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充电宝,包括充电保护电路,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蓄电池,第一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三电容分别与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一端连接。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充电宝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充电宝。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等便携设备的推广使用,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充电宝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现在基本都习惯带充电宝出门。当移动终端没电时,而人们这时候又要使用移动终端,这时就可以用充电宝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就不用受制于传统的只能在固定的插座上进行充电。对充电宝进行充电时,可以用家里的电脑或插座对其进行充电。当充电宝充满电或充了足够的电后,人们就可以用充电宝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而且人们可以随身携带移动终端和充电宝,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由于现有的充电宝的电路部分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家用充电宝。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家用充电宝,包括充电保护电路,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蓄电池,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正输出端,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分别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和负输出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中,所述充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中,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为N沟道MOS管。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家用充电宝,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蓄电池,第三电容用于防止第一MOS管与电压比较器之间的干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均用于进行过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家用充电宝一个实施例中充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家用充电宝实施例中,该家用充电宝包括充电保护电路,该充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蓄电池E,其中,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通过第三电容C3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继电器的触点开关K-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第二MOS管Q2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Q2的源极均接地,第二MOS管Q2的漏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继电器的线圈K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继电器的线圈K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均连接供电电源VCC,继电器的触点开关J-1的另一端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正输出端VO+,蓄电池E的负极分别与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和负输出端VO-连接。上述第三电容C3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MOS管Q1与电压比较器之间的干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均为限流电阻,第四电阻R4用于对第二二极管D2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五电阻R5用于对电压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供电电源VCC提供的电压为9V,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供电电源VCC所提供的电压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本实施例中,第一MOS管Q1、第三电容C3、第一电感L1、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电阻构成电压调整电路,第一电容C1与蓄电池E并联起到稳定充电电压的作用,继电器和第三二极管D3构成过压保护电路。电压调整电路将220V交流电降至预设的充电电压,经第一电容C1稳压后,再经继电器的触点开关J-1向蓄电池E供电,蓄电池组E开始充电,电压比较器检测到充电电压高于限值时,就向第二MOS管Q2的栅极输出高电平以触发第二MOS管Q2导通,此时继电器的线圈J和第二MOS管Q2形成回路,继电器的线圈J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的触点开关J-1由此被断开,电压调整电路向蓄电池E供电的回路被切断,充电终止,从而防止蓄电池E长期被过高的充电电压充电,保护蓄电池E不被损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保护电路,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蓄电池,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正输出端,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分别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和负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保护电路,所述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电压比较器、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蓄电池,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220V交流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和继电器的触点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子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庆睿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