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灯管,包括:灯板、LED光源板、透光罩及堵头,所述灯板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分别对应透光罩的不同圆弧段的位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LED光源板分别固定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进而增大该灯管的照明角度;所述堵头与延伸至灯板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外部电源直接通过导线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形成电连接,无需再设置安装座,节省成本,且适用范围大。其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适用范围大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管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照明角度广、装配简便的扁平型的LED灯管。
技术介绍
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灯的出现,相对于普通灯(白炽灯等)具有节能、寿命长、适用性好、回应时间短、环保等优点。常规的扁平型的LED灯管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120576725.7公开的一种T8LED灯管,该T8LED灯管包括相互连接的铝压铸散热外壳和PC雾面光扩散罩体,铝压铸散热外壳的截面呈扁平状,PC雾面光扩散罩体的截面呈扁圆弧形,PC雾面光扩散罩体位于铝压铸散热外壳的下方;在所述的铝压铸散热外壳的下侧面上通过螺丝固定有PCB板,PCB板位于铝压铸散热外壳和PC雾面光扩散罩体之间;该T8LED灯管还包括连接在铝压铸散热外壳两端的扁平化灯头,扁平化灯头的外端面上设有两个灯脚。该种扁平型的LED灯管延续传统装配方式,一方面,将LED灯管设置成扁平结构,目的是让其发光角度更广,但该灯管发光角度与普通圆管形灯管一致,若在PCB板上以折叠方式增大发光角度,其结构较为复杂,工艺难度大;另一方面,扁平化灯头的外端面上设有两个灯脚,该种方式限定了该灯管只能在设有安装座的地方安装,需额外配置安装座,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同时也增加了安装座这方面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照明角度广、装配简便、适用范围大的扁平型的LED灯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灯管,包括:灯板、LED光源板、透光罩及堵头,所述透光罩的截面呈扁圆弧形结构,所述透光罩固定连接在灯板上,进而形成长条形灯管结构,所述灯板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该凹槽至少延伸至灯板的一端口处,所述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对应透光罩的不同圆弧段的位置,所述LED光源板设有二个,并分别固定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所述堵头分别套设在灯管的两端,所述堵头与延伸至灯板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外部电源通过导线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形成电连接。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堵头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堵头通过该导向部导向至与灯管形成套接。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堵头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及灯板均设有螺孔,所述堵头套设在灯管上时,所述固定部与灯板上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进行旋接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柔性固定片,所述柔性固定片设有用于固定在灯管上的第一固定孔及用于固定导线的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柔性固定片设置在固定部与灯板之间,且第一固定孔与固定部和灯板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旋接固定,导线穿过柔性固定片的第二固定孔上进行卡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LED光源板卡接在卡槽内进而固定在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板与透光罩为一体连接结构。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光罩的内表面呈锯齿状。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挂钩,所述透光罩上还形成有卡接部,所述挂钩卡接在该卡接部上。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灯板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分别对应透光罩的不同圆弧段的位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LED光源板分别固定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进而增大该灯管的照明角度;所述堵头与延伸至灯板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外部电源直接通过导线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形成电连接,无需再设置安装座,节省成本,且适用范围大。其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适用范围大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LED灯管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LED灯管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LED灯管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灯管,包括:一灯板10、一透光罩20、二LED光源板70、二堵头30及二挂钩,所述透光罩20的截面呈扁圆弧形结构,所述透光罩20与灯板10为一体连接结构,进而形成长条形灯管结构,所述透光罩20与灯板10均为PC(聚碳酸酯)材质,所述透光罩20的内表面呈锯齿状,进而形成散光结构,使其出光均匀。所述灯板10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该凹槽延伸至灯板10的二个端口处,所述凹槽具有分别对应透光罩的左、右圆弧段位置的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上均设有卡槽111,二个LED光源板70分别卡接在卡槽111内进而固定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上。所述堵头30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导向部32及固定部31,所述堵头30通过该导向部32导向至与灯管形成套接。所述固定部31及灯板10均设有螺孔,所述堵头30套设在灯管上时,所述固定部31与灯板10上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60进行旋接固定。所述堵头30与延伸至灯板10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图中未示出),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通过导线(图中未示出)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70形成电连接。所述透光罩20的两端均形成有卡接部21,所述挂钩包括:卡接板51、挂钩部52及螺钉53,所述卡接板51卡接在该两端的卡接部21上,卡接板51设有通孔,螺钉53从底部穿过卡接板51的通孔,所述挂钩部52套接在螺钉53上,所述挂钩部52外表面设有倒钩,用于勾挂。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柔性固定片40,所述柔性固定片40设有用于固定在灯管上的第一固定孔41及用于固定导线的二个第二固定孔42,所述柔性固定片40设置在固定部31与灯板10之间,且第一固定孔41与固定部31和灯板10的螺孔相对应,并通过螺栓60旋接固定,导线穿过柔性固定片的第二固定孔42上进行卡固,使导线固定,不易拉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孔42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罩20与灯板10为一体连接结构,成型简单,在其它实施例中,透光罩20与灯板1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灯板10的材质选择范围广,可采用铝基板等散热材质。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灯板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分别对应透光罩的不同圆弧段的位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LED光源板分别固定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进而增大该灯管的照明角度;所述堵头与延伸至灯板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外部电源直接通过导线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形成电连接,无需再设置安装座,节省成本,且适用范围大。其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简便、适用范围大等特点。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管,包括:灯板、LED光源板、透光罩及堵头,所述透光罩的截面呈扁圆弧形结构,所述透光罩固定连接在灯板上,进而形成长条形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该凹槽至少延伸至灯板的一端口处,所述凹槽具有分别对应透光罩的不同圆弧段位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LED光源板分别固定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所述堵头分别套设在灯管的两端,所述堵头与延伸至灯板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外部电源通过导线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管,包括:灯板、LED光源板、透光罩及堵头,所述透光罩的截面呈扁圆弧形结构,所述透光罩固定连接在灯板上,进而形成长条形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向灯管内凹陷设置一凹槽,该凹槽至少延伸至灯板的一端口处,所述凹槽具有分别对应透光罩的不同圆弧段位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LED光源板分别固定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所述堵头分别套设在灯管的两端,所述堵头与延伸至灯板的端口处的凹槽之间形成一缺口,外部电源通过导线穿过该缺口与LED光源板形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堵头通过该导向部导向至与灯管形成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开口处向外延伸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及灯板均设有螺孔,所述堵头套设在灯管上时,所述固定部与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源,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闳照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