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577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涉及光生物培养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光生物培养装置光能的有效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包括多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培养液供给单元以及固定在支撑框架的框体上由多条网绳交错形成的网眼型养殖载体,光生物附着在网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应用于培养光生物。

Photo biological fixed cul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hoto biological fixed culture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ght biological cultivation,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low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of light energy of the existing light biological culturing device. The light of biological immobilization culture devi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arming units, each breeding unit includes a support frame, medium supply unit and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of the frame body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staggered mesh net rope type culture carrier formation, photobiologic attached to the net rope. The biological fixing culture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culturing light organis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生物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藻是一种具有叶绿素、能进行放氧的光合作用的低等水生生物,其结构简单,生长繁殖迅速,对太阳能利用率高,对环境适应性强。而有些微藻富含蛋白质,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大量合成如油脂、烃类、类胡萝卜素、淀粉、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可用于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医药保键品、蛋白质、饲料、生物能源等领域,因此,微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的微藻的培养方式主要分为液体浸没式培养和固定化培养。液体浸没式培养装置主要包括开放式培养池和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开放式培养池虽然建造和运行的成本较低,但光效差,养殖产量较低;而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虽然在单位占地面积上的光利用效率和产量相对于开放式培养池较高,但由于其反应器要承装大量液体,使得封闭/半封闭式反应器的结构要求较高、混合分光差,导致其光效提升有限;固定化培养方式虽然耗水量小、接种密度大,但在固定化培养装置中,各养殖载体之间会相互遮挡,导致照射在各养殖载体上的光分布不均匀,出现光强区光过剩,光弱区光不够的情况,进而导致光能的有效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用于提高光能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光生物的产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包括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培养液供给单元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框体上由多条网绳交错形成的网眼型养殖载体,光生物附着在所述网绳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提供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中,每个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均为网眼型养殖载体,则不论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中的养殖单元是多层设置还是单层设置,由于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均为网眼型养殖载体,则当光照射在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上时,各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不会相互遮挡,光可通过网眼型养殖载体上的网眼直接照射在下一层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上,使得各层养殖载体整体均能够接收到光的直接照射,从而提高了光能的有效利用率;另外,由于各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不会相互遮挡,则各养殖单元之间的间距也不必设置的过大,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中的养殖单元的个数,提高了光生物的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边紧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框架,2—培养液供给单元,3—网眼型养殖载体,4—侧边紧固器,5—连接件,6—固定器,21—储液单元,22—喷头,23—输送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包括多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1、培养液供给单元2以及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框体上由多条网绳交错形成的网眼型养殖载体3,光生物附着在网绳上。在使用上述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对光生物进行固定化培养时,将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放置于室外光照环境中,使用培养液供给单元2将特定的培养液喷洒在网眼型养殖载体3上,将光生物细胞润湿,并为其提供养分。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中,每个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均为网眼型养殖载体,则不论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中的养殖单元是多层设置还是单层设置,由于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均为网眼型养殖载体,则当光照射在该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上时,各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不会相互遮挡,光可通过网眼型养殖载体上的网眼直接照射在下一层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上,使得各层养殖载体整体均能够接收到光的直接照射,从而提高了光能的有效利用率;另外,由于各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不会相互遮挡,则各养殖单元之间的间距也不必设置的过大,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中的养殖单元的个数,提高了光生物的产量。此外,由于养殖单元中的养殖载体均为网眼型养殖载体,则培养液供给单元提供的培养液可沿着网眼型养殖载体上的网线流到网眼型养殖载体的各个位置,从而提高了培养液的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3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焊接、钩、挂、绑、扣、夹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中,各层养殖单元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相邻两个养殖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3高度的0.001倍~0.5倍,具体地,相邻养殖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可以为1cm~50cm。示例性地,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眼面积占整个网眼型养殖载体面积的50%以上,以使得该网眼型养殖载体有良好的透光性,进一步地,可将网眼直径设置在5mm~50mm之间以上,来进一步提高网眼型养殖载体的透光性。具体地,该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眼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形状。对于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具体的网眼面积、网眼直径和网眼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技术实施例不进行限定。示例性地,制作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的材料可以有多种,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网丝、网绳制成网眼型养殖载体,例如,棉、麻、毛、丝等天然高分子材料,或者聚酯纤维、尼龙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刚性网丝、网绳制成网眼型养殖载体,例如,玻璃纤维、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软性材料和刚性材料制成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需要补充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材料制作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均优选表面粗糙度较高的网丝、网绳,以便于培养的微藻等光生物附着在网眼型养殖载体上。需要补充的是,当在网眼型养殖载体面积较大,或者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绳较软时,为了保持相邻两个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之间的间距为固定间距,在相邻两个养殖单元之间可设置具有一定硬度的间距固定器件,可将该间距固定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绳上。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可使网眼型养殖载体3形成的养殖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上层养殖单元中网眼型养殖载体3上的培养液可以滴到下层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3上,进一步提高了培养液的利用率,降低了光生物的培养成本。示例性地,上述网眼型养殖载体为可调节网眼大小的网眼型养殖载体,具体地,不同养殖单元中可选用网眼直径不同的网眼型养殖载体,此外,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每个网眼型养殖载体中不同位置处的网眼的直径也可设置成不同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培养液供给单元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框体上由多条网绳交错形成的网眼型养殖载体,光生物附着在所述网绳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养殖单元,每个所述养殖单元包括支撑框架、培养液供给单元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框架的框体上由多条网绳交错形成的网眼型养殖载体,光生物附着在所述网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型养殖载体形成的养殖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型养殖载体为可调节网眼大小的网眼型养殖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中,靠近光源的所述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眼直径大于远离光源的所述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眼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网眼形状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养殖单元中的网眼型养殖载体中的网绳相互交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物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结构为板状结构,所述网眼型养殖载体的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小雪李威张同徐凯董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