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和台状物筑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185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因所投入的粒状材料而导致破损的担忧较小、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检测的结构。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灌注管(20)的内壁面上,在通过灌注管(20)的截面圆的直径的直线上的互相面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从灌注管(20)的内部向外部贯通的孔部(201、202)。例如由聚碳酸酯等构成的2个透明部件(501、502)通过例如紧固螺丝等固定件以堵塞该孔部(201、202)的方式安装于灌注管(20)。在一个透明部件(501)的外侧配置有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部(503),在另一个透明部件(502)的外侧配置有例如光电二极管等受光部(504)。将这些透明部件(501、502)、发光部(503)、受光部(504)和保护罩(505、506)作为1组,在灌注管(20)的轴向上设有多组这样的组。通过上述的结构,检测被投入到灌注管中的粒状材料到达了哪一组的发光部(503)和受光部(504)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和台状物筑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被投入灌注管中的粒状材料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为了检测投入到灌注管中的混凝土的量,已知将用于检测从混凝土受到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灌注管的内壁面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利用激光光线计测从灌注管的上端至上表面的距离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3)等。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2-18066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008-7533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009-833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对于在灌注管的内壁面上设置压力传感器这样的结构,存在如下担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由于所投入的粒状材料(在本申请中,粒状材料是指以“土”、“砂子”、“砂石、碎石”、“石头”为例的由许多粒状物构成的材料、或者这些材料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而破损。另外,在将粒状材料投入灌注管而在水底筑造台状物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将含有水分并浆化的粒状材料投入灌注管中,则会产生气泡或污浊。在上述那样的利用激光光线计测从灌注管的上端至粒状材料的上表面这样的比较长的距离的情况下,这样的气泡或污浊可能会成为误测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利用超声波从上表面或者从侧面检测投入到灌注管中的材料的方法中,也会由于粒状材料的投入所引起的气泡或污浊而难以实现正确的检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这样的结构:因所投入的粒状材料而导致破损的担忧较小,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检测。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具有:2个透明部件,它们构成灌注管的内壁面,且被设置在互相面对的位置;发光构件,其被配置在一个所述透明部件的外侧;受光构件,其被配置在另一个所述透明部件的外侧;以及检测构件,其根据由所述发光构件发出的光中的被所述受光构件接收的光的光子或照度,检测被输送到所述灌注管的投入口中的粒状材料是否到达了所述发光构件和所述受光构件的位置。所述受光构件和所述检测构件可以由光子传感器构成。所述受光构件和所述检测构件可以由照度传感器构成。可以是,所述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具备从所述灌注管的外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宽度比所述灌注管的直径短,所述2个透明部件被设置于所述突出部的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面对的位置。可以是,在所述灌注管的轴向上设置有多组所述2个透明部件、所述发光构件以及所述受光构件的组。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台状物筑造方法,其中,向灌注管的投入口输送粒状材料,利用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粒状材料,并将所述粒状材料从所述灌注管的排出口排出,在水中筑造台状物。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因所投入的粒状材料而导致破损的担忧较小,且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检测。附图说明图1是概要性地示出粒状材料投入设备1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粒状材料检测装置50的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粒状材料S被投入到灌注管20中时的样子的图。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509a的构造的图。图5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发光部511和受光部512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概要性地示出粒状材料投入设备1的构造的立体图。在行走台车10上,设置有作为粒状材料投入路径而沿铅直方向延伸的灌注管20。该行走台车10能够沿着第1引导部30在箭头X方向上移动,并且借助未图示的驱动手段移动至箭头X方向上的任意位置。行走台车10和第1引导部30能够沿着第2引导部40在与箭头X方向垂直的箭头Y方向上移动,并借助未图示的驱动手段一体地移动至箭头Y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第2引导部40借助朝向水底方向延伸的被称作桩脚的多根腿部(省略图示)相对于水底被固定。灌注管20例如是双层结构的筒体,且通过使这些筒体相对滑动而能够在铅直方向上伸缩。在投入粒状材料时,灌注管20下端的排出口21位于水底附近,上端的投入口22处于水上。含有水分并浆化了的粒状材料从未图示的材料供给船经由软管配管等输送路径被投入灌注管的投入口22中,并穿过灌注管20的内部落下到水底。或者,也可以从材料供给船直接向灌注管内投入粒状材料。例如,在水底大范围地筑造平坦的台状物的工程的情况下,重要的是,使灌注管20的下端的排出口21的位置移动,检测并管理灌注管内的粒状材料的蓄积量,以使台状物的竣工形状(顶端高度)处于规定的基准内。因此,在灌注管20的轴向上的多个位置分别设置有检测粒状材料的有无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50。在图1中,例示了3个粒状材料检测装置50-1、50-2、50-3,但其数量和设置位置任意。在灌注管20的内部空间中,当粒状材料从水底向上方逐渐蓄积时,在多个粒状材料检测装置50-1~50-3中,从处于下方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朝向处于上方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依次检测出粒状材料。图2是示出粒状材料检测装置50的构造的图。在图2中,(A)是灌注管20的轴向剖视图,(B)是灌注管20的径向剖视图。在灌注管20的内壁面上,在通过灌注管20的截面圆的直径的直线上的互相面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从灌注管20的内部向外部贯通的孔部201、202。例如由聚碳酸酯等构成的2个透明部件501、502通过例如紧固螺丝等以堵塞该孔部201、202的方式固定件安装于灌注管20。即,透明部件501、502构成灌注管20的内壁面,且设置在互相面对的位置。在一个透明部件501的外侧,配置有例如卤钨灯等发出包含各种波长的光的发光部503,在另一个透明部件502的外侧,配置有例如光电二极管等受光部504。在发光部503和受光部504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保护罩505、506。该保护罩505、506防止了如下情况:由于例如没有从投入口22投入到灌注管20的内部而是落下到灌注管20的外周附近的粒状材料等,导致发光部503和受光部504破损。将这些透明部件501、502、发光部503、受光部504和保护罩505、506作为1组,在灌注管20的轴向上设有多组这样的组。与受光部504连接的检测部507根据发光部503所发出的光中的被受光部504接收的光的光量,检测投入到灌注管20中的粒状材料是否到达了发光部503和受光部504的位置。受光部504和检测部507构成了所谓的光子传感器。光子传感器是根据在规定的波长带中接收的光的光子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此,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子传感器的理由进行说明。通常,对于人眼来说,感知555nm的绿色附近的波长的光的敏感度最好,波长越是接近红色或紫色,敏感度越迟钝。即,人眼对于橙、黄、绿附近的敏感度较高,对于红、蓝、紫等的敏感度较低。因此,需要具有与人眼的敏感度一致的曲线(相对光谱灵敏度曲线)的明亮度的单位,并将其称作照度。检测照度的照度传感器是与人眼对每个波长的敏感度特性一致的传感器,在作为人眼可以看到的可见光的最重要的555nm附近,设定有敏感度的峰值。与此相对,光子传感器检测光的粒子即光子的数量。该光子传感器主要是为了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状态,而在叶绿素的吸收波长带即400nm至700nm的波长带中计测每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入射的光子的个数。即,照度传感器计测555nm附近的波长的光能,与此相对,光子传感器在400nm至700nm的波长这样的、比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和台状物筑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具有:2个透明部件,它们构成灌注管的内壁面,且被设置在互相面对的位置;发光构件,其被配置在一个所述透明部件的外侧;受光构件,其被配置在另一个所述透明部件的外侧;以及检测构件,其根据由所述发光构件发出的光中的被所述受光构件接收的光的光子或照度,检测被输送到所述灌注管的投入口中的粒状材料是否到达了所述发光构件和所述受光构件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具有:2个透明部件,它们构成灌注管的内壁面,且被设置在互相面对的位置;发光构件,其被配置在一个所述透明部件的外侧;受光构件,其被配置在另一个所述透明部件的外侧;以及检测构件,其根据由所述发光构件发出的光中的被所述受光构件接收的光的光子或照度,检测被输送到所述灌注管的投入口中的粒状材料是否到达了所述发光构件和所述受光构件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构件和所述检测构件由光子传感器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状材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构件和所述检测构件由照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锅匠
申请(专利权)人:五洋建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