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23517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5:28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和渗流模型,该方法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根据固相动力平衡模型和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缝洞型油藏的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渗流模型构建步骤,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缝洞型油藏的渗流模型。该方法考虑了介质变形对渗透率等参数的影响,其所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应用所需精度,有助于提高缝洞型油藏开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开发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在缝洞型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溶洞的垮塌及裂缝的开启闭合对流体渗流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多重介质与岩石骨架耦合。因此,对于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与岩石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必须加以考虑。然而,在经典的渗流力学研究中没有考虑流体流动与岩石变形之间的耦合作用。同时,现有技术中也并没有出现对于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的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和渗流模型,所述方法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根据固相动力平衡模型和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缝洞型油藏的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渗流模型构建步骤,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所述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所述缝洞型油藏的渗流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中:根据固相物质的位移和固相应力,确定所述固相动力平衡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相动力平衡模型为:其中,n表示孔隙度,ρs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和渗流模型,所述方法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根据固相动力平衡模型和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缝洞型油藏的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渗流模型构建步骤,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所述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所述缝洞型油藏的渗流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洞型油藏流固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和渗流模型,所述方法包括: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根据固相动力平衡模型和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缝洞型油藏的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渗流模型构建步骤,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所述液相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所述缝洞型油藏的渗流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中:根据固相物质的位移和固相应力,确定所述固相动力平衡模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动力平衡模型为:其中,n表示孔隙度,ρs表示固相的密度,表示固相物质点附近液相物质点的加速度,表示与第i轴垂直的作用面上沿j方向的固相应力,xj表示物质点在t+Δt时刻在第j轴上的坐标,bi表示第i轴上的体积力,Ri表示渗流过程中第i轴上固相对液相的作用力。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构建步骤中:根据液相物质的位移和液相应力,确定所述液相动力平衡模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动力平衡模型为:其中,n表示孔隙度,ρf表示液相的密度,表示液相物质点附近液相物质点的加速度,表示与第i轴垂直的作用面上沿j方向的液相应力,xj表示物质点在t+Δt时刻在第j轴上的坐标,bi表示第i轴上的体积力,Ri表示渗流过程中第i轴上固相对液相的作用力。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相介质动力平衡模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志江张允崔书岳赵艳艳吕铁张冬丽郑松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