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223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包括前壳、后壳、转接板、前壳固定螺钉和后壳固定螺钉;前壳上设置前壳螺钉柱,后壳上设置后壳通孔,转接板上设置有转接板通孔和转接板螺钉柱;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均与前壳底面平行,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均与后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或,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均与前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均与后壳底面平行;转接板夹设于前壳和后壳之间,后壳固定螺钉的杆部穿过后壳通孔并与转接板螺钉柱螺纹连接,且前壳固定螺钉的杆部穿过转接板通孔与前壳螺钉柱螺纹连接。由此,保证了手持红外测像仪的防水性。

Hand held infrared image measuring instrument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easuring instrument like handheld infrared,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shell and the rear shell, adapter plate, front shell fixing screw and shell fixing screw; the front shell set the front shell of the screw pole after th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shell hole, adapt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adapter plate and the adapter plate through hole screw column; center lines of the front shell of screw column and the adapter plate through holes are parallel to th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front shell, the center line of the center line of the shell hole and the adapter plate screw column and the shell bottom is preset angle or center lines of the front shell of screw columns and transfer in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front shell bottom is preset angle, center lines of the shell hole and the adapter plate screw column and shell bottom parallel; adapter plate is clamped between the front shell and the rear shell after shell fixing screw rod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shell and adapter plate screw stud The rod of the front shell fixing screw passes through the switch plate through hol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shell screw column by screw thread. Thus, th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the hand-held infrared image measuring instrument is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技术介绍
手持红外测向仪包括前壳和后壳,其中,以使用状态下的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光轴的射出方向为前,与前方相反的方向为后,以光轴射出方向的左手边为左,右手边为右。现有手持红外测向仪的模具开模方式为左右方向开模,这种左右方向的开模方式会在手持红外测向仪的前壳表面和后壳表面上留有分型线痕迹,严重影响手持红外测像仪的防水性能。因此,如何保证手持红外测像仪的防水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保证了手持红外测向仪的防水性。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包括前壳、后壳、转接板、前壳固定螺钉和后壳固定螺钉;所述前壳上设置有前壳螺钉柱,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后壳通孔,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转接板通孔和转接板螺钉柱,所述前壳的前壳底面与所述后壳的后壳底面拼接为所述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底面;所述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前壳底面平行,所述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后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或者,所述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前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所述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后壳底面平行;所述转接板夹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后壳固定螺钉的杆部穿过所述后壳通孔并与所述转接板螺钉柱螺纹连接,且,所述前壳固定螺钉的杆部穿过所述转接板通孔与所述前壳螺钉柱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前壳螺钉柱、所述转接板通孔、所述转接板螺钉柱和所述后壳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前壳螺钉柱的数量与所述转接板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的数量与所述后壳通孔的数量相同。可选的,所述转接板具有检测元件对应部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检测元件对应部的宽度。可选的,所述转接板包括相互拼接的上子转接板和下子转接板。可选的,所述上子转接板具有检测元件对应部和上子转接板手持部,所述下子转接板具有下子转接板手持部,所述上子转接板手持部和所述下子转接板手持部拼接,且,所述上子转接板手持部和所述下子转接板手持部两者的宽度均小于所述检测元件对应部。可选的,所述转接板具有向所述前壳凹陷的检测元件容置槽以及线束贯穿孔。可选的,所述转接板为金属转接板。可选的,所述金属转接板为铝合金转接板、钢转接板或铁转接板。可选的,所述转接板的厚度范围为1mm-5mm。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转接板,并将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前壳底面平行,将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后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的方式,或者将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前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将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后壳底面平行的方式,使得手持红外测向仪的前壳表面和后壳表面上不再有分型线痕迹,保证了手持红外测像仪的防水性,且采用此种方式使得手持红外测像仪更易于装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手持红外测像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接板与前壳固定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转接板与后壳固定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装配后的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剖视图;图5为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相应组件名称间的对应关系为:1前壳、2后壳、3转接板、4前壳固定螺钉、5后壳固定螺钉、11前壳螺钉柱、前壳底面12、21后壳通孔、后壳底面22、31转接板通孔、32转接板螺钉柱、33上子转接板、34下子转接板、35检测元件容置槽、36线束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手持红外测像仪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以使用状态下的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光轴的射出方向为前,与前方相反的方向为后,以光轴射出方向的左手边为左,右手边为右,以图1的下方为下,与下方相反的方向为上。由图1可知,手持红外测像仪可以包括前壳1和后壳2,前壳1的前壳底面12与后壳2的后壳底面22拼接为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底面,为了将前壳1与后壳2固定连接,在前壳1上设置前壳螺钉柱11,在后壳2上设置后壳通孔21,由于采用前后方向的开模方式,且基于手机红外测像仪的内部结构,使得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与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前壳1上的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与前壳底面12平行,后壳2上的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与后壳22呈预设倾斜角度,此时,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方向与后壳2上的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导致前壳螺钉柱11和后壳通孔21无法配合使用,进一步使得前壳1与后壳2无法固定连接。为了将前壳1与后壳2固定连接,手持红外测像仪可以包括转接板3、前壳固定螺钉4和后壳固定螺钉5,在转接板3上设置转接板通孔31和转接板螺钉柱32,将转接板通孔31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前壳底面12平行,将转接板螺钉柱32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后壳底面2呈预设倾斜角度,将转接板3夹设于前壳1和后壳2之间,后壳固定螺钉5的杆部穿过后壳通孔21并与转接板螺钉柱32螺纹连接,且,前壳固定螺钉4的杆部穿过转接板通孔31与前壳螺钉柱11螺纹连接,由此,前壳1通过转接板3与后壳2固定连接。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前壳1上的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与前壳底面12呈预设角度,后壳后壳2上的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与后壳22平行,此时,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方向与后壳2上的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的方向不同,导致前壳螺钉柱11和后壳通孔21无法配合使用,进一步使得前壳1与后壳2无法固定连接。为了将前壳1与后壳2固定连接,手持红外测像仪可以包括转接板3、前壳固定螺钉4和后壳固定螺钉5,在转接板3上设置转接板通孔31和转接板螺钉柱32,将转接板通孔31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前壳底面12呈预设倾斜角度,将转接板螺钉柱32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后壳底面2平行,将转接板3夹设于前壳1和后壳2之间,后壳固定螺钉5的杆部穿过后壳通孔21并与转接板螺钉柱32螺纹连接,且,前壳固定螺钉4的杆部穿过转接板通孔31与前壳螺钉柱11螺纹连接,由此,前壳1通过转接板3与后壳2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增加转接板,并将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前壳底面平行,将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后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的方式,或者将前壳螺钉柱的中心线和转接板通孔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前壳底面呈预设倾斜角度,将后壳通孔的中心线和转接板螺钉柱的中心线设置为均与后壳底面平行的方式,使得手持红外测向仪的前壳表面和后壳表面上不再有分型线痕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1)、后壳(2)、转接板(3)、前壳固定螺钉(4)和后壳固定螺钉(5);所述前壳(1)上设置有前壳螺钉柱(11),所述后壳(2)上设置有后壳通孔(21),所述转接板(3)上设置有转接板通孔(31)和转接板螺钉柱(32),所述前壳(1)的前壳底面(12)与所述后壳(2)的后壳底面(22)拼接为所述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底面;所述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通孔(31)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前壳底面(12)平行,所述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后壳底面(22)呈预设倾斜角度,或者,所述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通孔(31)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前壳底面(12)呈预设倾斜角度,所述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后壳底面(22)平行;所述转接板(3)夹设于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之间,所述后壳固定螺钉(5)的杆部穿过所述后壳通孔(21)并与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螺纹连接,且,所述前壳固定螺钉(4)的杆部穿过所述转接板通孔(31)与所述前壳螺钉柱(11)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1)、后壳(2)、转接板(3)、前壳固定螺钉(4)和后壳固定螺钉(5);所述前壳(1)上设置有前壳螺钉柱(11),所述后壳(2)上设置有后壳通孔(21),所述转接板(3)上设置有转接板通孔(31)和转接板螺钉柱(32),所述前壳(1)的前壳底面(12)与所述后壳(2)的后壳底面(22)拼接为所述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底面;所述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通孔(31)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前壳底面(12)平行,所述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后壳底面(22)呈预设倾斜角度,或者,所述前壳螺钉柱(1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通孔(31)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前壳底面(12)呈预设倾斜角度,所述后壳通孔(21)的中心线和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后壳底面(22)平行;所述转接板(3)夹设于所述前壳(1)和所述后壳(2)之间,所述后壳固定螺钉(5)的杆部穿过所述后壳通孔(21)并与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螺纹连接,且,所述前壳固定螺钉(4)的杆部穿过所述转接板通孔(31)与所述前壳螺钉柱(11)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红外测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螺钉柱(11)、所述转接板通孔(31)、所述转接板螺钉柱(32)和所述后壳通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国袁炜军徐伟陈新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