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工蜂巢和养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2269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造工蜂巢和养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造工蜂巢包括箱体,箱体中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板可拆卸的连接,上盖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拆卸的连接,实现该人造工蜂巢的开闭,以清理或观察。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三侧板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对称设置,用以与蜂巢板配合。该人造工蜂巢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养蜂装置,其包括上述人造工蜂巢和蜂巢板,蜂巢板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分离的连接。该养蜂装置使用时操作简单,养蜂效果好,提高养蜂人收入。

Artificial beehive and beekee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工蜂巢和养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造工蜂巢和养蜂装置。
技术介绍
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1857年美国人郎氏专利技术了活框蜂箱与随后专利技术的巢础机和分蜜机一起被称为蜂具的三大专利技术,而正是这些养蜂工具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上世纪初活框蜂箱和意大利蜜蜂一起传入我国,现在我国使用的蜂箱很多,比如十框蜂箱、达旦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等,其规格大小不尽相同,但结构原理基本一致。标准蜂箱是由10个巢框、箱身、箱底、巢门档、副盖、箱盖及隔板组成的。需要时可以在箱身上叠加继箱,继箱没有箱底,可以与巢箱的箱身通用。蜂群发展到8~l0框时,就需要向上叠加继箱,可以及时扩大蜂巢。在现有技术中,蜂箱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一些不需要的功能影响了蜂箱整体的质量和寿命,影响了工蜂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人造工蜂巢包括箱体,箱体中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板可拆卸的连接,上盖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拆卸的连接,实现该人造工蜂巢的开闭,以清理或观察。第一侧板靠近第三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三侧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对称设置,用以与蜂巢板配合。该人造工蜂巢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养蜂装置,其包括上述人造工蜂巢和蜂巢板,蜂巢板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分离的连接。该养蜂装置使用时操作简单,养蜂效果好,提高养蜂人收入。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造工蜂巢,其包括箱体,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板和上盖,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板可拆卸的连接,上盖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拆卸的连接,第一侧板靠近第三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三侧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对称设置。该人造工蜂巢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插槽由第一侧板靠近第四侧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一侧板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第二插槽由第三侧板靠近第四侧板的一侧延伸至第三侧板靠近第二侧板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箱体还包括分隔板,分隔板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分隔板另一端与第三侧板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分隔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设有抓取部,分隔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分离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插槽包括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第二插槽包括第三子插槽和第四子插槽,第一子插槽由第一侧板靠近第四侧板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第二子插槽由第一侧板靠近第二侧板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第三子插槽由第三侧板靠近第四侧板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第四子插槽由第三侧板靠近第二侧板的一端延伸至分隔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插槽、第二子插槽、第三子插槽和第四子插槽在靠近分隔板的方向上靠近底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插槽、第二子插槽、第三子插槽和第四子插槽与底板之间形成0至45度的夹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人造工蜂巢还包括底座,底座与底板远离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板和上盖由木板制成,木板进行煮蜡工艺处理。一种养蜂装置,其包括上述人造工蜂巢和蜂巢板,蜂巢板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分离的连接。该养蜂装置使用时操作简单,养蜂效果好,提高养蜂人收入。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造工蜂巢包括箱体,箱体中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板可拆卸的连接,上盖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拆卸的连接,实现该人造工蜂巢的开闭,以清理或观察。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三侧板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对称设置,用以与蜂巢板配合。该人造工蜂巢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养蜂装置,其包括上述人造工蜂巢和蜂巢板,蜂巢板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可分离的连接。该养蜂装置使用时操作简单,养蜂效果好,提高养蜂人收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人造工蜂巢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箱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侧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箱体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侧板的示意图。图中:100-人造工蜂巢;110-箱体;111-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7-第四侧板;119-底板;120-上盖;130-第一插槽;140-底座;200-人造工蜂巢;210-分隔板;231-第一子插槽;233-第二子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现有技术中,蜂箱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一些不需要的功能影响了蜂箱整体的质量和寿命,影响了工蜂的工作。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考图1,图中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造工蜂巢100,该人造工蜂巢100包括箱体110。同时参考图2和图3,箱体110包括周面的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3、第三侧板115和第四侧板117,以及底板119和上盖120。第一侧板111和第三侧板115与底板119固定连接,第二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7与底板119可拆卸的连接,第一侧板111靠近第三侧板11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130。第三侧板115靠近第一侧板1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130和第二插槽对称设置。将巢板通过第一插槽130和第二插槽安装在箱体110内,通过可拆卸的第二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7更换或清理巢板,还可以在不需要清理或更换巢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造工蜂巢和养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造工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工蜂巢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板和上盖;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三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工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工蜂巢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板和上盖;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三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工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由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槽由所述第三侧板靠近所述第四侧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三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造工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分隔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工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抓取部;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可分离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造工蜂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包括第一子插槽和第二子插槽;所述第二插槽包括第三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敬王成菊蒋福峻蒋雨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春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