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2011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建造领域。为提高安装精度及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设定测量点后测量得出其坐标;建立测量模型m

Installation method of main steam pipe in AP1000 nuclear pow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construction field of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main steam pipe in a AP1000 nuclear power station. After measuring the setting point, the coordinate is measured, and a measuring model M is establi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站建造领域,尤其涉及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AP1000核电站是采用第三代非能动型压水堆的核电站,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安装施工工艺。主蒸汽管道是连接反应堆厂房内的蒸汽发生器、安全壳贯穿件和汽轮机的主要通道,相较于常规核电站中的主蒸汽管道,AP1000核电站中的主蒸汽管道的管道壁厚相对较厚、口径较大、组对及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另外,支路管台是在施工现场焊接到主蒸汽管道上的,因此,在安装主蒸汽管道时,需考虑支路管台焊接引起的管道变形问题。在进行核岛建造时,常规核电站中的核岛的施工顺序:先进行土建,并在土建完成后安装核电设备及主蒸汽管道;而AP1000核电站中的核岛的施工顺序:在进行土建的同时安装核电设备及主蒸汽管道。综上可见,由于核岛施工顺序不同,待安装的主蒸汽管道的规格不同,且现有的安装常规核电站的主蒸汽管道的方法无法满足AP1000核电站的主蒸汽管道的组对及安装精度,故采用现有的安装常规核电站的主蒸汽管道的方法无法完成AP1000核电站的主蒸汽管道的安装。另外,由于AP1000核电技术是目前最新的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反应堆厂房的屏蔽墙筒体贯穿件套管与主蒸汽管道P对接的管口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P1000核电站中主蒸汽管道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反应堆厂房的屏蔽墙筒体贯穿件套管与主蒸汽管道P对接的管口A1和辅助厂房的墙体贯穿件套管与所述主蒸汽管道P对接的A2的端面外缘上分别设定一个测量点组,且所述测量点组中包括至少8个等角度均布在所述管口的端面外缘上的测量点;利用点位测量仪器对所述测量点进行测量并得出所述测量点在所述AP1000核电站的标准三维坐标系下的坐标(x测,y测,z测);步骤S2、在三维建模分析软件中建立所述标准三维坐标系的模拟坐标系,并根据所述步骤S1中得到的所述测量点的坐标在所述模拟坐标系下建立所述屏蔽墙筒体贯穿件套管的测量模型m1和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测量模型m2,并计算得出所述管口A1的中心点a1的坐标和所述管口A2的中心点a2的坐标;根据所述屏蔽墙筒体贯穿件套管和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理论数据在所述模拟坐标系下建立所述屏蔽墙筒体贯穿件套管和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理论中心轴线L;在所述三维建模分析软件中根据所述主蒸汽管道P的理论数据建立所述主蒸汽管道P的理论模型m3,且该理论模型m3包括第一管段P1的理论模型m31、第二管段P2的理论模型m32、第三管段P3的理论模型m33和第四管段P4的理论模型m34;步骤S3、根据所述主蒸汽管道P的理论数据计算出所述主蒸汽管道P两端的管口中心点g1和g2的坐标,所述管口中心点g1靠近屏蔽墙贯穿件套管的管口A1,所述管口中心点g2靠近墙体贯穿件套管的管口A2;根据所述管口中心点g1和g2的坐标以及所述管口A1的中心点a1的坐标和所述管口A2的中心点a2的坐标,计算出所述管口中心点g1与所述管口A1的中心点a1之间的距离l1以及所述管口中心点g2和所述管口A2的中心点a2之间的距离l2;步骤S4、以所述管口A1的中心点a1为起点,延长所述测量模型m1的中心轴线,且延长长度为l1,得到所述主蒸汽管道P靠近所述反应堆厂房一端的第一理论焊接位置的中心点h1;以所述管口A2的中心点a2为起点,延长所述测量模型m2的中心轴线,且延长长度为l2,得到所述主蒸汽管道P靠近所述辅助厂房一端的第二理论焊接位置的中心点h2;步骤S5、以所述第一理论焊接位置为起点,在所述三维建模分析软件中沿测量模型m1的中心轴线依次插入理论模型m3中的第一管段P1的理论模型m31、第二管段P2的理论模型m32、第三管段P3的理论模型m33和第四管段P4的理论模型m34;利用所述三维建模分析软件对所述测量模型m1和m2以及插入到所述测量模型m1和m2之间的所述理论模型m3中的所述第一管段P1的理论模型m31、所述第二管段P2的理论模型m32、所述第三管段P3的理论模型m33和所述第四管段P4的理论模型m34进行分析,得出所述理论模型m3相对于所述理论中心轴线L在所述模拟坐标系的y轴方向上的偏差角度所述第一管段P1的理论模型m31与所述第二管段P2的理论模型m32之间的对接接口的中心点q1、所述第二管段P2的理论模型m32与所述第三管段P3的理论模型m33之间的对接接口的中心点q2以及所述第三管段P3的理论模型m33与所述第四管段P4的理论模型m34之间的对接接口的中心点q3相对于所述理论中心轴线L在所述模拟坐标系的y轴方向上的偏差值Δy1、Δy2和Δy3;步骤S6、在所述三维建模分析软件中找出所述测量模型m2的中心点并以该中心点为固定点旋转所述测量模型m2,使所述测量模型m2的管口A2的中心点a2与所述第四管段P4的理论模型m34与所述管口A2的对接接口的中心点q4重合,并记录所述测量模型m2的中心轴线在所述模拟坐标系的y轴方向上偏转的偏差角度值步骤S7、以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中心点OM2为固定点旋转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并在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中心轴线在所述标准三维坐标系的Y轴方向上偏转后将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临时固定;重新对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管口A2的端面外缘上的测量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在所述三维建模分析软件中建立旋转调整后的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测量模型m'2,并计算得出所述测量模型m'2的管口A2的中心点a'2的调整后坐标;对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进行焊接,并在焊接完成后重新对焊后的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管口A2的端面外缘上的测量点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在所述三维建模分析软件中建立所述墙体贯穿件套管的测量模型m″2,并计算得出所述测量模型m'2的管口A2的中心点a'2的焊后坐标;对所述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明吴巍林乐忠盛世宝刘世界姜帆王冲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