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正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538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包括:把手、上盖、外壳、手轮脉冲发生器和铜镶件,所述把手、上盖和铜镶件组成了手轮装置操作时的旋转机构。手轮装置的旋转机构与手轮脉冲发生器之间装配连接。该手轮装置还包括上盖和外壳的啮合处,所述啮合处由上盖和外壳边缘接触面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轮装置的啮合处采用三平面配合机构,杜绝了加工废屑的侵入,在没有增加设备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手轮在使用过程的故障率,改善操作使用者手动操作手轮的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控机床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加工制造业,机械元件往往离不开机床的铣削打磨。特别是针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元件,通常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制造。带有手动脉冲发生器的大手轮是数控加工机床设备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与操作使用者直接接触,大手轮的使用感受将直接影响整个操作的效率。现有数控加工使用的大手轮各结构之间的啮合处多采用单平面的配合结构,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很多问题,例如:由于单平面结构会形成缝隙,长条状和扁平状的削切废屑极易进入大手轮的内部,从而影响手轮的手感乃至影响手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单平面配合结构的大手轮在操作中所带来的问题,设计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提高将单平面配合结构改装成多平面结构增加手轮各结构件啮合处的灵活性,同时可避免削切废屑进入大手轮内部影响加工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包括:把手、上盖、外壳、手轮脉冲发生器和铜镶件,所述把手、上盖和铜镶件组成了手轮装置操作时的旋转机构。手轮装置的旋转机构与手轮脉冲发生器之间装配连接。该手轮装置还包括上盖和外壳的啮合处,所述啮合处由上盖和外壳边缘接触面组成。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手轮装置上述啮合处的上盖边缘接触面上设有凹槽,在外壳边缘接触面上设有与所述的凹槽对应的凸起,凸起卡入凹槽内使上盖和外壳相互啮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啮合处采用三平面配合机构,杜绝了加工废屑的侵入,在没有增加设备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手轮在使用过程的故障率,改善操作使用者手动操作手轮的手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轮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附图1中结构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把手,2.上盖,2‐1.凹槽,3‐1.凸起,3.外壳,4.手轮脉冲发生器,5.铜镶件,A.啮合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包括把手1、上盖2、外壳3、手轮脉冲发生器4和铜镶件5,还包括上盖2与外壳3的啮合处A。图中所示的把手1、上盖2以及铜镶件5组成了手轮装置的旋转机构作为手轮操作时旋转的部分。手动脉冲发生器4与旋转机构之间装配连接。外壳3作为使用手轮装置操作时手持的部分。如图2所示,上盖2和外壳3的啮合处A,采用三面垂直配合的结构,即在上盖2与外壳3接触面上,上盖2设有凹槽2-1,对应的外壳3的边缘接触面上设有凸起3-1可以正好卡入凹槽2-1内,通过上述凹槽2-1和凸起3-1之间的配合构成上盖2和外壳3的啮合处A,在手轮工作时,常规的上盖2和外壳3配合机构由于是单平面接触结构,进入废屑的可能性比较高,而本技术啮合处A采用三面垂直配合的结构就可以永久的杜绝手轮在操作时,卡进废屑,从而影响手轮正常工作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包括:把手、上盖、外壳、手轮脉冲发生器和铜镶件,所述把手、上盖和铜镶件组成了手轮装置操作时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上盖和外壳的啮合处,所述啮合处由上盖和外壳边缘接触面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手轮装置,包括:把手、上盖、外壳、手轮脉冲发生器和铜镶件,所述把手、上盖和铜镶件组成了手轮装置操作时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上盖和外壳的啮合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正强
申请(专利权)人:韩正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