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495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涵洞,包括涵洞本体、设置在涵洞本体上方的土质层,所述土质层的下端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向下延伸至涵洞本体以供水流入涵洞本体,所述通水管内侧壁周向设置有固定凸缘,所述通水管的内侧壁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且位于固定凸缘下方的密封盖,所述通水管内侧壁且位于密封盖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力以将密封盖抵接在固定凸缘上的弹性件,所述密封盖与通水管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间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水向下渗入并进入通水管,水的重力作用将密封盖向下推动,弹性件被压缩,水经通水管内侧壁与密封盖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涵洞本体内,减轻土质层重量的一至两倍,从而有效缓解涵洞本体坍塌的现象。

culve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lvert culvert, including th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soil layer above the culvert body, the lower part of the soil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ater pipe, the water pipe extends downward to the body in the water into the culvert culvert body, the pipe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circumferential flange. The inner wall of the pipe along the axial sliding sealing cover is arranged and is located below the fixed flange, the inner wall of pipe and an elastic member through the elastic sealing cover to be in contact with the fixed flange set is located below the sealing cover, the water through the gaps between the sealing cover and water pipe inner wall,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water infiltration and downward into the water pipe, the water gravity will push down the sealing cover, the elastic element is compressed, water pipe through the medial wall and lateral wall of the sealing cover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bodies flows into the culvert body to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soil layer by one to two times, thereby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collapse of the culvert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洞
本技术涉及水利建筑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涵洞。
技术介绍
涵洞是一种洞穴式水利设施,设于路基下的排水通道,当洪水来临或下大雨的时候,以迅速排水。现有公开号为CN201660852U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利于动物通行的涵洞,该涵洞以供临时排除洪水,涵洞的整个框架有混凝土筑成,现有技术中,涵洞的上方铺设有泥土、鹅卵石等,以供杂草等植物生长,提高涵洞的美观程度,为了满足根茎较大的植物生长,涵洞上方的土质层一般较高。但是,在下雨的时候,大部分的雨水渗透在土质层内,由于水的重量较大,将土质层的重量提升至两到三倍,加大了涵洞的承重,容易造成涵洞的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坍塌现象产生的涵洞。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涵洞,包括涵洞本体、设置在涵洞本体上方的土质层,所述土质层的下端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向下延伸至涵洞本体以供水流入涵洞本体,所述通水管内侧壁周向设置有固定凸缘,所述通水管的内侧壁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且位于固定凸缘下方的密封盖,所述通水管内侧壁且位于密封盖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力以将密封盖抵接在固定凸缘上的弹性件,所述密封盖与通水管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雨时,水渗入土质层内,大大加重涵洞本体的承重,水向下渗入并进入通水管,水的重力作用将密封盖向下推动,弹性件被压缩,水经通水管内侧壁与密封盖外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涵洞本体内,直至将大部分的雨水流出,减轻土质层重量的一至两倍,从而有效缓解涵洞本体坍塌的现象,当水的高度低于一定值时,水的压力足以将弹性件向下压缩,密封盖向上移动,从而与固定凸缘相抵,以关闭通水管,一些水留滞在涵洞本体上,以保证植物成长所需的水分。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凸缘朝向密封盖的侧面设置有可与密封盖相抵的橡胶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盖与橡胶圈相抵时,橡胶圈通过弹性变形,能够充分填充密封盖与固定凸缘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圈内设置有易于橡胶圈变形的气压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压空腔的设置,能够易于橡胶圈的变形,更好的密封固定凸缘与密封盖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通水管内侧壁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弹性件位于支撑架与密封盖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能够直接与弹性件的底部相抵,以防止弹性件在受压缩时的受力不均。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密封盖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相比橡胶等弹性件,其弹力较为稳定,能够更加精确控制水位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且位于弹簧内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侧壁滑移连接有用于减小弹簧歪斜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管的一端与密封盖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小弹簧的歪斜,保证弹簧的弹力大小。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内侧壁滚动嵌置有若干个与支撑杆外圆周侧壁相抵的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支撑杆在支撑管内侧壁上滑动,减小对弹簧的弹力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朝向密封盖的端壁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与支撑杆外圆周侧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水进入支撑管内侧壁与支撑杆之间,另一方面,密封环能够不断对支撑杆的外侧壁清洁,以延长支撑杆的锈蚀周期。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油液的储油空腔,所述密封环与支撑杆贴合的内侧壁设置有与储油空腔连通的添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不断的对支撑杆外侧壁润滑,此外,延缓支撑杆的锈蚀周期。进一步地,所述通水管内侧壁且位于固定凸缘上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过滤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水中的杂质进入固定凸缘处,以防止杂质将橡胶圈与密封盖之间隔出间隙。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能够有效缓解涵洞本体坍塌现象的产生,且能够保证土质层内的水分,以供植物更好的成长;2、通过支撑管与支撑杆的滑移配合,能够有效减小弹簧的歪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通水管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储油空腔和添油孔的结构关系。图中:1、涵洞本体;11、支撑墙;12、盖墙;2、土质层;21、鹅卵石层;22、土壤层;3、通水管;31、过滤板;32、支撑架;33、固定凸缘;34、橡胶圈;341、气压空腔;35、密封盖;4、弹性件;41、弹簧;42、支撑管;421、滚珠;422、密封环;423、储油空腔;424、添油孔;43、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涵洞,参照图1,其包括涵洞本体1,涵洞本体1包括设置在地基上的两个支撑墙11、被两个支撑墙11共同撑起的盖墙12,盖墙12的上方设置有土质层2,土质层2包括鹅卵石层21、位于鹅卵石层21上方的土壤层22,鹅卵石层21的下端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水管3,通水管3向下延伸至涵洞本体1,以供水流入涵洞本体1,即通水管3穿过盖墙12。参照图1和图2,通水管3内侧壁周向设置有固定凸缘33,通水管3内侧壁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过滤板31,过滤板31位于固定凸缘33的上方,以减少土壤层22内的土壤进入固定凸缘33处,通水管3的内侧壁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密封盖35,密封盖35位于固定凸缘33的下方,通水管3内侧壁且位于密封盖35的下方设置有弹性件4,弹性件4通过弹力以将密封盖35抵接在固定凸缘33上,密封盖35与通水管3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间隙。参照图2,固定凸缘33朝向密封盖35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圈34,橡胶圈34可与密封盖35相抵,橡胶圈34内设置有气压空腔341,气压空腔341易于橡胶圈34变形,通水管3内侧壁设置有支撑架32,支撑架32优选由若干个金属条制成,水能顺畅的通过支撑架32,弹性件4位于支撑架32与密封盖35之间。参照图2,弹性件4包括弹簧41,弹簧41的一端与支撑架32连接,另一端与密封盖35连接,支撑架32且位于弹簧41内设置有支撑管42,支撑管42内侧壁滑移连接有支撑杆43,以减小弹簧41的歪斜,支撑杆43远离支撑管42的一端与密封盖35连接;支撑管42内侧壁滚动嵌置有若干个滚珠421,若干个滚珠421与支撑杆43的外圆周侧壁相抵,以减小支撑杆43与支撑管42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参照图2和图3,支撑管42朝向密封盖35的端壁设置有密封环422,密封环422优选橡胶制成,密封环422的内侧壁与支撑杆43的外侧壁相抵,以防止水进入支撑杆43与支撑管4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密封环42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存储油液的储油空腔423,密封环422与支撑杆43贴合的内侧壁设置有添油孔424,添油孔424与储油空腔423连通,以便于向支撑杆43外侧壁与支撑管42内侧壁之间添加油液。工作原理如下:当下雨时,雨水渗入土壤层22和鹅卵石层21内,加重盖墙12的称重,位于鹅卵石底壁处的雨水进入通水管3,由于水的重力作用,水将密封盖35向下推动,使密封盖35脱离固定凸缘33,水经密封盖35与通水管3内侧壁向下流动,直至流入盖墙12下方,从而减轻土壤层22和鹅卵石层21的重量,能够将土壤层22和鹅卵石层21的总重量减轻一至两倍,从而有效缓解坍塌现象的产生。当鹅卵石层21内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涵洞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涵洞,包括涵洞本体(1)、设置在涵洞本体(1)上方的土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质层(2)的下端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水管(3),所述通水管(3)向下延伸至涵洞本体(1)以供水流入涵洞本体(1),所述通水管(3)内侧壁周向设置有固定凸缘(33),所述通水管(3)的内侧壁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且位于固定凸缘(33)下方的密封盖(35),所述通水管(3)内侧壁且位于密封盖(35)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力以将密封盖(35)抵接在固定凸缘(33)上的弹性件(4),所述密封盖(35)与通水管(3)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包括涵洞本体(1)、设置在涵洞本体(1)上方的土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质层(2)的下端部设置有若干个通水管(3),所述通水管(3)向下延伸至涵洞本体(1)以供水流入涵洞本体(1),所述通水管(3)内侧壁周向设置有固定凸缘(33),所述通水管(3)的内侧壁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且位于固定凸缘(33)下方的密封盖(35),所述通水管(3)内侧壁且位于密封盖(35)的下方设置有通过弹力以将密封盖(35)抵接在固定凸缘(33)上的弹性件(4),所述密封盖(35)与通水管(3)内侧壁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缘(33)朝向密封盖(35)的侧面设置有可与密封盖(35)相抵的橡胶圈(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34)内设置有易于橡胶圈(34)变形的气压空腔(3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3)内侧壁设置有支撑架(32),所述弹性件(4)位于支撑架(32)与密封盖(3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涵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孙亚文肖建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四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