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2860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9:05
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包括楼宇主体以及地下通风装置,所述楼宇主体内设有通风管道,所述地下通风装置包括地下引水层以及圆筒状的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水层包括J型引水管,所述J型引水管的底部伸入至地下水层,所述J型引水管的上端伸入至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风室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部空间连接通风管道的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根据地下水相对于室外温度具有冷暖夏凉的特性构成的地下水通风系统,地下水通过地下引水层将水引入至地下引风室进行雾化,然后通过引风机将适宜温度的雾化水汽通入至楼宇内的通风管道供楼宇使用,高度的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也降低了传统供暖、制冷压缩机高噪声对办公室周围的环境的影响。

Ventilation system for buil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ventilation system of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main building and the underground ventilation device, the main building is arranged in the ventilation duct, the underground ventilation device including underground water layer and underground cylindrical air chamber, the underground water layer is composed of J type water diversion pipe, the diversion pipe extends into the bottom of J type to the underground water, the upper end of the J type diversion pipe extends into the underground air chamber, the underground wind cha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space of the partition and the entrance barrier ventilation pipeline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ventilation system based on Groundwater groundwater constitu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l in summer and warm in winter outdoor temperature, groundwater through underground water diversion into underground water layer will lead atomization air chamber, and then through the fan will be atomized vapor of suitable temperature to pass into the ventilation pipe inside the building for the use of premises, highly accord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requirement of energy saving, but also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heating,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with high noise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off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楼宇通风系统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室内空气质量和办公楼条列的国标中规定了办公楼设计标准。科技馆楼宇的一些主要设计参数如下:温度:24-27℃,夏季制冷;18-22℃,冬季制暖;相对湿度:<65%,夏季;二氧化碳浓度:<0.1%,日平均值;通风量:20-30m3/h/p,日平均值。这些重要参数皆为设计目标,楼宇的自然通风系统需达到以上参数标准。在使用期间,若自然通风/被动式通风不能达到这些验收标准,将启用机械/主动通风系统来实现室内的热舒适。机械/主动通风系统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有制冷或是制热的动力源,而通过压缩机的动力源则要损耗较大的能源,比如空调,不适合环保,节能,楼底或楼顶的办公室周围的噪音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利用本技术所给出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机械/主动通风系统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有制冷或是制热的动力源,而通过压缩机的动力源则要损耗较大的能源,比如空调,不适合环保,节能,楼底或楼顶的办公室周围的噪音比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包括楼宇主体以及设置在楼宇主体下部的地下通风装置,所述楼宇主体内设有通风管道,所述地下通风装置包括地下引水层以及圆筒状的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水层包括J型引水管,所述J型引水管的底部伸入至地下水层,所述J型引水管的上端伸入至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风室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下部空间通过引风机连通,所述隔板的上部空间连接通风管道的入口。优选地,所述引风机的主体部分设置在土层内部,所述引风机包括以地下引风室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优选地,所述J型引水管上端的接头连接有盘式微孔曝气器。优选地,所述通风管道的入口设置有盘式微孔曝气器。优选地,所述J型引水管包括均匀分布在地下引风室下部的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是根据地下水相对于室外温度具有冷暖夏凉的特性构成的地下水通风系统,地下水通过地下引水层将水引入至地下引风室进行雾化,然后通过引风机将适宜温度的雾化水汽通入至楼宇内的通风管道供楼宇使用,高度的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也降低了传统供暖、制冷压缩机高噪声对办公室周围的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楼宇主体1,地下通风装置2,地下引水层21,地下引风室22,通风管道3,地下水层4,J型引水管5,隔板6,引风机7,盘式微孔曝气器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包括楼宇主体1以及设置在楼宇主体1下部的地下通风装置2,所述楼宇主体1内设有通风管道3,所述通风管道3可设置在楼宇主体1内各个房间的墙体内,所述地下通风装置2包括地下引水层21以及圆筒状的地下引风室22,所述地下引水层21包括地下水层4,所述地下引水层21包括J型引水管5,所述J型引水管5的底部伸入至地下水层4,所述J型引水管5的上端伸入至地下引风室22,所述地下引风室22中间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的上、下部空间通过引风机7连通,引风机7给地下水气提供上浮的动力,所述隔板6的上部空间连接通风管道3的入口。所述引风机7的主体部分设置在土层内部,土层可将引风机7使用时所发出的噪声将至最低,使其基本对楼宇中的环境无影响,所述引风机7包括以地下引风室22中心轴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这样可使引出的雾气均匀分布。所述J型引水管5上端的接头连接有盘式微孔曝气器8。所述通风管道3的入口设置有盘式微孔曝气器8。所述J型引水管5包括均匀分布在地下引风室22下部的四个。综合本技术的结构可知,本技术的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是根据地下水相对于室外温度具有冷暖夏凉的特性构成的地下水通风系统,地下水通过地下引水层将水引入至地下引风室进行雾化,然后通过引风机将适宜温度的雾化水汽通入至楼宇内的通风管道供楼宇使用,高度的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也降低了传统供暖、制冷压缩机高噪声对办公室周围的环境的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包括楼宇主体以及设置在楼宇主体下部的地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宇主体内设有通风管道,所述地下通风装置包括地下引水层以及圆筒状的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水层包括J型引水管,所述J型引水管的底部伸入至地下水层,所述J型引水管的上端伸入至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风室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下部空间通过引风机连通,所述隔板的上部空间连接通风管道的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科技馆楼宇的通风系统,包括楼宇主体以及设置在楼宇主体下部的地下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宇主体内设有通风管道,所述地下通风装置包括地下引水层以及圆筒状的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水层包括J型引水管,所述J型引水管的底部伸入至地下水层,所述J型引水管的上端伸入至地下引风室,所述地下引风室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下部空间通过引风机连通,所述隔板的上部空间连接通风管道的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技馆楼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高金利明严智俊施凯伦史雄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杭州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