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背光调整过程繁琐、电子设备功耗浪费的问题。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其键盘和显示器之间的连接方式越来越灵活,键盘可以和显示屏呈任意角度大小。对于用户来说,键盘和显示屏之间的夹角在不同角度范围时,对电子设备的背光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键盘和显示屏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时,用户不需要对键盘进行操作,因此不需要键盘的背光功能;又例如键盘和显示屏之间的夹角呈90度时,用户需要对键盘进行输入操作,因此需要同时使用键盘和显示屏的背光功能。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背光的调整需要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设置才能实现,操作繁琐;同时在角度发生变化后用户也很难及时对背光进行调整,因而还会造成电子设备功耗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背光调整过程繁琐、电子设备功耗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通过本方式,在电子设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大小不同时,控制电子设备的背光处于对应的不同亮度状态,实现了根据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大小动态调节电子设备背光的亮度,从而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功耗,同时也贴合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所属的角度范围;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背光亮度。通过本方式,满足了用户在电子设备不同工作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输入部件背光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得电子设备更加便于用户使用。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背光亮度,包括:将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显示屏背光亮度;和/或,将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和/或,将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指示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指示部件背光亮度。通过本方式,满足用户在电子设备不同工作状态下对电子设备显示屏、输入部件以及指示部件的背光的不同需求,使得电子设备更加便于用户使用,同时也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功耗。可选的,所述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第一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第二角度范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0,s],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s,t),0<s<90°;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一亮度调节增大至第二亮度,所述第一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通过本方式,能够夹角由第一角度范围调整至第二角度范围时,控制输入部件背光的开启或者亮度增大,方便用户识别按键标识并对电子设备进行信息输入,满足用户在电子设备不同工作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输入部件背光的不同需求。可选的,所述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第三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第四角度范围,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为(k,180°],所述第四角度范围为(180°,360°],k>0;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三亮度调节减小至第四亮度,所述第四亮度小于所述第三亮度,所述第四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通过本方式,夹角由小于180°角度范围调整至大于180°角度范围时,控制输入部件背光的关闭或者减弱,满足用户在电子设备不同工作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输入部件背光的不同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功耗。可选的,所述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所述第四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所述第三角度范围;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所述第四亮度调节增大至所述第三亮度。通过本方式,夹角由大于180°角度范围调整至小于180°角度范围时,控制输入部件背光的开启或者增强,满足用户在电子设备不同工作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输入部件背光的不同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可选的,在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所述第四亮度调节增大至所述第三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输入部件处于待操作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整减小至所述第四亮度,其中,所述待操作状态为所述输入部件未接收到用户基于所述输入部件进行输入操作的状态。通过本方式,能够在用户长时间没有对输入部件进行输入操作时,将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减小或者关闭,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能源利用率,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功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将所述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夹角所属的角度范围;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背光亮度。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将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显示屏背光亮度;和/或,将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和/或,将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指示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指示部件背光亮度。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第一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第二角度范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0,s],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s,t),0<s<90°;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一亮度调节增大至第二亮度,所述第一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第三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第四角度范围,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为(k,180°],所述第四角度范围为(180°,360°],k>0;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三亮度调节减小至第四亮度,所述第四亮度小于所述第三亮度,所述第四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所述第四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所述第三角度范围;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所述第四亮度调节增大至所述第三亮度。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五亮度调节增大至第六亮度之后,在所述输入部件处于待操作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整减小至所述第五亮度,其中,所述待操作状态为所述输入部件未接收到用户基于所述输入部件进行输入操作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装置的第一本体与电子装置的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1、在电子设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大小不同时,控制电子设备的背光如显示屏背光、键盘背光、指示部件背光等处于对应的不同亮度状态,实现了根据键盘和显示屏之间的夹角大小动态调节电子设备背光的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夹角对应的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所属的角度范围;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背光亮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背光亮度,包括:将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显示屏背光亮度;和/或将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和/或将所述电子设备上的指示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指示部件背光亮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第一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第二角度范围,所述第一角度范围为[0,s],所述第二角度范围为(s,t),0<s<90°;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一亮度调节增大至第二亮度,所述第一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第三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第四角度范围,所述第三角度范围为(k,180°],所述第四角度范围为(180°,360°],k>0;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第三亮度调节减小至第四亮度,所述第四亮度小于所述第三亮度,所述第四亮度大于或者等于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节为与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输入部件背光亮度,包括:确定所述夹角由所属的所述第四角度范围切换至所属的所述第三角度范围;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所述第四亮度调节增大至所述第三亮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由所述第四亮度调节增大至所述第三亮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输入部件处于待操作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将所述输入部件的背光亮度调整减小至所述第四亮度,其中,所述待操作状态为所述输入部件未接收到用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贤,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