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及一体化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74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其包括限位片、至少两根承重杆以及至少四根斜撑杆,所述承重杆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所述限位片上,所述限位片上开设有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基站房体以及塔体的一体化基站,其中,所述承重杆设置于所述基站房体的顶部,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基站房体的上方,所述塔体的底端穿过所述限位片的限位孔,并与所述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能够使得所述塔体有效地固定在所述基站房体的顶部上。

Base station tower body fixing rack and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se station tower body fixed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limit piece, at least two bearing bar and at least four oblique struts, central cross connected with the bearing rod, and each end of the bear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diagonal rod, the rod of another end each other closer spacing piece and fixed to the upper limit, the limit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lice.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base station comprising a tower body fixed frame, and the tower base station building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wherein, the top of the bear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of the house body, above the limit sheet located at the base of the house body,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body limiting holes through the limiting plate, and cros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bearing. The base tower body fixing rack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tower body effectively fix on the top of the base station room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及一体化基站
本技术涉及基站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及一体化基站。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基站建设模式的缺陷越来越突显,具体有如下缺陷:1、建设工期长:由于采用现场浇注式塔基设计,其施工养护周期长,从而导致新建基站项目整体进度很难压缩;2、施工条件高:由于需要现场开挖和浇筑,因而在我国的北方每逢冬季和南方每逢雨季时,基站的基础施工十分困难;3、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基站建设的基础造价通常在整个基站建设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现场浇筑后的基础在搬站时无法重复使用,导致资源浪费。因而近年来,基站逐渐朝预制化以及模块化发展,出现了一体化的基站。其包括基础、设置于基础上的基站房体以及设置于基础上或者基站房体上的塔体。其中,一体化基站通过将基站的主要构件(例如基站的基础、基站房体或者塔体等)预制化、模块化,这样能够缩短基站的建设周期,而且将基站的主要构件模块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站搬站时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但是现有的一体化基站的塔体设于基站房体上时,塔体高度不能过高(若塔体的高度过高会使得现有的一体化基站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倾覆)且重量不能过大,因为现有的基站房体与塔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计的比较简单,往往是通过几根斜杆连接在塔体与基站房体的顶部之间,这样使得现有的连接结构并不能有效地将高度较高且重量较大的塔体固定在基站的房体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基站的塔体固定在基站房体上的基站塔体固定架以及包括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的一体化基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其包括限位片、至少两根承重杆以及至少四根斜撑杆,所述承重杆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所述限位片上,所述限位片上开设有限位孔。进一步地,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还包括至少四根支撑杆,相邻的两根所述斜撑杆的杆身通过所述支撑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杆的杆身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有至少一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的通孔对准所述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固定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杆与所述承重杆连接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承重杆的两个端部各设有一个凸起块,所述凸起块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斜撑杆与所述承重杆连接的一端的通孔对准所述凸起块上的通孔,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凸起块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与塔体底端连接的塔体底端连接装置,所述塔体底端连接装置设置于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并对准所述限位片的限位孔。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塔体底端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处。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杆为H型钢。本技术另外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基站,其包括基站房体、塔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其中,所述承重杆设置于所述基站房体的顶部,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基站房体的上方,所述塔体的底端穿过所述限位片的限位孔,并与所述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靠近所述限位片的部分设有至少四个塔体固定片,所述塔体固定片设有至少一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斜撑杆固定于所述限位片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斜撑杆固定于所述限位片的一端的通孔对准所述塔体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塔体凸起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还包括塔体底端连接装置,所述塔体底端连接装置具有与所述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塔体的底端连接的并对准所述限位片的限位孔的第二端;所述塔体底端连接装置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法兰,所述塔体的底端设有第二法兰,所述塔体的底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法兰以及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塔体底端连接装置螺栓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以及包括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的所述一体化基站,通过将所述承重杆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开设有所述限位孔的并位于所述基站房体的上方的所述限位片上,从而使得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具有良好的稳固性;这样当所述塔体通过所述基站塔体与所述基站房体的顶部连接时,即将所述承重杆设置于所述基站房体的顶部,且所述塔体的下部穿过所述限位片的限位孔并与所述限位片连接,并将所述塔体的底端与所述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塔体(即使所述塔体的高度比较高或者重量比较大)能够被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有效地固定在所述基站房体的顶部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荷载作用下塔体变形导致塔体各段重心偏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基站,其包括基站房体1、塔体2以及基站塔体固定架3;其中,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3包括限位片4、至少两根承重杆5以及至少四根斜撑杆6,所述承重杆5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5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6的一端,所述斜撑杆6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所述限位片4上,所述限位片4上开设有限位孔7;所述承重杆5设置于所述基站房体1的顶部,所述限位片4位于所述基站房体1的上方,所述塔体2的底端穿过所述限位片4的限位孔7,并与所述承重杆5的交叉连接处连接。其中,所述承重杆5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连接方式与所述基站房体1的顶部连接,所述塔体2的底端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连接方式与所述承重杆5的交叉连接处连接,所述承重杆5的中部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连接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承重杆5与所述斜撑杆6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连接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斜撑杆6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连接方式与所述所述限位片4连接,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承重杆5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5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6的一端,所述斜撑杆6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开设有所述限位孔7的并位于所述基站房体1的上方的所述限位片4上,从而使得所述基站塔体固定架3具有良好的稳固性;这样当所述塔体2通过所述基站塔体2与所述基站房体1的顶部连接时,即将所述承重杆5设置于所述基站房体1的顶部,且所述塔体2的下部穿过所述限位片4的限位孔7并与所述限位片4连接,并将所述塔体2的底端与所述承重杆5的交叉连接处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所述塔体2(即使所述塔体2的高度比较高或者重量比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及一体化基站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片、至少两根承重杆以及至少四根斜撑杆,所述承重杆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所述限位片上,所述限位片上开设有限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片、至少两根承重杆以及至少四根斜撑杆,所述承重杆的中部交叉连接,且每根所述承重杆的端部连接一根斜撑杆的一端,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相互靠拢,并固定于所述限位片上,所述限位片上开设有限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四根支撑杆,相邻的两根所述斜撑杆的杆身通过所述支撑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的杆身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有至少一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的通孔对准所述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固定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与所述承重杆连接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承重杆的两个端部各设有一个凸起块,所述凸起块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斜撑杆与所述承重杆连接的一端的通孔对准所述凸起块上的通孔,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凸起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塔体底端连接的塔体底端连接装置,所述塔体底端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承重杆的交叉连接处,并对准所述限位片的限位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塔体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