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一舟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4352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包括上支撑杆、方形槽、加强杆、下支撑杆、内壳体、进气风扇、电加热管、吸尘网以及排风罩,两组上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两组下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通过加强杆相连接,且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均装配在方形槽内,该设计便于将被褥支撑,增加了被褥撑开的空间,提高了暖被的范围,内壳体安装在装置外壳内中部位置,进气风扇固定在内壳体后端面上,电加热管安装在内壳体内中部位置,排风罩固定在内壳体前端面上,吸尘网安装在排风罩与电加热管之间位置,该设计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避免了粉尘污染被褥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暖被效果佳,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
本技术是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属于家用电器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吹风机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小风扇组合而成的。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如果只是小风扇转动,而电热丝不热,那么吹出来的就只是风而不热了。吹风机吹出来的风属于干风,若使用的时间过长,很容易会造成头发水分的流失,引起热伤害。现有技术中的吹风机无法将被褥撑开,热量不能扩散,暖被效果不佳,使得暖被时间长;现有技术中的暖被吹风机加热效果不佳,且无法进行粉尘的吸附,极易造成被褥脏污,所以急需要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暖被效果佳,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包括装置主体、被褥支撑机构以及加热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由装置外壳、固定脚、蓄电池、隔板以及支撑脚组成,所述固定脚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脚安装在装置外壳下端面棱角处,所述支撑脚固定在装置外壳上端面棱角处,所述隔板安装在内壳体内上部位置,所述蓄电池固定在隔板上端面上,所述被褥支撑机构设置在装置外壳内,所述被褥支撑机构由上支撑杆、方形槽、加强杆以及下支撑杆组成,所述方形槽开设在装置外壳前端面边缘处,所述上支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下支撑杆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支撑杆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通过加强杆相连接,且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均装配在方形槽内,所述加热机构设置在装置外壳内,所述加热机构由内壳体、进气风扇、电加热管、吸尘网以及排风罩组成,所述内壳体安装在装置外壳内中部位置,所述进气风扇固定在内壳体后端面上,所述电加热管安装在内壳体内中部位置,所述排风罩固定在内壳体前端面上,所述吸尘网安装在排风罩与电加热管之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均通过滑轨与方形槽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后端面上开设有多组进风孔,且多组进风孔等距排列在内壳体后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外壳左端面与右端面均安装有提手。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通过连接线分别与进气风扇以及电加热管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管呈S型排列在内壳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因本技术添加了上支撑杆、方形槽、加强杆以及下支撑杆,该设计便于将被褥支撑,增加了被褥撑开的空间,提高了暖风扩散的范围,解决了原有暖被吹风机无法将被褥撑开,暖被效果不佳,暖被时间长等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内壳体、进气风扇、电加热管、吸尘网以及排风罩,该设计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避免了粉尘污染被褥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原有暖被吹风机加热效果不佳,且无法进行粉尘的吸附,极易造成被褥脏污等问题。本技术添加了滑轨,该设计便于使用人员运行被褥支撑机构。本技术添加了进风孔,该设计便于空气的流通。本技术添加了提手,该设计便于使用人员搬运本技术。本技术结构合理,暖被效果佳,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中被褥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中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被褥支撑机构、2-加热机构、3-支撑脚、4-装置外壳、5-固定脚、6-蓄电池、7-隔板、11-上支撑杆、12-方形槽、13-加强杆、14-下支撑杆、21-内壳体、22-进气风扇、23-电加热管、24-吸尘网、25-排风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包括装置主体、被褥支撑机构1以及加热机构2,装置主体由装置外壳4、固定脚5、蓄电池6、隔板7以及支撑脚3组成,固定脚5为圆柱体结构,固定脚5安装在装置外壳4下端面棱角处,支撑脚3固定在装置外壳4上端面棱角处,隔板7安装在内壳体21内上部位置,蓄电池6固定在隔板7上端面上。被褥支撑机构1设置在装置外壳4内,被褥支撑机构1由上支撑杆11、方形槽12、加强杆13以及下支撑杆14组成,方形槽12开设在装置外壳4前端面边缘处,上支撑杆11设有两组,两组上支撑杆11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下支撑杆14设有两组,两组下支撑杆14通过连接杆相连接,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通过加强杆13相连接,且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均装配在方形槽12内,该设计便于将被褥支撑,增加了被褥撑开的空间,提高了暖被的范围。加热机构2设置在装置外壳4内,加热机构2由内壳体21、进气风扇22、电加热管23、吸尘网24以及排风罩25组成,内壳体21安装在装置外壳4内中部位置,进气风扇22固定在内壳体21后端面上,电加热管23安装在内壳体21内中部位置,排风罩25固定在内壳体21前端面上,吸尘网24安装在排风罩25与电加热管23之间位置,该设计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避免了粉尘污染被褥的情况发生。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4均通过滑轨与方形槽12相连接,内壳体21后端面上开设有多组进风孔,且多组进风孔等距排列在内壳体21后端面上,装置外壳4左端面与右端面均安装有提手,蓄电池6通过连接线分别与进气风扇22以及电加热管23电性连接,电加热管23呈S型排列在内壳体21内。使用时,使用人员将本技术放置在床垫上,然后拉动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通过滑轨在方形槽12内移动,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移动带动加强杆13移动,使用人员再将被褥放置在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上,从而将被褥撑开,提高了暖被的空间,然后使用人员运行进气风扇22与电加热管23,电加热管23产生热量,进气风扇22将热量吹送至吸尘网24,吸尘网24将热风中的粉尘进行吸附,并将过滤后的热风通过排风罩25输送至被褥中,从而对被褥进行加热,同时避免了被褥被粉尘污染的情况发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包括装置主体、被褥支撑机构(1)以及加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由装置外壳(4)、固定脚(5)、蓄电池(6)、隔板(7)以及支撑脚(3)组成,所述固定脚(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脚(5)安装在装置外壳(4)下端面棱角处,所述支撑脚(3)固定在装置外壳(4)上端面棱角处,所述隔板(7)安装在内壳体(21)内上部位置,所述蓄电池(6)固定在隔板(7)上端面上;所述被褥支撑机构(1)设置在装置外壳(4)内,所述被褥支撑机构(1)由上支撑杆(11)、方形槽(12)、加强杆(13)以及下支撑杆(14)组成,所述方形槽(12)开设在装置外壳(4)前端面边缘处,所述上支撑杆(11)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下支撑杆(1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支撑杆(14)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通过加强杆(13)相连接,且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均装配在方形槽(12)内;所述加热机构(2)设置在装置外壳(4)内,所述加热机构(2)由内壳体(21)、进气风扇(22)、电加热管(23)、吸尘网(24)以及排风罩(25)组成,所述内壳体(21)安装在装置外壳(4)内中部位置,所述进气风扇(22)固定在内壳体(21)后端面上,所述电加热管(23)安装在内壳体(21)内中部位置,所述排风罩(25)固定在内壳体(21)前端面上,所述吸尘网(24)安装在排风罩(25)与电加热管(23)之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暖被吹风机,包括装置主体、被褥支撑机构(1)以及加热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由装置外壳(4)、固定脚(5)、蓄电池(6)、隔板(7)以及支撑脚(3)组成,所述固定脚(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脚(5)安装在装置外壳(4)下端面棱角处,所述支撑脚(3)固定在装置外壳(4)上端面棱角处,所述隔板(7)安装在内壳体(21)内上部位置,所述蓄电池(6)固定在隔板(7)上端面上;所述被褥支撑机构(1)设置在装置外壳(4)内,所述被褥支撑机构(1)由上支撑杆(11)、方形槽(12)、加强杆(13)以及下支撑杆(14)组成,所述方形槽(12)开设在装置外壳(4)前端面边缘处,所述上支撑杆(11)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支撑杆(11)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下支撑杆(1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下支撑杆(14)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通过加强杆(13)相连接,且上支撑杆(11)与下支撑杆(14)均装配在方形槽(12)内;所述加热机构(2)设置在装置外壳(4)内,所述加热机构(2)由内壳体(21)、进气风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舟
申请(专利权)人:杨一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