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故障选线
,特别涉及一种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除深圳20kV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外,其他地区的配电网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占比较大。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位移电压偏移过大或受到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影响,严重威胁配网设备的绝缘性能。现有配电网结构复杂,且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很小,因此,适应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模式的故障选线问题尚未圆满解决,实现故障区域定位的难度更大。配电网选线法常分为故障稳态信号和故障暂态信号两种,为提升接地选线的准确性面临以下问题:(1)故障稳态分量较小,给信号的检测和选线判断造成困难。特别是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流过故障线路的稳态电流十分微弱,甚至比健全线路负荷电流的变化还小,现有电流互感器很难准确检出,而且环境电磁干扰相对很大,加上零序回路对高次谐波及各种暂态量的放大作用,使得检出的故障稳态分量信噪比非常低。(2)故障暂态信号受运行方式复杂多变,可能出现暂态分量小于稳态分量的情况,故障信息特征量很小,不利于暂态选线信号的提取。同时,对故障暂态信号特征 ...
【技术保护点】
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对地电容上累积有电荷,该电荷按系统频率仅与电源进行电量交换,即各条线路的对地电容电荷在一个周期内保持不变;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非故障线路的对地电容电荷瞬时向故障线路定向转移,并通过接地点流入大地,该过程为一暂态放电过程,即线路电容电荷泄放入大地,并伴随着电荷总量的瞬时减少;所述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通过检测各线路电容电荷的瞬时变化和移动方向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选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检测出配电网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瞬间,该时刻设定为暂态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线路对地电容上累积有电荷,该电荷按系统频率仅与电源进行电量交换,即各条线路的对地电容电荷在一个周期内保持不变;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非故障线路的对地电容电荷瞬时向故障线路定向转移,并通过接地点流入大地,该过程为一暂态放电过程,即线路电容电荷泄放入大地,并伴随着电荷总量的瞬时减少;所述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通过检测各线路电容电荷的瞬时变化和移动方向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选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检测出配电网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的瞬间,该时刻设定为暂态放电的起始时刻;2)、自暂态放电起始时刻,分别记录配电网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各馈线的A相、B相、C相电流,定义各馈线的同相电流为一特征相量组;3)、检测每一特征向量组中各馈线电荷量的暂态变化与定向移动,从而确定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线路与相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暂态放电的起始时刻,电源电压不为零,设系统共I、II、III三条10kV馈线,每条馈线共A、B、C三相;自暂态放电的起始时刻分别记录各馈线A相、B相、C相的故障电流波形,并利用检测装置判断各馈线A相、B相、C相瞬时移动电荷量的大小与方向;当非有效接地系统共有I、II、III三条馈线时,检测得流过III线A相的瞬时电荷量等于流过I、II线A相的瞬时电荷量之和,且III线A相电荷量的定向移动方向由母线指向线路,I、II线A相电荷量的定向移动方向由线路指向母线,即III线A相电荷量的定向移动方向与I、II线相反;判断III线A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暂态放电量的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暂态放电量的大小、方向作为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判据,不包括电源电压过零时短路的情况,因为Q=UC,当U=0时,线路对地电容上的电荷量Q=0,检测装置未探测到电荷的定向移动;同时,在电源电压过零时刻,单相接地故障不会造成系统中性点电位的偏移,亦不会造成稳定燃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江平,刘健,张小庆,张宜阳,成林,李云阁,万青,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