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02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安装座旋转组装在锁壳的前部,插座固定在安装座的前端,插座的前端设置触点从锁壳前端的锁眼露出,安装座中设置电机,安装座上设置电路板与触点和电机电连接,螺杆位于安装座的后方且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前棘轮轴向滑动设置在安装座的后方,前棘轮的中心螺孔与螺杆配合并借助此配合带动前棘轮;尾座固定在锁壳的后部,锁舌径向滑动设置在锁壳中,锁舌与锁壳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锁舌的外端受复位弹簧作用从锁壳的缺口伸出,锁舌的前端形成拨槽,后棘轮旋转设置在锁舌的前面,后棘轮的后端形成偏心拨杆位于拨槽中。此结构简单,遇到错误钥匙或无电源钥匙时,只会空转而防止损坏锁具。

Intelligent idling passive cipher lo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idling passive cipher lock. The mounting seat rotary assembly in front of a lock shell, a socket fix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seat, the socket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tact is exposed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lock shell is a motor provided in the mounting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seat, the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contact, is located in the rear seat mounting screw and fixed o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Before, ratchet axial sliding arranged in the mounting seat before the rear, ratchet screw and screw center with the fit to drive the front seat is fixed on the ratchet wheel; tail rear lock shell, a lock tongue slide radially arranged in the lock shell, a lock tongue and a lock shell is arranged between a reset spring to the outer end of the lock tongue by the effect of the reset spring extends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lock shell gap, lock forming grooves, after the rotation of the ratchet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lock tongue after the ratchet wheel is formed on the rear end of the eccentric rod in the groove of the dial.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when the key or the power key is not met, the utility model can only be idle, and the lockset can be prevented from being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
技术介绍
无源密码锁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各种箱柜上实现安全管理的锁具,其保留原有机械锁特性的情况下嵌入了智能锁芯,实现了完美替换,功能全面,安装迅速。现有技术中,无源密码锁的具体结构有很多,但是,当遇到错误钥匙或无电源钥匙时,可能出现强行转动开锁的情形,容易导致锁具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其结构简单,遇到错误钥匙或无电源钥匙时,只会空转而防止损坏锁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包括锁壳和锁芯,锁芯分为转动部分和开锁部分,转动部分包括插座、安装座、电机、螺杆和前棘轮,开锁部分包括后棘轮、锁舌和尾座;安装座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在锁壳的前部,插座固定在安装座的前端,插座的前端设置触点从锁壳前端的锁眼露出,安装座中设置电机,安装座上设置电路板与触点和电机电连接,螺杆位于安装座的后方且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前棘轮以可轴向滑动方式设置在安装座的后方,前棘轮的中心螺孔与螺杆配合并借助此配合由螺杆带动前棘轮轴向滑动;尾座固定在锁壳的后部,锁舌以径向滑动方式设置在锁壳中,锁舌与锁壳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锁舌的外端受复位弹簧作用从锁壳的缺口伸出,锁舌的前端形成拨槽,后棘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锁舌的前面,后棘轮的后端形成偏心拨杆位于拨槽中,当正确的有源钥匙插入锁眼,有源钥匙触到触点后,电路板启动电机带动螺杆传动前棘轮向后滑至与后棘轮啮合,由后棘轮旋转带动锁舌缩回锁壳内实现开锁;开锁后电路板在预定时间控制电机反转使前棘轮向前滑至与后棘轮分离,复位弹簧使锁舌复位伸出锁壳实现上锁。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开设环槽,锁壳的内壁上设置固定销,固定销插在环槽中以限制安装座在锁壳中轴向运动,使安装座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在锁壳中。所述安装座的后方设置导杆,前棘轮上开设导孔,借助导孔与导杆配合使前棘轮以可轴向滑动方式设置在锁壳中。所述尾座的前面形成滑槽,锁舌以径向滑动方式设置在尾座前面的滑槽中。所述锁舌的里端形成弹簧槽,复位弹簧置入弹簧槽中,复位弹簧的两端抵在弹簧槽的底部与锁壳之间。所述后棘轮位于锁舌和螺杆之间。所述安装座和锁壳之间设有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构件少,结构简单,区别于有源开锁和机械开锁的方式,锁芯内无需电源,适用于箱柜内部没有电源时对门禁管理,通过有源钥匙实现电子锁功能,集无源锁和电子钥匙的智能化管理于一体。工作时,当正确的有源钥匙插入锁眼后,通过电路板向电机供电,并控制电机正转,带动螺杆传动于前棘轮向后滑至与后棘轮啮合,转动部分与开锁部分密合,由前棘轮带动后棘轮旋转,后棘轮的偏心拨杆与拨槽配合,带动锁舌缩回锁壳内,实现开锁;开锁后,电路板可在预定时间控制电机反转,使前棘轮向前滑至与后棘轮分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锁舌重新伸出锁壳,实现复位上锁。当错误钥匙或无电源钥匙插入锁眼,电路板核对密码信息错误或者无电力输入,导致电机无法启动,无法带动螺杆转动,前棘轮和后棘轮保持分离,此时的转动部分与开锁部分脱离,转动部分只能空转而不影响开锁部分,可防止损坏锁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螺杆与前棘轮的分解放大图;图3是前棘轮与后棘轮的分解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前棘轮与后棘轮分离时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前棘轮与后棘轮啮合时的剖视图。标号说明锁壳100:锁眼110,缺口120;锁芯200:转动部分210:插座1,触点11,安装座2,环槽21,固定销22,导杆23,密封圈24,电机3,螺杆4,前棘轮5,导孔51,中心螺孔52,电路板6,螺钉61;开锁部分220:后棘轮7,偏心拨杆71,锁舌8,复位弹簧81,弹簧槽82,拨槽83,尾座9,销钉91,滑槽92。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包括锁壳100和锁芯200,锁芯200分为转动部分210和开锁部分220。转动部分210包括插座1、安装座2、电机3、螺杆4和前棘轮5。安装座2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在锁壳100的前部,具体可在安装座2的侧壁上开设环槽21,锁壳100的内壁上设置固定销22,固定销22插在环槽21中以限制安装座2在锁壳100中轴向运动,使安装座2只可以在锁壳100中旋转。安装座2和锁壳100之间还设有密封圈24,增加防水作用。插座1固定在安装座2的前端,插座1的前端设置触点11从锁壳100前端的锁眼110露出供有源钥匙接触。电机3设置在安装座2中。电路板6借助螺钉61设置在安装座2上,电路板6与触点11和电机3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3工作。螺杆4位于安装座2的后方且固定在电机3的输出轴上。前棘轮5以可轴向滑动方式设置在安装座2的后方,具体可在安装座2的后方设置导杆23,前棘轮5上开设导孔51,借助导孔51与导杆23配合使前棘轮5只可以在锁壳100中轴向滑动,前棘轮5的中心螺孔52与螺杆4配合并借助此配合由螺杆4带动前棘轮5轴向滑动。开锁部分220包括后棘轮7、锁舌8和尾座9。尾座9借助销钉91固定在锁壳100的后部。锁舌8以径向滑动方式设置在锁壳100中,具体可在尾座9的前面形成滑槽92,锁舌8设置在滑槽92中只能径向滑动。锁舌8与锁壳10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1使锁舌8的外端受复位弹簧81作用从锁壳100的缺口120伸出,为了安装方便,锁舌8的里端形成弹簧槽82,复位弹簧81置入弹簧槽82中,复位弹簧81的两端抵在弹簧槽82的底部与锁壳100之间。锁舌8的前端形成拨槽83。后棘轮7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锁舌8的前面,后棘轮7的后端形成偏心拨杆71位于拨槽83中用于控制锁舌8动作,为了保证后棘轮7的偏心拨杆71与锁舌8的拨槽83配合,可在锁壳100中增加限位结构限制后棘轮7轴向运动,具体可将后棘轮7设于锁舌8和螺杆4之间。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当正确的有源钥匙插入锁眼110,有源钥匙触到触点11后,通过电路板6向电机3供电,并控制电机3正转,带动螺杆4传动于前棘轮5向后滑至与后棘轮7啮合(单方向制动),使转动部分210与开锁部分220密合,由前棘轮5带动后棘轮7旋转,后棘轮7的偏心拨杆71与拨槽83配合,带动锁舌8缩回锁壳100内,实现开锁;开锁后,电路板6可在预定时间控制电机3反转,前棘轮5向前滑至与后棘轮7分离,使转动部分210与开锁部分220分离,在复位弹簧81的作用下,使锁舌8重新伸出锁壳100,实现复位上锁。当错误钥匙或无电源钥匙插入锁眼110,电路板6核对密码信息错误或者无电力输入,导致电机3无法启动,无法带动螺杆4转动,前棘轮5和后棘轮7保持分离,此时的转动部分210与开锁部分220脱离,转动部分210只能空转而不影响开锁部分220,可防止损坏锁具。本专利技术区别于有源开锁和机械开锁的方式,锁芯200内无需电源,通过有源钥匙实现电子锁功能,适用于箱柜内部没有电源时对门禁管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和锁芯,锁芯分为转动部分和开锁部分,转动部分包括插座、安装座、电机、螺杆和前棘轮,开锁部分包括后棘轮、锁舌和尾座;安装座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在锁壳的前部,插座固定在安装座的前端,插座的前端设置触点从锁壳前端的锁眼露出,安装座中设置电机,安装座上设置电路板与触点和电机电连接,螺杆位于安装座的后方且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前棘轮以可轴向滑动方式设置在安装座的后方,前棘轮的中心螺孔与螺杆配合并借助此配合由螺杆带动前棘轮轴向滑动;尾座固定在锁壳的后部,锁舌以径向滑动方式设置在锁壳中,锁舌与锁壳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锁舌的外端受复位弹簧作用从锁壳的缺口伸出,锁舌的前端形成拨槽,后棘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锁舌的前面,后棘轮的后端形成偏心拨杆位于拨槽中,当正确的有源钥匙插入锁眼,有源钥匙触到触点后,电路板启动电机带动螺杆传动前棘轮向后滑至与后棘轮啮合,由后棘轮旋转带动锁舌缩回锁壳内实现开锁;开锁后电路板在预定时间控制电机反转使前棘轮向前滑至与后棘轮分离,复位弹簧使锁舌复位伸出锁壳实现上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空转无源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和锁芯,锁芯分为转动部分和开锁部分,转动部分包括插座、安装座、电机、螺杆和前棘轮,开锁部分包括后棘轮、锁舌和尾座;安装座以可旋转的方式组装在锁壳的前部,插座固定在安装座的前端,插座的前端设置触点从锁壳前端的锁眼露出,安装座中设置电机,安装座上设置电路板与触点和电机电连接,螺杆位于安装座的后方且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前棘轮以可轴向滑动方式设置在安装座的后方,前棘轮的中心螺孔与螺杆配合并借助此配合由螺杆带动前棘轮轴向滑动;尾座固定在锁壳的后部,锁舌以径向滑动方式设置在锁壳中,锁舌与锁壳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使锁舌的外端受复位弹簧作用从锁壳的缺口伸出,锁舌的前端形成拨槽,后棘轮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锁舌的前面,后棘轮的后端形成偏心拨杆位于拨槽中,当正确的有源钥匙插入锁眼,有源钥匙触到触点后,电路板启动电机带动螺杆传动前棘轮向后滑至与后棘轮啮合,由后棘轮旋转带动锁舌缩回锁壳内实现开锁;开锁后电路板在预定时间控制电机反转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美科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