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大棚及农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6897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7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态大棚,包括保温棚、第一储土槽、第一换热机构、沼气池、第二换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系统,第一储土槽设置于保温棚内,太阳能加热系统与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连接,第一储土槽设置于第一换热机构的上方,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与沼气池的外壁。其解决了北方冬季田地内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问题,并且沼气池产生利用动物粪便进行发酵,有效解决了动物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农田结构,包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大棚,其能够实现四季农作物的种植。

Ecological greenhouse and farmland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e, provides an ecological greenhouse, including insulation shed, the first earth storage groov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mechanism, biogas pool, second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and solar heating system, the first earth storage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on shed, a solar heat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The first storage trough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second for setting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digester hea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crops can not be planted in the northern winter field, and the methane tank produces the fermentation by using the animal excrement, thereby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animal excrement pollutes the environment.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farmland structure, comprising an ecological greenhous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which can realize the planting of crops in the four seas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大棚及农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大棚及农田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禽畜排泄物和其他废弃物的产生量随之快速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使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凸现,其本身也成为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前继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后的第三大污染源。畜禽场粪便污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如何利用这些有机废水实现合理持续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国早有将动物粪便用于发酵沼气的先例。但东北地区受气候的影响,我省目前尚无大中型沼气工程,即使家庭户用小型沼气发展也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原料分解率低、沼气使用时间短、综合效益差的问题。沼气利用率约50%左右,原料分解率不到30%,沼气利用时间只有4个月。沼气池内细菌发酵温度一般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55℃。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地温比较低,原料分解率低,沼气的生产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沼气使用综合效益差等问题甚至在冬季会出现冻裂沼气池的现象。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寒冷地区沼气利用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大棚,旨在改善畜禽养殖厂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染环境和现有的大棚能耗高或现有大棚无法实现全年工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看一种农田结构,旨在改善北方地区现有农田无法四季工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大棚,包括保温棚、第一储土槽、第一换热机构、沼气池、第二换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系统,第一储土槽设置于保温棚内,太阳能加热系统与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连接,第一储土槽设置于第一换热机构的上方,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与沼气池的外壁。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态大棚还包括第二储土槽和升降机构,第二储土槽设置于第一换热机构的下方,第一储土槽和第二储土槽均与升降机构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柱、第二滑柱、第一滑竿、第二滑竿以及设置于地面的滑轨,第一滑柱的一端和第二滑柱的一端均设置于滑轨上,第一滑竿的一端与第一滑柱滑动连接,第一滑竿的另一端与第一储土槽连接;第二滑竿的一端与第二滑柱滑动连接,第二滑竿的另一端与第二储土槽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储土槽包括土壤槽和储水盘,土壤槽设置于储水盘的上方,土壤槽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孔,储水盘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孔。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太阳能加热系统包括用于加热循环水的太阳能集热板、用于为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输送热量的储热罐、用于将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输出的循环水提升至太阳能集热板的循环泵,太阳能集热板的一端与循环泵连接,太阳能集热板的另一端与储热罐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态大棚还包括用于为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排出的循环水补充热量的补热泵,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均与补热泵连接,补热泵与循环泵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态大棚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气罐和用于为生态大棚供电的发电机,集气罐与沼气池连通。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生态大棚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气罐和沼气灯,沼气灯设置于保温棚内,且位于第一储土槽的上方,集气罐与沼气池连通。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保温棚包括保温墙和双层保温膜,保温墙的一端设置于地面,保温墙的另一端与双层保温膜连接。一种农田结构,包括上述的生态大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生态大棚,使用时,由于保温棚、第一储土槽、第一换热机构、沼气池、第二换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系统相互配合作用,能够使得在寒冷的冬季大棚内的土壤能够得到热量而适应农作物生长,沼气池得到足够的热量发酵产生沼气以供生态大棚使用,解决了北方冬季田地内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问题,并且沼气池产生利用动物粪便进行发酵,有效解决了动物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田结构,能够实现四季农作物的种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储土槽、第二储土槽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一储土槽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生态大棚;110-保温棚;111-保温墙;112-双层保温膜;121-第一储土槽;122-第二储土槽;124-土壤槽;125-储水盘;126-泄水孔;127-溢流孔;130-第一换热机构;140-沼气池;141-集气罐;150-第二换热机构;160-太阳能加热系统;161-太阳能集热板;162-储热罐;163-循环泵;164-补热泵;170-升降机构;171-第一滑柱;172-第一滑竿;173-第二滑柱;174-第二滑竿;175-滑轨;180-沼气灯;200-生态大棚;210-保温棚;240-沼气池;241-集气罐;280-发电机;281-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大棚及农田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棚、第一储土槽、第一换热机构、沼气池、第二换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系统,所述第一储土槽设置于所述保温棚内,所述太阳能加热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储土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与所述沼气池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棚、第一储土槽、第一换热机构、沼气池、第二换热机构和太阳能加热系统,所述第一储土槽设置于所述保温棚内,所述太阳能加热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和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储土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机构设置与所述沼气池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大棚还包括第二储土槽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储土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一储土槽和所述第二储土槽均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柱、第二滑柱、第一滑竿、第二滑竿以及设置于地面的滑轨,所述第一滑柱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滑柱的一端均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滑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土槽连接;所述第二滑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土槽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土槽包括土壤槽和储水盘,所述土壤槽设置于所述储水盘的上方,所述土壤槽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孔,所述储水盘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大棚,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嵩颖常虹李明照李明柱张帅孔令炜郑浩男秦佳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