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编码钥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752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和锁杆,所述锁杆上分布设置有用于控制锁芯上对应限位机构的电磁铁,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电磁铁的磁极朝向的电路板以及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表面规则,不会刮花其他物品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Magnetic coding ke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agnetic encoding key, which comprises a handle and a lock rod, the lock rod is arranged on the lock core electromagnet for controlling the corresponding limit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it board to control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gnetic poles of the electromagnet and the battery as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board the. The surface r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scratch other articles and has strong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编码钥匙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编码钥匙。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械锁具当中,钥匙多带有各种不规则的棱角,放在保证容易刮花其他物品,且长期使用,其棱角容易被磨损,造成无法开锁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编码钥匙,表面规则,不会刮花其他物品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和锁杆,所述锁杆上分布设置有用于控制锁芯上对应限位机构的电磁铁,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电磁铁的磁极朝向的电路板以及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和围绕在铁芯周围的中心带抽头的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连接在电路板上,抽头接地。进一步的,所述锁杆上套设有位于电磁铁外围的锁杆套,所述锁杆上还设置有一凸块以使锁杆转动时带动锁芯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锁芯包括内体、套设于内体周部的外体及套设于外体周部的外壳,所述外体与内体转动配合,外壳与外体固定配合;所述内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钥匙插入的钥匙槽;所述内体的外周部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外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的槽孔;对应位置的凹槽和槽孔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外体与内体相对转动的限位机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磁力进行开锁,表面光滑,放在包中不会刮花其他物品,且其解锁机构具备很好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钥匙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路板控制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锁芯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锁芯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锁芯端面图。图6是图5的A-A剖面图。图7是图5的B-B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壳内部结构图。图中:1-内体,11-凹槽;12-第一限位凸块;13-卡槽;14-钥匙槽;2-外体;21-槽孔;22-第一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3-外壳;31-第二限位凸块;32-开口;41-第一磁块;42-第一限位块;51-第二磁块;52-第二限位块;43、53、61-弹簧;62-防尘盖;7-锁杆;71-电磁铁;72-锁杆套;73-凸块;74-触碰式开关;8-把手;81-电路板;82-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8和锁杆7,所述锁杆7上分布设置有用于控制锁芯上对应限位机构的电磁铁71,所述把手8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电磁铁71的磁极朝向的电路板81以及为所述电路板81供电的电池82。所述锁杆7上套设有位于电磁铁71外围的锁杆套72,所述锁杆上还设置有一凸块73以使锁杆转动时带动锁芯转动。所述锁杆7的前端设置有一触碰式开关74,所述触碰式开关74用于控制电池82向电路板81供电,正常状态下,触碰式开关不触发,钥匙处于断电状态使得正常状态下节省电能,当钥匙插入钥匙槽14内,触碰式开关74触碰到钥匙槽14的底部,开关出发,电池向电路板供电。结合图3至图8所示为一实施例的锁芯,所述锁芯包括锁芯和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包括内体1、套设于内体1周部的外体2及套设于外体2周部的外壳3,所述外体2与内体1转动配合,外壳3与外体2固定配合。所述内体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钥匙插入的钥匙槽14;所述内体1的外周部设置有若干凹槽11,所述外体2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的槽孔21;对应位置的凹槽11和槽孔21内设置有用于限制外体2与内体1相对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于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有16组凹槽11和槽孔21,分布于锁芯的上下左右四侧,每一侧均匀设置4组凹槽11和槽孔21。第一限位机构的状态由其内设置的第一磁块的状态控制,第二限位机构的状态由其内设置的第二磁块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11内高度小于所述凹槽深度的第一磁块41,设置于槽孔21内高度等于所述槽孔21深度(于本实施例中即是外体2的厚度)的第一限位块42,所述第一限位块42外侧设置有弹簧43使得第一限位块42顶住第一磁块41。在正常状态或对应位置的电磁铁与第一磁块异形相吸的情况下,第一磁块41由于弹簧43和第一限位块的作用被压在凹槽11的底部,第一限位块42处于内体1和外体2的交界面,内体和外体不能相对转动,因此该磁编码钥匙被锁住不能开启。只有当钥匙上对应位置的电磁铁通电后,利用磁铁间的同性相斥原理,将第一限位块42完全压至槽孔21内,由于第一限位块42的高度等于槽孔21的深度,第一限位块42、第一磁块41之间的交界面与内体1、外体2之间的交界面重合,在内体1和外体2进行相对转动时,该位置的第一磁块41和第一限位块42不产生阻碍效果。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11内高度等于所述凹槽11深度的第二磁块51,设置于槽孔21内高度小于所述槽孔21深度的第二限位块52,所述第二限位块52外侧设置有弹簧53使得第二限位块52顶住第二磁块51。在正常状态或对应位置的电磁铁与第二磁块异形相吸的情况下,第二磁块51由于弹簧53和第二限位块52的作用被压在凹槽11的底部,由于第二磁块51的高度正好等于凹槽11的深度,第二限位块52、第二磁块51之间的交界面与内体1、外体2之间的交界面重合,在内体1和外体2进行相对转动时,该位置的第二磁块51和第二限位块52不产生阻碍效果。当第二磁块51与钥匙上对应位置的电磁铁同性相斥的情况下,第二限位块52被压至槽孔21内,第二磁块51卡在内体1和外体2的交界面,阻碍两者的相对转动,磁编码钥匙被锁住不能开启。经以上所述,只有当全部16组第一限位机构或第二限位机构全部处于开锁状态即不阻碍内体1、外体2的相对转动的情况下,该磁编码钥匙才得以开锁。而电磁铁的极性状态为两种,16组限位机构便具有216种组合方式,可想而知,在没有对应钥匙的情况下,该锁基本不可能被陌生人打开。所述内体1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块12,所述外体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12相配合的第一限位槽22以限制内体的转动角度。所述外体2的外周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3,请参照图8,所述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凸块31使得外壳3与外体2相对固定,不产生相对转动。所述外壳3上设置有与所述钥匙槽14及凸块73相配合的开口32以使钥匙插入。所述电磁铁71包括铁芯和围绕在铁芯周围的线圈。其中线圈为中心带抽头的线圈,请参照图2,中心抽头接地,线圈两端皆连接至电路板上,电路板负责磁阵列输出。例如,P1.0输出高电平,P1.1输出低电平,对应线圈对磁块(第一磁块或第二磁块)产生同性相斥的效果;则P1.0输出低电平,P1.1输出高电平时,对应线圈对磁块产生异性相吸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线圈上的两端不能同时为高电平或同时为低电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磁编码钥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和锁杆,所述锁杆上分布设置有用于控制锁芯上对应限位机构的电磁铁,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电磁铁的磁极朝向的电路板以及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和锁杆,所述锁杆上分布设置有用于控制锁芯上对应限位机构的电磁铁,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电磁铁的磁极朝向的电路板以及为所述电路板供电的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包括铁芯和围绕在铁芯周围的中心带抽头的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连接在电路板上,抽头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编码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上套设有位于电磁铁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朝阳陈德为游洪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万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