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拎取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29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能够在作业生产中方便使用,快捷方便,结构精巧,便于整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还提供第一设计的拎取架和第二设计的拎取架,在实际生产运用上,能够配合摆料盘按照工序对工件采取了集中清洗,使用便捷,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果。

Carrying rac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winging plate for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which can be used conveniently in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and convenient structure, exquisite structure and easy finishing, and has good practic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first design of the carry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design of the carrying frame,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able to cope with the pendulum plate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workpiece has taken on the cleaning, use convenient, save labor,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has good practicability and economic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拎取架
本技术涉及表面处理工业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在生产中能够使用的拎取架。
技术介绍
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对于金属铸件,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一般国内所说的表面处理有两种解释,一种为广义的表面处理,即包括前处理、电镀、涂装、化学氧化、热喷涂等众多物理化学方法在内的工艺方法;另一种为狭义的表面处理,即只包括喷砂、抛光等在内的即我们常说的前处理部分。以下我们所说的主要是狭义的表面处理。工件在加工、运输、存放等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应的摆料盘,尤其是工件细小、繁多的情况下,需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摆料盘的设计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要考虑要经济实用,而且要考虑到摆料盘在作业生产中能够方便使用,快捷方便,结构精巧,便于整理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能够在作业生产中方便使用,快捷方便,结构精巧,便于整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该摆料盘整体呈矩形框,矩形框内具有格栏用以摆料,而位于矩形框上表面四个顶角各具有一个凸柱,与凸柱的相位置和大小对应的位于矩形框下表面四个顶角各具有一个凹孔,这样十分方便摆料盘的叠加堆放,并且相当稳固,摆料盘之间具有很好的切合效果。进一步的,矩形框的四个边的上表面中间各具有侧坡状凹槽,这样在摆料盘叠加堆放的时候能够很方便取出摆放在上的摆料盘。进一步的,凸柱的顶部呈半球状。这样更加方便使用,操作使用的过程更加顺滑不生硬。进一步的,该摆料盘一体制成,材质为塑料。在摆料盘内摆放完工件后,实际生产上,由于不会安排工人对工件逐一进行清洗,这样的工序相当消耗人工,而自动清洗又比较容易浪费清洗的材料,同时也不友好环境,因而,专利技术人在设计出摆料盘后,按照工序的需求采取了集中清洗的方式,进而有设计出配合该摆料盘使用,用于拎取摆料盘,并将摆料盘内工件一起浸入清洗池的拎取架。即第一设计的,一种拎取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一倒V形侧杆,稳固杆和矩形片。具体而言,第一横杆的两端各固定焊接一个第一倒V形侧杆,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的中间位置都设置有一个稳固杆用以增加对应第一倒V形侧杆的稳定性,在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的两个脚部都各焊接有一个矩形片,每个矩形片上固定焊接有一个凸状的金属柱。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矩形片上的凸状的金属柱位于对应矩形片的位置,是依照摆料盘的凹孔进行设置的。这样的位置事实上,是很容易找到的,因而此处不作赘述。进一步的,位于第一横杆的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第一吊耳。进一步的,该拎取架整体材质都为不锈钢金属。又第二设计的,一种拎取架,包括第二横杆,第二倒V形侧杆和矩形框。具体而言,第二横杆的两端各固定焊接一个第二倒V形侧杆,每个第二倒V形侧杆的两个脚部与矩形框的四个角相固定,矩形框具有内向的水平折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框的尺寸规格是与摆料盘相对应的。进一步的,位于第二横杆的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第二吊耳。进一步的,该拎取架整体材质都为不锈钢金属。进一步的,位于矩形框内向的水平折边上具有凸点。这些凸点也是依照摆料盘的凹孔进行设置的。这样的位置事实上,是很容易找到的,因而此处不作赘述。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能够在作业生产中方便使用,快捷方便,结构精巧,便于整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技术中第一设计的拎取架和第二设计的拎取架,在实际生产运用上,能够配合摆料盘按照工序对工件采取了集中清洗,使用便捷,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果。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叠加堆放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设计的拎取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设计的拎取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设计的拎取架中矩形框与凸点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金属表面处理加工用摆料盘,该摆料盘整体呈矩形框,矩形框内具有格栏用以摆料,而位于矩形框上表面四个顶角各具有一个凸柱11,与凸柱11的相位置和大小对应的位于矩形框下表面四个顶角各具有一个凹孔12,这样十分方便摆料盘的叠加堆放,并且相当稳固,摆料盘之间具有很好的切合效果。进一步的,矩形框的四个边的上表面中间各具有侧坡状凹槽13,这样在摆料盘叠加堆放的时候能够很方便取出摆放在上的摆料盘。进一步的,凸柱11的顶部呈半球状。这样更加方便使用,操作使用的过程更加顺滑不生硬。进一步的,该摆料盘一体制成,材质为塑料。在摆料盘内摆放完工件后,实际生产上,由于不会安排工人对工件逐一进行清洗,这样的工序相当消耗人工,而自动清洗又比较容易浪费清洗的材料,同时也不友好环境,因而,专利技术人在设计出摆料盘后,按照工序的需求采取了集中清洗的方式,进而有设计出配合该摆料盘使用,用于拎取摆料盘,并将摆料盘内工件一起浸入清洗池的拎取架。请参照图4-5,即第一设计的,一种拎取架,包括第一横杆21,第一倒V形侧杆23,稳固杆24和矩形片25。具体而言,第一横杆21的两端各固定焊接一个第一倒V形侧杆23,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23的中间位置都设置有一个稳固杆24用以增加对应第一倒V形侧杆23的稳定性,在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23的两个脚部都各焊接有一个矩形片25,每个矩形片25上固定焊接有一个凸状的金属柱26。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矩形片25上的凸状的金属柱26位于对应矩形片25的位置,是依照摆料盘的凹孔12进行设置的。这样的位置事实上,是很容易找到的,因而此处不作赘述。进一步的,位于第一横杆21的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第一吊耳22。进一步的,该拎取架整体材质都为不锈钢金属。请参照图6-7,又第二设计的,一种拎取架,包括第二横杆31,第二倒V形侧杆33和矩形框34。具体而言,第二横杆31的两端各固定焊接一个第二倒V形侧杆33,每个第二倒V形侧杆33的两个脚部与矩形框34的四个角相固定,矩形框34具有内向的水平折边3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矩形框34的尺寸规格是与摆料盘相对应的。进一步的,位于第二横杆31的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第二吊耳32。进一步的,该拎取架整体材质都为不锈钢金属。进一步的,位于矩形框内向的水平折边35上具有凸点36。这些凸点36也是依照摆料盘的凹孔12进行设置的。这样的位置事实上,是很容易找到的,因而此处不作赘述。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拎取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拎取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杆(21),第一倒V形侧杆(23),稳固杆(24)和矩形片(25).具体而言,第一横杆(21)的两端各固定焊接一个第一倒V形侧杆(23),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23)的中间位置都设置有一个稳固杆(24)用以增加对应第一倒V形侧杆(23)的稳定性,在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23)的两个脚部都各焊接有一个矩形片(25),每个矩形片(25)上固定焊接有一个凸状的金属柱(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拎取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杆(21),第一倒V形侧杆(23),稳固杆(24)和矩形片(25).具体而言,第一横杆(21)的两端各固定焊接一个第一倒V形侧杆(23),每个第一倒V形侧杆(23)的中间位置都设置有一个稳固杆(24)用以增加对应第一倒V形侧杆(23)的稳定性,在每个第一倒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双林马国忠王恩强黄林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索科特表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