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376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突破传统鞋底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凹坑与上施压层构成上弹性气囊,下凹坑与下施压层构成下弹性气囊。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对下凹坑的上方和上凹坑的下方进行更直接有效的施压抵顶,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变形更加完全和高效。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作为气体交换的动力源进行如此反复踩踏循环,实现鞋腔内的空气循环呼吸更新,使鞋腔内保持干爽和适宜温度的舒适环境。而且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均匀排列部分重叠,在保证整个中间层厚度均匀和强度均匀的基础上,可在同等厚度和材料用量情况下,形成更多的容气空间,增强弹性弹性变形、呼吸性能。

A waterproof sole with good ventilation and breathabilit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aterproof sole with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ole structure form, in actual use, and the pits on the pressure elastic air bag layer, and under the pressure of dent layer under elastic air bag. The first and second bulges respectively exert more direct and effective pressure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pit and the upper concave pit, and the lower elastic air sac and the upper elastic air sac have more complete deform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elastic air sac and the upper elastic air sac are used as the power source for the gas exchange, so that the air circulation and the respiration update are realized in the cavity of the shoes, and the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of the shoe cavity is kept dry and suitable for temperature. But under the elastic air bag and elastic bag are evenly arranged overlap and to ensure that the entire middle layer of uniform thickness and uniform strength basis, can be in the same thickness and the material consumption situ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gas containing more space, enhance the elasticity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breathing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374019.1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610374019.1,申请日为2016年05月3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通风透气防水鞋底及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
技术介绍
鞋底和鞋作为生活中日常用品,其结构已为公知,为了改进其通风透气效果,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110101077.4公开一种鞋底,包括:由透气防水材料制成的上层;由透气防水材料制成的底层;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支持层,所述支持层位于所述上层和所述底层之间,并具有与所述上层的底面相连的多个直通孔,所述支持层还与所述底层的表面形成中空区域,所述直通孔与所述中空区域相连,所述支持层的底面具有多个支持突出部;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外鞋底层,所述外鞋底层位于所述底层的下面,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外鞋底层的顶部具有多个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与所述通孔相连。所述上层和/或所述底层由透气性为1.500千帕*秒/每米到300.000千帕*秒/每米的透气防水材料制成。所述多个直通孔与所述支持层的底面垂直。所述多个支持突出部与所述支持层的底面垂直。所述多个支持突出部是支持圆柱。所述多个水平通道通过所述通孔相互连接。所述通孔的底端在所述外鞋底层的底部。一种鞋子,包括主鞋体和所述的鞋底。该专利技术的弹性呼吸结构有待改进,通风透气效果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通风透气循环效果,弹性呼吸完全高效,确保鞋腔内干爽舒适,且工作性能稳定,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包括处于上方的上透气防水层,处于下方的下透气防水层,以及设于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的边缘连接在一起将所述中间层密封包裹在内;所述中间层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呼吸层,以及处于弹性呼吸层上方对弹性呼吸层进行施压的上施压层和处于弹性呼吸层下方对弹性呼吸层进行施压的下施压层;所述弹性呼吸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凹坑,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下凹坑;所述上凹坑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弹性呼吸层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凹坑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弹性呼吸层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上施压层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各所述第一凸起与各所述下凹坑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上施压层上表面的第三通孔,且各所述第三通孔与各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下施压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二凸起,各所述第二凸起与各所述上凹坑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下施压层下表面的第四通孔,且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上施压层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连通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下施压层在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有连通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上透气防水层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施压层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透气防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施压层的下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施压层、下施压层和弹性呼吸层均为橡胶材料层。还包括与所述下透气防水层连接在一起的大底层,所述大底层形成有多个连通上下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大底层的上表面形成有连通各所述第七通孔的通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突破传统鞋底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凹坑利用弹性呼吸层自身弹性与上施压层构成上弹性气囊,下凹坑利用弹性呼吸层自身弹性与下施压层构成下弹性气囊。当穿着者踩踏时,第一凸起对下凹坑的上方进行施压抵顶,下弹性气囊受压变形,对内部气体进行挤压;第二凸起对上凹坑的下方进行施压抵顶,上弹性气囊受压变形,对内部气体进行挤压;下弹性气囊内的一部分气体穿过第六通孔并透过下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向下排出,另一部分气体依次穿过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透过上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向上排出;上弹性气囊内的一部分气体穿过第五通孔并透过上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向上排出,另一部分气体依次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并透过下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向下排出;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对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的施压抵顶更直接有效,可使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变形更加完全和高效。当穿着者抬脚时,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鼓起,鞋腔内带有湿气等且较高温度的污浊空气透过上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并依次穿过相对应的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被吸入下弹性气囊内,同时透过上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并穿过第五通孔被吸入上弹性气囊内;外部新鲜空气透过下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并穿过第六通孔被吸入下弹性气囊内,同时透过下透气防水层的微孔并依次穿过第四通孔和第一通孔被吸入上弹性气囊内,与鞋腔内的污浊空气混合,这样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作为气体交换的动力源进行如此反复踩踏循环,实现鞋腔内的空气循环呼吸更新,使鞋腔内保持干爽和适宜温度的舒适环境。并且上透气防水层在保证通风透气的基础上可避免汗液等水进入到中间层而对内部结构造成影响,下透气防水层在保证通风透气的基础上可避免外界尤其是地面上的水进入到中间层或鞋腔内,而且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将整个中间层密封包裹,保证中间层透气的同时进行全面的防水,整个结构更加完整牢固,工作性能稳定。而且下弹性气囊和上弹性气囊均匀排列部分重叠,在保证整个中间层厚度均匀和强度均匀的基础上,可在同等厚度和材料用量情况下,形成更多的容气空间,增强弹性弹性变形、呼吸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其具有良好通风透气循环效果,弹性呼吸完全高效,确保鞋腔内干爽舒适,且工作性能稳定,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透气防水层2-下透气防水层3-中间层31-弹性呼吸层311-上凹坑3111-第一通孔312-下凹坑3121-第二通孔32-上施压层321-第一凸起3211-第三通孔322-第五通孔33-下施压层331-第二凸起3311-第四通孔332-第六通孔34-上弹性气囊35-下弹性气囊4-大底层41-第七通孔42-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如图1所示,包括处于上方的上透气防水层1,处于下方的下透气防水层2,以及设于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之间的中间层3。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均为透气防水材料制成的层结构,具有透气且防水的功能。上透气防水层1和下透气防水层2的边缘连接在一起将中间层3密封包裹在内;中间层3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呼吸层31,以及处于弹性呼吸层31上方对弹性呼吸层31进行施压的上施压层32和处于弹性呼吸层31下方对弹性呼吸层31进行施压的下施压层33;弹性呼吸层3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凹坑311,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下凹坑312;上凹坑311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弹性呼吸层31下表面的第一通孔3111,下凹坑312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弹性呼吸层31上表面的第二通孔3121;上施压层32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321,各第一凸起321与各下凹坑312一一对应,第一凸起321的端部中心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上方的上透气防水层,处于下方的下透气防水层,以及设于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的边缘连接在一起将所述中间层密封包裹在内;所述中间层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呼吸层,以及处于弹性呼吸层上方对弹性呼吸层进行施压的上施压层和处于弹性呼吸层下方对弹性呼吸层进行施压的下施压层;所述弹性呼吸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凹坑,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下凹坑;所述上凹坑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弹性呼吸层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凹坑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弹性呼吸层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上施压层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各所述第一凸起与各所述下凹坑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上施压层上表面的第三通孔,且各所述第三通孔与各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下施压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二凸起,各所述第二凸起与各所述上凹坑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凸起的端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下施压层下表面的第四通孔,且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上施压层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连通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所述下施压层在相邻的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有连通上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上透气防水层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施压层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透气防水层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施压层的下表面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通风透气性能好的防水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上方的上透气防水层,处于下方的下透气防水层,以及设于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上透气防水层和下透气防水层的边缘连接在一起将所述中间层密封包裹在内;所述中间层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呼吸层,以及处于弹性呼吸层上方对弹性呼吸层进行施压的上施压层和处于弹性呼吸层下方对弹性呼吸层进行施压的下施压层;所述弹性呼吸层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凹坑,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下凹坑;所述上凹坑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弹性呼吸层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凹坑底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弹性呼吸层上表面的第二通孔;所述上施压层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凸起,各所述第一凸起与各所述下凹坑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凸起的端部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所述上施压层上表面的第三通孔,且各所述第三通孔与各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下施压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霞彭飘林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