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4121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09:12
一种阻尼装置,包含一个缸座单元、一个活塞单元,及一个浮塞单元。该活塞单元包括一支作动杆,及一个活塞。该浮塞单元包括一个套设于该作动杆的浮塞,及两个弹性件。该浮塞具有一内环面、一个外环面、两个位于顶底两端的端面,及两个分别凹设形成于所述端面的环形槽,该外环面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端面的第一外突部。所述弹性件分别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弹性件能迫使所述第一外突部紧抵于该缸体,所以当该浮塞单元使用一段时间并产生损耗后,也能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保持该浮塞与该缸体间良好的气密性。此外,该浮塞单元与该缸体的接触面积小,移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也较小,所以在使用上更为滑顺。

Damping device

A damping device, comprising a base unit, a piston cylinder unit, and a floating unit. The piston unit includes a actuating rod and a piston. The floating unit includes a sleeve arranged on the actuating rod of the plug, and two elastic pieces. The plug has an inner and an outer annular torus and two in the top and bottom ends of the end, and the two groov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nnular groove, the outer ring has two respectively adjacent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The elastic parts are respectively embedded in the annular groove. The elastic member can force the first outer protrusion tightly abuts on the cylinder, so when the floating unit is used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loss, but also through the resilient elasticity, keep the plug and the cylinder between the good air tightness. In addition,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floating unit and the cylinder friction is small, the movement is also relatively small, so in the use of more smo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安装在建物、家俱或交通工具上以提供缓冲效果的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一种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406117号专利所公开的阻尼装置,包含一个缸座单元1、一个穿设于该缸座单元1且能上下移动的活塞单元2,及一个浮动地设置于该缸座单元1内的浮塞单元3。该活塞单元2包括一支穿设于该缸座单元1顶部的作动杆21,及一个位于该缸座单元1内且连接于该作动杆21底端的活塞22。该浮塞单元3包括一个套设于该作动杆21且中介于该作动杆21及该缸座单元1间的浮塞31,及三个嵌设于该浮塞内的密封件34。该浮塞31具有一个邻近于该作动杆21的内环面32,及一个邻近于该缸座单元1的外环面33。该内环面32具有两个上下间隔的内环槽321。该外环面33具有一个对应介于所述内环槽311之间的外环槽331。所述密封件34分别嵌设于所述内环槽321及该外环槽331内,并用于密封该浮塞单元3与该作动杆21及该缸座单元1间的间隙。所述密封件34是通过橡塑胶材料本身具有的变形挠性,乃分别密封地紧抵于该内环面32与该作动杆21间,及该外环面33与该缸座单元1间,所以当该浮塞单元3开始移动时,就会因为所述密封件34上下移动所产生的摩擦力,而出现滑动不顺畅的阻滞现象。此外,所述密封件34上下移动后,容易因为长时间的摩擦而产生损耗,且当损耗严重时就会影响到密封效果,进而丧失原有的阻尼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阻尼装置。本技术的阻尼装置,包含一个缸座单元、一个能上下移动地安装于该缸座单元的活塞单元,及一个浮塞单元,该缸座单元包括一个上下长向延伸且呈中空状的缸体,该活塞单元包括一支穿设于该缸座单元顶部的作动杆,及一个塞装于该缸体内且连接于该作动杆下端的活塞。该浮塞单元包括一个套设于该作动杆与该缸体间且呈环状的浮塞,及两个嵌设于该浮塞的弹性件,该浮塞能上下浮动地间隔位于该活塞上方,并具有一个邻近该作动杆的内环面、一个邻近该缸体的外环面、两个连接该内环面与该外环面的顶底两端的端面,及两个分别凹设形成于所述端面的环形槽,该外环面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端面且朝该缸体的方向突伸的第一外突部,所述弹性件分别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且具有恒使所述第一外突部向外紧抵于该缸体的弹性。本技术所述的阻尼装置,该内环面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端面且朝该作动杆的方向突伸的第一内突部,所述弹性件具有恒使所述第一内突部紧抵于该作动杆的弹性。本技术所述的阻尼装置,该外环面还具有一个位居中央的外基面部,及两个分别由该外基面部的上、下两端往相反方向逐渐朝该缸体倾斜延伸的外斜面部,每一个第一外突部皆突设于相对应的外斜面部远离该外基面部的一侧,该内环面还具有一个位居中央的内基面部,及两个分别由该内基面部的上、下两端往相反方向逐渐朝该作动杆倾斜延伸的内斜面部,每一个第一内突部皆突设于相对应的内斜面部远离该内基面部的一侧。本技术所述的阻尼装置,该外环面的该外基面部朝向该缸体径向突伸,该外基面部较所述第一外突部远离该缸体,该内环面的该内基面部朝向该作动杆径向突伸,该内基面部较所述第一内突部远离该作动杆。本技术所述的阻尼装置,该外环面还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外突部,且分别由所述外斜面部朝该缸体的方向突伸的第二外突部,该内环面还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第一内突部,且分别由所述内斜面部朝该作动杆的方向突伸的第二内突部。本技术所述的阻尼装置,每一个环形槽的剖面皆呈开口位于相对应的端面的U形,且每一个弹性件的剖面皆呈开口朝向相对应的端面的U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弹性件恒使所述第一外突部紧抵于该缸体,除了能达到良好的气密性之外,当该浮塞单元在使用一段时间而产生损耗后,所述弹性件也能维持上述的紧抵状态,并保持该阻尼装置的气密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406117号专利所公开的阻尼装置的一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阻尼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局部剖视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浮塞单元的一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3及图4,本技术阻尼装置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建物、家俱或交通工具上,并用于提供缓冲以及避震的效果。该阻尼装置包含一个缸座单元4、一个穿设于该缸座单元4的活塞单元5,及一个位于该缸座单元4内且设置于该活塞单元5上的浮塞单元6。该缸座单元4包括一个呈上下长向延伸且顶部开放而底部密封的中空状的缸体41,及一个密封于该缸体41顶部的盖体42。该活塞单元5包括一支长杆状且能移动地穿设于该盖体42的作动杆51、一个位于该缸体41内且连接于该作动杆51的底部的活塞52,及一个设置于该缸体41的底部且受到挤压时会复位的缓冲件53。该活塞52具有两个嵌设于外周缘且上下间隔地密封紧抵于该缸体41的内侧面的密封件54。该浮塞单元6包括一个中间套设于该作动杆51及该缸体41间的浮塞61,及两个设置于该浮塞61的弹性件66。该浮塞61是由一个软性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能浮动地间隔位于该活塞52上方,在本实施例中,该浮塞61的材质为聚四氯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PTFE,铁氟龙)。该浮塞61具有一个邻近于该作动杆51且位于内侧的内环面62、一个邻近于该缸体41且位于外侧的外环面63、两个上下间隔且连接于该内环面62与该外环面63的顶底两端的端面64,及两个分别由所述端面64凹设形成的环型槽65。每一环型槽65的剖面皆呈U型且开口位于相对应的端面64。该内环面62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内基面部621、两个分别由该内基面部621的上下两端往相反方向逐渐朝该作动杆51倾斜延伸的内斜面部622、两个分别由所述内斜面部622邻近于所述端面64的一端朝该作动杆51方向突伸的第一内突部623,及两个分别由所述内斜面部622朝向该作动杆51方向突伸且邻近于所述第一内突部623的第二内突部624。该内基面部621朝向该作动杆51径向突伸,且较所述第一内突部623及所述第二内突部624远离该作动杆51。该外环面63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外基面部631、两个分别由该外基面部631的上下两端往相反方向逐渐朝该缸体41倾斜延伸的外斜面部632、两个分别由所述外斜面部632邻近于所述端面64的一端朝该缸体41方向突伸的第一外突部633,及两个分别由所述外斜面部632朝向该缸体41方向突伸且邻近于所述第一外突部633的第二外突部634。该外基面部631朝向该缸体41径向突伸,而该外基面部631较所述第一外突部633及所述第二外突部634远离该缸体41。所述弹性件66嵌设于所述环型槽65内,且每一个弹性件66的剖面皆呈开口朝向相对应的端面64的U型。所述弹性件66具有张合弹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6是一种一体成型且能围绕成环状的弹片。在组装时,将该浮塞单元6塞套在该作动杆51及该缸体41间,此时所述弹性件66即会相对受到压力,而具有抵推所述环型槽65的内表面的复位弹力,并进而带动所述外斜面部632及所述内斜面部622分别朝于该缸体41及该作动杆51方向倾斜靠近,使得所述第一外突部633会紧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阻尼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装置,包含:一个缸座单元、一个能上下移动地安装于该缸座单元的活塞单元,及一个浮塞单元,该缸座单元包括一个上下长向延伸且呈中空状的缸体,该活塞单元包括一支穿设于该缸座单元顶部的作动杆,及一个塞装于该缸体内且连接于该作动杆下端的活塞,其特征在于:该浮塞单元包括一个套设于该作动杆与该缸体间且呈环状的浮塞,及两个嵌设于该浮塞的弹性件,该浮塞能上下浮动地间隔位于该活塞上方,并具有一个邻近该作动杆的内环面、一个邻近该缸体的外环面、两个连接该内环面与该外环面的顶底两端的端面,及两个分别凹设形成于所述端面的环形槽,该外环面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端面且朝该缸体的方向突伸的第一外突部,所述弹性件分别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且具有恒使所述第一外突部向外紧抵于该缸体的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装置,包含:一个缸座单元、一个能上下移动地安装于该缸座单元的活塞单元,及一个浮塞单元,该缸座单元包括一个上下长向延伸且呈中空状的缸体,该活塞单元包括一支穿设于该缸座单元顶部的作动杆,及一个塞装于该缸体内且连接于该作动杆下端的活塞,其特征在于:该浮塞单元包括一个套设于该作动杆与该缸体间且呈环状的浮塞,及两个嵌设于该浮塞的弹性件,该浮塞能上下浮动地间隔位于该活塞上方,并具有一个邻近该作动杆的内环面、一个邻近该缸体的外环面、两个连接该内环面与该外环面的顶底两端的端面,及两个分别凹设形成于所述端面的环形槽,该外环面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端面且朝该缸体的方向突伸的第一外突部,所述弹性件分别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且具有恒使所述第一外突部向外紧抵于该缸体的弹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环面具有两个分别邻近所述端面且朝该作动杆的方向突伸的第一内突部,所述弹性件具有恒使所述第一内突部紧抵于该作动杆的弹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环面还具有一个位居中央的外基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昭献
申请(专利权)人:培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