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冠谦专利>正文

一种果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876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果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大小均匀的果类(如柑、桔、柠檬等之类),然后再用清水把果类表面清洗干净同时杀菌处理;2)将果类洗干净后,在果类上开出切口,并获得果皮皮盖体,将果类内部的果肉清除,果类分为盖体和果皮两部分,再用清水将盖体和果皮清洗干净并杀菌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果汁,再将果皮自然晾干;3)将经过无菌处理的传热体置于果皮内部,并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阳光的热量会传导给传热体,传热体对果皮的内部进行自然晒干直至果皮硬化干燥;4)将晒干后的果皮内的传热体取出,将茶叶均匀的填充入果皮内部,并盖上盖体,得到成品;5)将成品置于自然通风、无异味、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

A tea making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 for making tea,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lect the size of uniform fruit (such as orange, orange, lemon and the like), and then use water to clean the surface of fruit and sterilization; 2) fruit will be cleaned, cut out in the fruit, and peel cap body, will remove the internal fruit pulp, fruit peel and the cover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n clea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skin clean and sterilization in order to remove the residual juice, then peel dry; 3) will pass through the aseptic processing element is positioned inside the skin, and placed in the sun dried naturally, the heat of the sun will be conducted to the heat transfer body, body of internal heat transfer of natural dried fruit peel until dry and harden; 4) will be dried in the peel of the heat conductor will be removed, even filling in the skin of tea The product can be finished with the upper cover; 5) the finished product is kept under natural ventilation, no peculiar smell, cool, dry and light fre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果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与可可、咖啡并称为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所用的茶叶一般是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传统的茶叶种类很多,包括绿茶、红茶、普洱茶、花茶、黑茶、白茶等。茶叶,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茶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字心除烦、清暑解毒等多种功效;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从而保护女性皮肤。现市面上出现的一种果茶,将果类(如柑桔、柠檬、柚子等)里面的果肉挖出,再向内部填充茶叶(普洱茶、绿茶、红茶等),对其晒干或烘干;如在中国南方地区出现的柑普茶,精选具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的新会柑皮与被誉为茶中减肥之冠的云南陈年熟普洱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其中新会柑作为茶叶容器可以直接和茶叶一起泡制。目前,市面上的柑普茶是直接在柑果上开一小口,通过该小口将果肉取出后再填充茶叶,将柑子与茶叶一起用柑皮盖住小口,然后一起晒干或烘干,其存在以下缺点:1、通过采用烘干的办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柑桔烘干,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以达到量产的目的,但是其会将柑皮表面的油泡的结构破坏,使香气提前散发出来,油泡结构的破坏,导致柑皮组织结构破坏,进而影响了药效,口感也会降低,达不到陈化的效果,越陈越无味,而茶叶长期密封下放在高温地方,茶叶在高温下产生化学变数而出现汤薄水酸,还有就是让茶叶暴露在高温环境通风过久也一定会出现酸,导致茶叶的口感降低;2、采用自然晒干虽然可以克服上述问题,但是自然晒干需要时间长,一般需要连续晒上10天以上才能讲柑皮晒干,不能达到量产化,且由于在中国南方雨水比较多,很难保证连续10天以上有阳光,而通常是在中间碰上烟雨天气时,需要将柑皮放入室内,进而导致柑皮发霉,茶叶霉变,产生细菌,如此柑茶不能够保证质量,另外,茶叶在晒到阳光(紫外线)产生化学变数而出现汤薄水酸,然而这种酸口感很明显,常常令人不愉快,这种酸就算是长期的后陈化都难退掉;3、在自然晒干与烘干中,都是将茶叶填充于柑果内部,由于茶叶的形状都是不规则的,在人工填充时,填充不方便,导致效率降低,在柑皮干燥过程中,柑皮容易变形,导致外形不美观;4、在自然晒干时,都是将茶叶填充于柑果内部,茶叶与柑皮内部紧密接触,其接触时间越久,使得柑皮的水分挥发不出来,停留至茶叶中,尤其是下雨天,柑普茶放置于室内时,水分挥发不出来导致茶叶霉变,柑皮内部潮湿影响口感;5、传统的生晒过程中,茶叶放入柑皮内的时间需要控制的非常到位,茶叶放置时间过早,容易因柑皮的水分过多而导致茶叶霉变,而茶叶放置时间过迟,柑皮水分缺少,而导致柑皮外观不美,因而两者需要匹配的非常到位,而在果茶量产的时候,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法保证质量。6、在烘干或晒干过程中,都是柑皮的外表面先干,而后柑皮内表面再干,生晒过程中导致时间增长,且对口感会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果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选择大小均匀的果类,然后再用清水把果类表面清洗干净并杀菌处理;2)挖果,果类洗干净后,在果类上开出切口,并获得果皮皮盖体,将果类内部的果肉清除,果类分为盖体和果皮两部分,再用清水将盖体和果皮清洗干净并杀菌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果汁,再将果皮自然晾干;3)生晒:将经过无菌处理的传热体填充于果皮内,并将果皮内部填充满,将填充传热体的果皮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所述阳光的热量会传导给传热体,所述传热体对果皮的内部进行自然干燥,所述果皮内外同时晒干直至果皮硬化干燥;4)装茶:将晒干后的果皮内的传热体取出,将茶叶均匀的填充入果皮内部,并盖上盖体,得到成品;5)陈化:将成品放置于自然通风、无异味、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陈化时间越久,其口味越佳,药效营养价值越好。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果类选用柑、桔子、柠檬、橙子、柚子中的一种。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茶叶为云南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绿茶中的一种。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传热体为钢珠、玻璃珠、铁球、塑料球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钢珠、玻璃珠、铁球、塑料球的直径为2-5mm。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钢珠、玻璃珠、铁球、塑料球的直径为3mm。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填充时,用手压一压,控制果皮的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8。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盖体为类似椭圆形。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5)的陈化时间为半年以上,其饮用效果佳。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果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向果皮内部填充钢珠或者玻璃珠或铁球体这些传热体,放置于太阳下生晒,太阳的热量会传导给传热体,传热体将热量散发给果皮内腔,从而对果皮的内部进行自然干燥,从而达到果皮内外同时晒干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生晒方法,大大减少了晒干时间,由原来的生晒所需时间为10天以上大大减少到3至4天,避免因天气原因而导致果皮发霉的情况,且柑皮内外受热均匀,果皮药效不会流失,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热体对果皮内部晒干,再向晒干后的果皮内部填充茶叶,将果皮晒干与填充茶叶分为两个阶段,避免了在晒干过程中,茶叶放置果皮内部使得柑皮的水分挥发不出来,停留至茶叶中,尤其是下雨天,柑普茶放置于室内时,水分挥发不出来导致茶叶霉变,柑皮内部潮湿影响口感的问题,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工艺中,在果皮自然晒干后,将传热体取出,再将茶叶放置于果皮内并避光的环境下保存,茶叶可避免紫外线的照射,能够使得茶叶的口感更佳,本专利技术的果茶陈化时间到6个月时,其饮用效果佳,陈化时间越长,饮用效果越佳。2、果皮的外表面光滑,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外表面含大量的油胞,营养丰富、功效极高,在烘干情况下,油室的油胞会流失,导致香气以及营养物质流失,烘干造成破坏了柑的组织及油胞的流失,达不到陈化的效果,从而越“陈”越无味,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热体对果皮内部晒干,再向晒干后的果皮内部填充茶叶,有效的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制成干品在陈化过程中更自然陈化,柑皮表面的营养及药效物质会直接与茶叶融合,且部分保持于柑皮中,不会因晒干而流失掉,香气不会在晒的过程流失,本专利技术还可避免柑皮传统烘干的方法中,茶叶高温下产生化学变数而出现汤薄水酸,导致茶叶的口感降低的问题;因而比较采用传统烘干方法制成的柑普茶具有更丰富的营养效果以及更好药效,口味更佳。3、本专利技术的果皮在生晒的时候,所用的传热体为钢珠、玻璃珠、塑料珠等大小均匀,形状规则的圆形传热体,在向果皮内部放入填充时,相对于传统放置茶叶的过程,由于茶叶形状不规则,放置过程麻烦,只能通过人工放置,且在放置完后还需要人工按压,本专利技术放置传热体更容易,不仅可以通过人工放置,也可通过自动化设备放置,大大提高了效率,提高产率,达到量产化。4、本专利技术的柑皮在晒干的过程中,由于是向果皮内部填充规则的圆形传热体,相对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选择大小均匀的果类,然后再用清水把果类表面清洗干净同时作杀菌处理;2)挖果:果类洗干净后,在果类上开出切口,并获得果皮皮盖体,将果类内部的果肉清除,果类分为盖体和果皮两部分,再用清水将盖体和果皮清洗干净同时杀菌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果汁,再将果皮自然晾干;3)生晒:将经过无菌处理的传热体填充于果皮内,并将果皮内部填充满,将填充传热体的果皮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所述阳光的热量会传导给传热体,所述传热体对果皮的内部进行自然晒干,所述果皮内外同时晒干直至果皮硬化干燥;4)装茶:将晒干后的果皮内的传热体取出,将茶叶均匀的填充入果皮内部,并盖上盖体,得到成品;5)陈化:将成品放置于自然通风、无异味、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陈化时间越久,其口味越佳,药效营养价值越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选择大小均匀的果类,然后再用清水把果类表面清洗干净同时作杀菌处理;2)挖果:果类洗干净后,在果类上开出切口,并获得果皮皮盖体,将果类内部的果肉清除,果类分为盖体和果皮两部分,再用清水将盖体和果皮清洗干净同时杀菌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果汁,再将果皮自然晾干;3)生晒:将经过无菌处理的传热体填充于果皮内,并将果皮内部填充满,将填充传热体的果皮放置于阳光下自然晒干,所述阳光的热量会传导给传热体,所述传热体对果皮的内部进行自然晒干,所述果皮内外同时晒干直至果皮硬化干燥;4)装茶:将晒干后的果皮内的传热体取出,将茶叶均匀的填充入果皮内部,并盖上盖体,得到成品;5)陈化:将成品放置于自然通风、无异味、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保存,陈化时间越久,其口味越佳,药效营养价值越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茶制作工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冠谦
申请(专利权)人:何冠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