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0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包括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以及设于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侧边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片、第二耦合片和连接片分别呈长条带状,三者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分别平行向相反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的中垂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片沿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中间部位的侧边垂直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的外端开设有定位孔,并分别通过设于定位孔内的紧固螺钉分别固定在腔体上,所述连接片外端与镀银线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同时实现输入输出耦合,同时结构简单、用料省、空间占用小的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的有益效果。

Flying pole pieces using asymmetrical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y rod piece by asymmetric design, including the first coupling piece and second coupling, and the coupling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piece and the second side of the coupling piece connecting pie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st coupling piece, second coupling piece and a connecting piece respectively is a long strip, three for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the first coupling piece and second piece are respectively coupled parallel to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ut of the first piece and second piece coupling coupling vertical plane in the same plane; the connecting piece along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coupling piece and second piece side coupling extends vertically; the first coupling second piece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coupl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an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fastening screw arranged on the positioning hol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in the cavity, the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outer end of silver wire welding and fix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the input and output coupling can be realized simultaneously,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materials are saved, and the space occupation is small, and the asymmetric design of the flying rod is adop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波器中的飞杆片,具体是一种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滤波器已广泛应用于微波、制导、遥测遥控、军事电子对抗、卫星通信等领域。低功耗、高精度、小体积、多功能、稳定可靠成为目前滤波器设计的主攻方向。滤波器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低通带插损、高阻带抑制、宽频带、寄生通带远、带内平坦群时延等成为滤波器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腔体滤波器的输入输出耦合结构常采用抽头线结构,50欧姆的馈线通常直接连接在输入/输出谐振器上,输入输出耦合的强弱取决于抽头位置,抽头线径以及抽头线与腔壁之间的距离。抽头线位置离谐振器的短路端越近,抽头线径越细,抽头线与腔壁之间的距离越远,外部耦合越弱,外部品质因数越大。目前滤波器朝着小体积方向发展,滤波器设计过程中,常采用接收端和发射端共用同一个接头的情况,然而,两个振荡回路对群时延要求不同,也即对抽头耦合强弱要求不同。通常,设计人员会采用两根镀银线或飞杆片,将两个回路分别与接头相连,浪费了空间,同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涉,增大了安装难度。本技术抽头解决了:既节省空间,优化结构;又根据需要调整不同振荡回路抽头强弱,从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灵活控制通带内回波、驻波比以及带外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同时实现输入输出耦合,同时结构简单、用料省、空间占用小的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包括分别设于滤波器的两个相邻腔体内的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以及设于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侧边的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片、第二耦合片和连接片分别呈长条带状,三者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分别平行向相反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的中垂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片沿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中间部位的侧边垂直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的外端开设有定位孔,并分别通过设于定位孔内的紧固螺钉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腔体上,所述连接片外端与镀银线焊接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耦合片与第二耦合片位于同一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呈L型,由水平部和竖直部构成,所述水平部设于第一耦合片和第二耦合片中间部位侧边,所述竖直部的外端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镀银线焊接在半圆形凹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片与第二耦合片位于上下不同的且相互平行平面内,所述第一耦合片与第二耦合片之间通过竖直连接片与其垂直相连。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呈L型,由水平部和竖直部构成,所述水平部设于第一耦合片侧边,所述竖直部的外端开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镀银线焊接在半圆形凹槽内。还进一步地,第一耦合片的宽度大于第二耦合片的宽度。本技术通过第一耦合片、第二耦合片和连接件一体化成型,使一个飞杆片同时实现输入输出耦合,结构简单、用料省、空间占用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图。图中:飞杆片1、第一耦合片1.1、第二耦合片1.2、连接件1.3、光孔1.4、腔体2、镀银线3、紧固螺钉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包括分别设于滤波器的两个相邻腔体2内的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以及设于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侧边的连接片1.3,所述第一耦合片1.1、第二耦合片1.2和连接片1.3分别呈长条带状,三者为一体化成型结构。第一耦合片1.1的宽度大于第二耦合片1.2的宽度。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分别平行向相反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中垂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片1.3沿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中间部位的侧边垂直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外端开设有定位孔1.4,并分别通过设于定位孔1.4内的紧固螺钉4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腔体2上,所述连接片1.3外端与镀银线3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耦合片1.1与第二耦合片1.2位于同一平面内。上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中垂面为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长度方向所在的竖直平面。所述连接片1.3呈L型,由水平部和竖直部构成,所述水平部设于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中间部位侧边,所述竖直部的外端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5,所述镀银线3焊接在半圆形凹槽1.5内。本技术中的飞杆片1和腔体2通过紧固螺钉4连接。镀银线3和飞杆片1通过堆焊连接。上下两个腔体2共用一个飞杆片,节省了连接空间,可以促进产品的小型化。通过调整棱边A与棱边B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耦合片1.1的宽度,可以调节上腔体振荡回路对相应设计参数的要求;通过调整棱边A与棱边C之间的距离,即第二耦合片1.2的宽度,可以调节下腔体振荡回路对相应设计参数的要求。当两个回路对电路参数要求不同时,可以分别调整距离,调节方便简单,可靠性好。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片1.1与第二耦合片1.2位于上下不同的且相互平行平面内,所述第一耦合片1.1与第二耦合片1.2之间通过竖直连接片1.3与其垂直相连。所述连接片1.3呈L型,由水平部和竖直部构成,所述水平部设于第一耦合片1.1侧边,所述竖直部的外端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5,所述镀银线3焊接在半圆形凹槽1.5内。通过调整第二耦合片1.2的形状,可对应调整表面E与腔体下壁的间距,以适应下腔体振荡回路对相应设计参数的要求。同理,第一耦合片1.1也可通过调整为L型,可对应调整表面D与腔体下壁的间距,以适应下腔体振荡回路对相应设计参数的要求。即当两个回路对电路参数要求不同时,可以分别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形状即可。还可通过调整上述两个平面相对于镀银线3的距离,进一步调整电路参数,调节方便,效果显著。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包括分别设于滤波器的两个相邻腔体(2)内的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以及设于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侧边的连接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片(1.1)、第二耦合片(1.2)和连接片(1.3)分别呈长条带状,三者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分别平行向相反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中垂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片(1.3)沿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中间部位的侧边垂直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外端开设有定位孔(1.4),并分别通过设于定位孔(1.4)内的紧固螺钉(4)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腔体(2)上,所述连接片(1.3)外端与镀银线(3)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包括分别设于滤波器的两个相邻腔体(2)内的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以及设于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侧边的连接片(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片(1.1)、第二耦合片(1.2)和连接片(1.3)分别呈长条带状,三者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分别平行向相反方向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中垂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连接片(1.3)沿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中间部位的侧边垂直伸出;所述第一耦合片(1.1)和第二耦合片(1.2)的外端开设有定位孔(1.4),并分别通过设于定位孔(1.4)内的紧固螺钉(4)分别固定在两个相邻腔体(2)上,所述连接片(1.3)外端与镀银线(3)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非对称设计的飞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片(1.1)与第二耦合片(1.2)位于同一平面内。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孟马佑专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