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供电装置和使用该直流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4741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20:37
提供直流供电装置和使用该直流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目的是抑制过电压施加至开关元件。DC供电装置(1)包括整流电路(3)、转换电路(4)和控制电路(5)。转换电路(4)包括第一电容器(C1)、第一串联电路(41)、第二串联电路(42)、第三串联电路(43)、第二二极管(D2)和齐纳二极管(ZD)。第一串联电路(41)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器(L1)和开关元件(Q1)。第二串联电路(42)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电感器(L2)。第三串联电路(43)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电容器(C3)。第一串联电路(41)电连接在第一电容器(C1)的两端间。第二串联电路(42)与开关元件(Q1)并联电连接。齐纳二极管(ZD)具有比转换电路(4)的输出电压大的齐纳电压,其正极与第一电感器(L1)和第二电容器(C2)的连接点(45)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供电装置和使用该直流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C(直流)供电装置和使用该DC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DC供电装置的传统示例,存在JP2011-82204A(以下称为“文献1”)中所公开的LED(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文献1中的LED驱动装置利用二极管桥对从AC电源接收到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然后利用切换-控制系统的DC-DC转换器将全波整流后的脉动电压转换成所期望的DC电压。另外,文献1公开了将所谓的SEPIC(单端初级电感转换器)在LED驱动装置中用作DC-DC转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顺便提及,在构成SEPIC的电路组件中,除了开关元件、输出电容器和二极管以外的组件形成LC谐振电路。具体地,LC谐振电路包括输入电容器、耦合电容器、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感器作为组件。在从AC电源开始供给电力之后,在开始开关元件的切换操作之前的时间段,谐振电流可能流经LC谐振电路。这里,开关元件与输入电容器和第一电感器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并且还与耦合电容器和第二电感器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结果,在如上所述谐振电流流经LC谐振电路的情况下,存在过电压施加至开关元件的可能性。特别地,该可能性在AC电源的电压高的状态下、从AC电源开始供给电力的尤为显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过电压施加至开关元件的DC供电装置以及使用该DC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直流供电装置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对从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来自所述整流电路的脉动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以及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转换电路进行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一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器和开关元件;第二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三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电容器;第二二极管;以及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整流电路的一对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三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以并联方式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控制,所述第二二极管具有: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一电感器的连接点连接的负极,所述齐纳二极管具有: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连接点连接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正极彼此电连接,以及所述齐纳二极管具有比所述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大的齐纳电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照明系统包括:所述直流供电装置;以及光源,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直流供电装置的所述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来驱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能够抑制过电压施加至开关元件。附图说明附图不是通过限制的方式而是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DC供电装置的电路框图;以及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DC供电装置的转换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附图标记列表1DC供电装置2整流电路3C,3D输出端4转换电路5控制电路41第一串联电路42第二串联电路43第三串联电路44连接点45连接点C1第一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L1第一电感器L2第二电感器Q1开关元件ZD齐纳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DC供电装置1和使用该DC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根据实施例的DC供电装置1将从AC电源AC1输出的AC电压转换成DC电压,并且将转换后的DC电压供给至负载(例如,光源90)。光源90例如包括以串联方式电连接的两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根据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包括DC电源装置1和光源90。光源90包括发光二极管作为一个示例,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光源90例如可以包括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如图1所示,DC供电装置1包括整流电路3、转换电路4和控制电路5。整流电路3包括二极管桥,并且对从AC电源AC1输出的AC电压进行全波整流。整流电路3具有一对输入端3A和3B。AC电压源AC1电连接在该对输入端3A和3B之间。整流电路3还具有一对输出端3C和3D。该对输出端3C和3D分别与转换电路4中的一对输入端4A和4B电连接。转换电路4包括作为切换-控制系统的DC-DC转换器的SEPIC电路,并且将来自整流电路3的脉动电压转换成DC电压。转换电路4包括第一电容器C1、第一串联电路41(第一电感器L1和开关元件Q1)、以及第二串联电路42(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电感器L2)。转换电路4还包括第三串联电路43(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电容器C3)、第二二极管D2和齐纳二极管ZD。转换电路4还具有上述一对输入端4A和4B以及一对输出端4C和4D。第一电容器C1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一对输入端4A和4B电连接。开关元件Q1例如利用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来配置。第一串联电路41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器L1和开关元件Q1。在第一串联电路41中,第一电感器L1的第一端与开关元件Q1的漏极端子电连接。第一串联电路41中的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器C1的高电位侧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且第一串联电路41中的开关元件Q1的源极端子与第一电容器C1的低电位侧的第二端电连接。结果,第一串联电路41与第一电容器C1以并联方式电连接。第二串联电路42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C2和第二电感器L2。在第二串联电路42中,第二电容器C2的低电位侧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器L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串联电路42中的第二电容器C2的高电位侧的第二端与第一串联电路41中的开关元件Q1的漏极端子电连接。第二串联电路42中的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与第一串联电路41中的开关元件Q1的源极端子电连接。结果,第二串联电路42与开关元件Q1以并联方式电连接。第三串联电路43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电容器C3。在第三串联电路43中,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三电容器C3的高位侧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串联电路43中的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二串联电路42中的第二电感器L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三串联电路43中的第三电容器C3的低位侧的第二端与第二串联电路42中的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电连接。因此,第三串联电路43与第二电感器L2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光源90与第三电容器C3以并联方式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电容器C1的高位侧的第一端和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点44电连接。齐纳二极管ZD的负极与第一电感器L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器C2的高位侧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点45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齐纳二极管ZD的正极彼此电连接。齐纳二极管ZD具有比转换电路4的输出电压(即第三电容器C3两端的电压)大的齐纳电压。控制电路5被配置成通过对开关元件Q1的ON/OFF(接通/断开)进行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进行用于使转换电路4的输出电流保持恒定的切换控制。控制电路5包括电流检测电路51、电流检测电阻器52、运算电路53和驱动电路54。电流检测电路51例如被配置成对配置在光源90的负极和转换电路4的输出端4D之间以使其以串联方式电连接的电流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直流供电装置和使用该直流供电装置的照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供电装置,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对从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来自所述整流电路的脉动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以及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转换电路进行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一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器和开关元件;第二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三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电容器;第二二极管;以及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整流电路的一对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三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以并联方式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控制,所述第二二极管具有: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一电感器的连接点连接的负极,所述齐纳二极管具有: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连接点连接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正极彼此电连接,以及所述齐纳二极管具有比所述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大的齐纳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2 JP 2016-0039331.一种直流供电装置,包括:整流电路,用于对从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转换电路,用于将来自所述整流电路的脉动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以及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转换电路进行控制,所述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一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感器和开关元件;第二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电容器和第二电感器;第三串联电路,其包括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三电容器;第二二极管;以及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与所述整流电路的一对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三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二电感器以并联方式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切换控制,所述第二二极管具有: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一电感器的连接点连接的负极,所述齐纳二极管具有:正极;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姫田正人浅野宽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