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包括:一辅助绕组、一供电电容以及一供电选择单元。该辅助绕组具有一全绕组端与一抽头端,该全绕组端与一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感应电压,该抽头端与该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抽头电压。该供电电容连接于一控制单元的一电源脚位与该接地端之间。该供电选择单元连接该全绕组端与该抽头端以及该电源脚位之间。当该感应电压大于或等于一阀值电压,该供电选择单元选择该感应电压对该供电电容充电;当该感应电压小于该阀值电压,该供电选择单元选择该抽头电压对该供电电容充电,以对该控制单元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供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的控制单元供电的双回路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现今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使用的普及率高,因此移动电话对于其电池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此,传统充电时间较长的充电器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于快速充电的要求。为了减少充电器的充电时间,最常使用的方式是通过提高充电器的功率来实现。也因此,对于相同输出电流的充电器而言,必须通过提高输出电压的方式来提高充电器的功率,进而减少充电时间。对于多输出电压的充电器来说,通常具有的典型输出电压有5伏特、7伏特、9伏特或12伏特。因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充电器所提供的输出电压大小也有所差异。举例来说,当充电器使用于常态充电操作,输出电压约为5伏特,然而,当使用者将充电器应用于快速充电时,则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将提高为12伏特。请参见图4,该电路为一交流转直流(AC/DC)电源转换器,用以将一交流输入电压VIN转换为一直流输出电压VOUT。该直流输出电压VOUT可作为前述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压之用。该交流转直流电源转换器需要在该交流输出电压VIN与该直流输出电压VOUT电气隔离,且通常以一变压器单元Tr实现。再者,该变压器单元Tr可被使用于该电源转换器中,使得该电源转换器成为一返驰式转换器(FlybackConverter)的组态。该返驰式转换器通过控制一功率开关Qs的导通与截止,将输入侧的能量传送至输出侧。具体而言,当一控制信号,通常为一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信号,控制该功率开关Qs导通时,借由电流流过该变压器单元Tr的一初级绕组WPRI,将能量储存在该变压器单元Tr上。当该功率开关Qs控制为截止时,该变压器单元Tr所储存的能量就传送至该变压器单元Tr的一次级绕组WSEN,完成将能量从输入侧传送至输出侧。再者,该返驰式转换器的一控制器100是由该变压器单元Tr的一辅助绕组WAUX供电。该辅助绕组WAUX所产生的一感应电压VX与该输出电压VOUT之间存在着正比例的关系,即该感应电压VX与该输出电压VOUT的比例等于该辅助绕组WAUX的匝数与该次级绕组WSEN的比例。假设该辅助绕组WAUX的匝数与该次级绕组WSEN的比例为3:1时。承前所述,当作为充电器的该电源转换器使用于常态充电操作时,该输出电压VOUT约为5伏特,此时该感应电压VX将为15伏特,亦即,该控制器100由15伏特的该感应电压VX供电。同样地,当作为充电器该电源转换器操作与快速充电时,充电器的该输出电压VOUT提高到约为12伏特,此时该感应电压VX将为36伏特,亦即,该控制器100由36伏特的该感应电压VX供电。由上述说明可知,因应充电器不同使用的需求,对应地,该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电压VOUT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输出电压VOUT通过该变压器单元Tr耦合后,该辅助绕组WAUX对该控制器100的一电源脚位VDD所提供的供电电压大小也有所不同。简而言之。多个该输出电压VOUT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电电压VDD。惟当作为充电器的该电源转换器操作于快速充电时,由于该辅助绕组WAUX提供给该控制器100的供电电压较高,导致损耗较大,因而造成整体转换器效率降低,以及增加耐压、耐流与散热设计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解决电源转换器操作于高输出电压时,存在电路损耗大,导致整体转换效率降低,以及耐压、耐流与散热设计受到限制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包括:一辅助绕组,具有一全绕组端与一抽头端,其中该全绕组端与一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感应电压,该抽头端与该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抽头电压;一供电电容,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一电源脚位与该接地端之间;以及一供电选择单元,具有一输入侧与输出侧,其中该输入侧连接该全绕组端与该抽头端,该输出侧连接于该电源脚位以供电给该控制单元,其中该供电选择单元在该感应电压大于或等于一阀值电压时,选择该感应电压对该供电电能充电储能,在该感应电压小于该阀值电压时,选择该抽头电压对该供电电容充电储能。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对该控制单元提供不同的供电路径。当该电源转换器操作于高输出电压时,该控制单元得以由较低的该抽头电压所供电,藉此,降低电路损耗,以提高整体转换效率,并且有利于电路组件耐压、耐流与散热的设计更为弹性。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供电选择单元包括一开关元件,当该感应电压大于或者等于该阀值电压,该开关元件导通,使该感应电压对该控制单元供电;当该感应电压小于该阀值电压,该开关元件截止,使该抽头电压对该控制单元供电。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全绕组端与该接地端之间具有一全绕组匝数,该抽头端与该接地端之间具有一抽头绕组匝数,该感应电压与该抽头电压的比例等于该全绕组匝数与该抽头组匝数的比例。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变压器单元更包括与该辅助绕组电磁耦合的一次级绕组,该电源转换器的一输出电压与该感应电压的比例等于该次级绕组的匝数与该全绕组匝数的比例。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供电选择单元包括:该开关元件,为一晶体管开关,具有一基极、一集电极以及一发射极;一齐纳二极管,该齐纳二极管的一阴极与一阳极分别连接于该晶体管开关的该基极与该接地端;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的一阴极与一阳极分别连接于该供电电容、该控制单元的该电源脚位与该晶体管开关的该发射极;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一阴极与一阳极分别连接于该第一二极管的该阴极与该辅助绕组的该抽头端;一第三二极管,该第三二极管的一阴极与一阳极分别连接于该晶体管开关的该集电极与该辅助绕组的该全绕组端;以及一极间电阻,连接于该晶体管开关的该基极与该集电极之间。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三二极管的该阳极与该辅助绕组的该全绕组端之间连接有一第一限流电阻;该第二二极管的该阳极与该辅助绕组的该抽头端之间连接有一第二限流电阻。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供电选择单元选择该感应电压并通过一第一供电路径对该供电电容充电储能,该第一供电路径有该全绕组端、该第一限流电阻、该第三二极管、该晶体管开关以及该第一二极管所构成;该供电选择单元选择该抽头电压并通过一第二供电路径对该供电电容充电储能,该第二供电路径由该抽头端、该第二限流电阻以及该第二二极管所构成。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控制单元为一脉冲宽度调制集成电路。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了解,然而所提供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电路方块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转换器的完整电路图。图4为熟知电源转换器的电路图。附图标记说明:10:控制单元20:供电选择单元Tr:变压器单元VDD:电源脚位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用以提供一控制单元所需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包含:一辅助绕组,具有一全绕组端与一抽头端,其中该全绕组端与一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感应电压,该抽头端与该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抽头电压;一供电电容,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一电源脚位与该接地端之间;以及一供电选择单元,具有一输入侧与一输出侧,其中该输入侧连接该全绕组端与该抽头端,该输出侧连接于该电源脚位以供电给该控制单元,其中该供电选择单元在该感应电压大于或等于一阀值电压时,选择该感应电压对该供电电能充电储能,在该感应电压小于该阀值电压时,选择该抽头电压对该供电电容充电储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用以提供一控制单元所需的电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包含:一辅助绕组,具有一全绕组端与一抽头端,其中该全绕组端与一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感应电压,该抽头端与该接地端之间提供一抽头电压;一供电电容,连接于该控制单元的一电源脚位与该接地端之间;以及一供电选择单元,具有一输入侧与一输出侧,其中该输入侧连接该全绕组端与该抽头端,该输出侧连接于该电源脚位以供电给该控制单元,其中该供电选择单元在该感应电压大于或等于一阀值电压时,选择该感应电压对该供电电能充电储能,在该感应电压小于该阀值电压时,选择该抽头电压对该供电电容充电储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供电选择单元包括一开关元件,当该感应电压大于或者等于该阀值电压,该开关元件导通,使该感应电压对该控制单元供电;当该感应电压小于该阀值电压,该开关元件截止,使该抽头电压对该控制单元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全绕组端与该接地端之间具有一全绕组匝数,该抽头端与该接地端之间具有一抽头绕组匝数,该感应电压与该抽头电压的比例等于该全绕组匝数与该抽头组匝数的比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转换器的双回路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变压器单元还包括与该辅助绕组电磁耦合的一次级绕组,该电源转换器的一输出电压与该感应电压的比例等于该次级绕组的匝数与该全绕组匝数的比例。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刘柱,黄启碑,莫金兴,马世涛,萧聪强,蒋春合,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