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4399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岩心夹持器、进液端口和两个出液端口,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中并联设置有两个橡皮套,两个橡皮套分别贯穿岩心夹持器并用于盛装不同的岩心,每个橡皮套的两端分别通过岩心夹持器前盖和岩心夹持器后盖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中,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与橡皮套之间留有环形空间;进液端口具有一个进液口和并联设置的两个出液管,进液端口通过U型夹具固定在岩心夹持器前盖上,两个出液管分别插入两个岩心夹持器前盖中并与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两个出液端口分别设置在两个岩心夹持器后盖中并与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实验设备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水井酸化过程中,跨度大、多层、层厚的井,各小层物性、压力差异大,部分层表现出超压层而部分为欠压层,压力差异大加剧了酸液的分布不均匀性,酸液倾向于沿着高渗、低压层突进,致使酸化作业效果差。针对这一现象,要对高渗透层进行封堵,以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目前模拟研究酸液分流实验的实验装置只是单岩心的流动装置,它不能同时模拟不同渗透率的两个岩心在同一驱替压力、同一围压、同一温度条件下的封堵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两个渗透率不同的岩心同时在同一注入压力、同一围压、同一温度条件下研究转向酸对不同渗透层封堵效果的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岩心夹持器、进液端口和两个出液端口,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中并联设置有两个橡皮套,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贯穿所述岩心夹持器并用于盛装不同的岩心,每个橡皮套的两端分别通过岩心夹持器前盖和岩心夹持器后盖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中,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与橡皮套之间留有环形空间;所述进液端口具有一个进液口和并联设置的两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端口通过U型夹具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前盖上,所述两个出液管分别插入两个岩心夹持器前盖中并与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所述两个出液端口分别设置在两个岩心夹持器后盖中并与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其中,所述岩心夹持器上还设有围压进液口和加热端口。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型夹具包括U型夹头和穿插在所述U型夹头中部的紧固螺母,所述U型夹头夹持在岩心夹持器前盖上并且位于进液端口的出液管外侧,所述紧固螺母顶住所述进液端口的端部对其进行固定。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U型夹具的数量有两个。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橡皮套由两端的金属材料和中部的橡胶材料拼接而成。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橡皮套的两端与岩心夹持器前盖和岩心夹持器后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供酸单元、供压单元、酸液回收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酸单元与进液端口的进液口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压单元与围压进液口连接并与环形空间连通,其中,供压单元为设置有压力表的高压手动增压泵。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酸液回收单元与出液端口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控制单元与加热端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操作简单;(2)可实现两个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同时在同一注入压力、同一围压、同一温度条件下研究酸液分流规律;(3)该装置只需要一个加热控制器、一个高压手动计量泵就可以对双岩心进行加热和加围压;(4)双岩心的分流实验更接近地层的真实流动情况。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A和图5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岩心夹持器前盖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岩心夹持器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进液端口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出液端口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橡皮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U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U型夹具、2-岩心夹持器前盖、3-岩心夹持器、4-橡皮套、5-围压进液口、6-底座、7-出液端口、8-岩心夹持器后盖、9-加热端口、10-进液端口、11-密封垫圈、12-高压手动增压泵、13-压力表、14-加热控制器、15-进液口、16-出液管、17-U型夹头、18-紧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包括底座6和设置在底座6上的岩心夹持器3、进液端口10和两个出液端口7,其中,底座6的结构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岩心夹持器3的夹持腔中并联设置有两个橡皮套4,橡皮套4的结构如图9所示。其中,两个橡皮套4分别贯穿岩心夹持器3并用于盛装不同的岩心,每个橡皮套4的两端分别通过岩心夹持器前盖2和岩心夹持器后盖8固定在岩心夹持器3中,岩心夹持器3的夹持腔与橡皮套4之间留有环形空间。优选地,橡皮套4由两端的金属材料和中部的橡胶材料拼接而成,岩心夹持器前盖2和岩心夹持器后盖8分别连接在橡皮套4的两端,两端的金属材料可以更好地连接和固定以防止安装时密封不牢固;而中部的橡胶材料可以使环形空间中的高压水更好地向其中的岩心传递围压。为了防止水泄漏,橡皮套4的两端与岩心夹持器前盖2和岩心夹持器后盖8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11。岩心夹持器前盖2的结构如图5A和图5B所示,其设置在岩心夹持器3的前端且靠近进液端口设置;岩心夹持器后盖8的结构如图6所示,其设置在岩心夹持器3的后端且靠近出液端口设置。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进液端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进液端口10具有一个进液口15和并联设置的两个出液管16,进液端口10通过U型夹具1固定在岩心夹持器前盖2上,两个出液管16分别插入两个岩心夹持器前盖2中并与两个橡皮套4分别连通,则酸液可以通过进液端口10分别进入两个橡皮套4内的岩心中。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中U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岩心夹持器、进液端口和两个出液端口,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中并联设置有两个橡皮套,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贯穿所述岩心夹持器并用于盛装不同的岩心,每个橡皮套的两端分别通过岩心夹持器前盖和岩心夹持器后盖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中,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与橡皮套之间留有环形空间;所述进液端口具有一个进液口和并联设置的两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端口通过U型夹具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前盖上,所述两个出液管分别插入两个岩心夹持器前盖中并与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所述两个出液端口分别设置在两个岩心夹持器后盖中并与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其中,所述岩心夹持器上还设有围压进液口和加热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岩心夹持器、进液端口和两个出液端口,所述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中并联设置有两个橡皮套,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贯穿所述岩心夹持器并用于盛装不同的岩心,每个橡皮套的两端分别通过岩心夹持器前盖和岩心夹持器后盖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中,岩心夹持器的夹持腔与橡皮套之间留有环形空间;所述进液端口具有一个进液口和并联设置的两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端口通过U型夹具固定在所述岩心夹持器前盖上,所述两个出液管分别插入两个岩心夹持器前盖中并与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所述两个出液端口分别设置在两个岩心夹持器后盖中并与所述两个橡皮套分别连通;其中,所述岩心夹持器上还设有围压进液口和加热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双岩心酸液分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夹具包括U型夹头和穿插在所述U型夹头中部的紧固螺母,所述U型夹头夹持在岩心夹持器前盖上并且位于进液端口的出液管外侧,所述紧固螺母顶住所述进液端口的端部对其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礼冉进喜赵立强李年银罗志锋杜娟徐昆陈薇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