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448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室,反应室的上部设有加料口,加料口上安装有带滴液漏斗和导管的橡胶塞;加料口的正下方安置有小烧杯;反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明的左喷泉室、右喷泉室,并在左喷泉室、右喷泉室的底部设有左喷泉口、左喷泉口,且左喷泉口、左喷泉口内分别安装有带尖嘴导管的橡胶塞;尖嘴导管的一端伸入左喷泉室、右喷泉室内,另一端分别连接由橡皮管,且该橡皮管分别插入其下方的大烧杯内的液体以下;橡皮管上设有弹簧夹,用于控制操作。整个装置固定在一个倒T型架上。本装置可以呈现双喷泉现象,趣味性强,操作简单方便,现象明显,功能多样化,扩大了实验装置在实验操作中的适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的喷泉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属于教学仪器领域。
技术介绍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高一化学教材在讲到氨的性质时,安排了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为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打开活塞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该实验趣味性强、直观效果好,已超越教材中安排的喷泉实验范围,演变成一系列的喷泉实验。传统的气体喷泉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该装置需要预先收集气体、实验过程繁琐、操作困难、实验现象不明显,安装稳定性差,严重影响实验的进度和效果,同时也限制了实验仪器在不同实验环境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三室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本技术的三室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室,反应室的上部设有加料口,加料口上安装有带滴液漏斗和导管的橡胶塞;加料口的正下方安置有小烧杯;反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明的左喷泉室、右喷泉室,且反应室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左喷泉室、右喷泉室相通的小孔;在左喷泉室、右喷泉室的底部设有左喷泉口、左喷泉口,且左喷泉口、左喷泉口内分别安装有带尖嘴导管的橡胶塞;尖嘴导管的一端伸入左喷泉室、右喷泉室内,另一端连接有橡皮管,且该橡皮管分别插入其下方的大烧杯内的液体以下;橡皮管上设有弹簧夹,用于控制操作。在导管的顶端连接一小段橡皮管并用弹簧夹夹持,另一端插入反应室的底端,但不接触底部。整个装置固定在一个倒T型架上。本技术的实验装置可以呈现双喷泉现象,趣味性强,操作简单方便,现象明显,功能多样化,可以做喷泉实验装置,还可以作为气体双性质验证装置,扩大了实验装置在实验操作中的适用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气体喷泉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实验操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2,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室1,在反应室1的上部设有加料口2,加料口2上安装有带滴液漏斗和导管3的橡胶塞;加料口2的正下方安置有小烧杯。导管3的顶端连接一小段橡皮管并用弹簧夹夹持,另一端插入反应室1的底端,但不接触底部。在反应室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明的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并在左、右喷泉室的底部分别设有左喷泉口7-1、左喷泉口7-2,且左、右喷泉口内分别安装有带尖嘴导管6-1、6-2的橡胶塞;该尖嘴导管的一端分别伸入左、右喷泉室内,另一端连接有橡皮管,且该橡皮管分别插入其下方的大烧杯9-1、9-2内的液体以下;橡皮管上设有弹簧夹8-1、8-2,用于控制实验操作。整个装置固定在一个倒T型架上。在反应室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由与左、右喷泉室相通的小孔4-1、4-2,使反应室(1)、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气体相通。反应室、左、右喷泉室为有机玻璃产品。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控制滴液漏斗的滴速进行反应,使气体分别充满左、右喷泉室5-1和5-2后关闭弹簧夹。将尖嘴导管6-1、6-2连接的橡皮管分别插入下方大烧杯的液体以下。由滴液漏斗向反应室中加入少量水,打开弹簧夹8-1和8-2,即可观察到双喷泉。若制备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打开弹簧夹8-1和8-2,通过控制滴液漏斗向反应室中的小烧杯中加入反应物,使其与烧杯中盛放的反应物反应产生气体并排除空气。若制备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打开导管3顶端的弹簧夹和尖嘴导管一端的弹簧夹8-1和8-2,通过控制滴液漏斗向反应室中的烧杯中加入反应物,使其与烧杯中盛放的反应物反应产生气体并排除空气。下面以氨气的气体双喷泉实验为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向反应室中的烧瓶中加入适量氧化钙固体,滴液漏斗里装入少量浓氨水。将弹簧夹8-1、8-2和导管3顶端的弹簧夹均打开,控制滴液漏斗的滴速进行反应产生氨气并排除空气。氨气充满反应室和左、右喷泉室后,将3个弹簧夹均关闭。将尖嘴导管6-1、6-2连接的橡皮管分别插入下方烧杯内的硫酸铜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液面以下。由滴液漏斗向反应室中加入少量水,打开弹簧夹8-1和8-2,烧杯内的液体硫酸铜和酚酞溶液被吸上去,即可观察到双喷泉现象。装置进行气体的喷泉实验的一览表见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室(1),反应室(1)的上部设有加料口(2),加料口(2)上安装有带滴液漏斗和导管(3)的橡胶塞;加料口(2)的正下方安置有小烧杯;其特征在于:反应室(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明的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且反应室(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相通的小孔(4‑1、4‑2);在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的底部设有左喷泉口(7‑1)、左喷泉口(7‑2),且左喷泉口(7‑1)、左喷泉口(7‑2)内分别安装有带尖嘴导管(6‑1、6‑2)的橡胶塞;尖嘴导管(6‑1、6‑2)的一端伸入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内,另一端连接有橡皮管,且该橡皮管分别插入其下方的大烧杯(9‑1、9‑2)内的液体以下;橡皮管上设有弹簧夹(8‑1、8‑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室多功能气体双喷泉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室(1),反应室(1)的上部设有加料口(2),加料口(2)上安装有带滴液漏斗和导管(3)的橡胶塞;加料口(2)的正下方安置有小烧杯;其特征在于:反应室(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透明的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且反应室(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相通的小孔(4-1、4-2);在左喷泉室(5-1)、右喷泉室(5-2)的底部设有左喷泉口(7-1)、左喷泉口(7-2),且左喷泉口(7-1)、左喷泉口(7-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敏莫尊理苟如虎冯航空张红娟王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