第二垫片,17-第二外刹车片,18-第二加固垫,19-第二加固座,20-第二主轴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渔线轮,包括绕线轮、主轴和刹车组,绕线轮和刹车组均套接主轴。主轴对应绕线轮的部位为圆柱,对应刹车组的部位为非圆柱。刹车组位于在绕线轮两端。绕线轮与主轴可滑动套接,主轴连接有齿轮,齿轮连接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摇臂。转动摇臂即可驱动绕线转动。主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主轴卡环和第二主轴卡环。主轴设置在外壳上。主轴一端连接刹车臂,另一端连接刹车钮,刹车臂和刹车钮设置在外壳外。通过转动刹车臂或者刹车钮均可轴向拉动主轴,进而压紧刹车组,进而产生刹车力。刹车组包括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分别位于绕线轮的两端。第一刹车组包括第一内刹车片、第一外刹车片和第一弹簧。第一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绕线轮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渔线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渔线轮,包括绕线轮、主轴和刹车组,所述绕线轮和刹车组均套接所述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包括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所述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分别位于所述绕线轮的两端;所述第一刹车组包括第一内刹车片、第一外刹车片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二刹车组包括第二内刹车片、第二外刹车片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二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刹车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轮,包括绕线轮、主轴和刹车组,所述绕线轮和刹车组均套接所述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组包括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所述第一刹车组和第二刹车组分别位于所述绕线轮的两端;所述第一刹车组包括第一内刹车片、第一外刹车片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一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二刹车组包括第二内刹车片、第二外刹车片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绕线轮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外刹车片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二弹簧套接所述主轴、穿过所述第二内刹车片并且位于所述绕线轮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外刹车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线轮的第一端中央设置有第一轴承腔,所述渔线轮的第二端中央设置有第二轴承腔;所述第一轴承腔内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腔内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和第二轴承的内环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外刹车片;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外刹车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组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刹车组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均套接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二外刹车片之间;所述第一内刹车片中央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垫片外径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内刹车片中央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外径的第二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组还包括第一加固垫和第一加固座,所述第二刹车组还包括第二加固垫和第二加固座;所述第一加固座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加固座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头部和第一套接部;所述第一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套接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径;所述第一加固垫和第一外刹车片均周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套接部并且夹紧于所述第一头部与第一垫片之间;所述第二加固座周向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二加固座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何雄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