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496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基板以及近场传输模块。近场传输模块设置于基板上,具有第一感应区与第二感应区,其中第一感应区适于对应第一装置,第二感应区适于对应第二装置。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d a near field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near field transmission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nd has a first induction zone and a second sensing region, wherein the first sensing region is adapted to correspond to the first device, and the second sensing region is adapted to the seco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号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近场通讯技术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线通讯中,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已成为科技产业中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近场通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其允许电子装置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可在近距离(例如,十厘米之内)交换数据。其中近场通讯可包括有卡模拟模式(Cardemulationmode)、对等模式(P2Pmode)以及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mode)。然而上述的操作模式中,受限于近场通讯产品的尺寸及其可感应的范围,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上仍存在有很大的不便。除此之外,当同时在多个近场通讯产品之间进行近场通讯时,于数据的传递上亦存在有控制不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信号传输装置,藉以解决近场传输的实际操作范围受限,以及多个近场传输产品之间传递数据控制不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基板以及近场传输模块。近场传输模块设置于基板上,具有第一感应区与第二感应区,其中第一感应区适于对应第一装置,第二感应区适于对应第二装置。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更包括操控模块。操控模块耦接至近场传输模块,用以输出第一操控信号至第一装置,藉以使第一感应区传输第一装置的数据至第二感应区从而让第二装置接收,或者使第二感应区传输第二装置的数据至第一感应区从而让第一装置接收。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装置为具有NFC界面的可携式移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装置为具有NFC标签的物件。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操控模块更包括第一操控单元、第二操控单元以及信号处理单元。第一操控单元用以接收第一输入操作,以输出对应的第一子信号。第二操控单元用以接收第二输入操作,以输出对应的第二子信号。信号处理单元耦接至第一操控单元与第二操控单元,用以接收第一子信号或第二子信号,以产生对应的第一操控信号或第二操控信号。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近场传输模块包括天线,天线具有多个线圈。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线圈中的第一线圈对应第一感应区,多个线圈其中第二线圈对应第二感应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基板为可挠性材质基板。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于单一信号传输装置中的天线中形成有多个感应区,来做为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近场无线信号的收发点。此外,亦可以将多个信号传输装置叠合使用,藉以扩充感应区的数量而形成更大的一信号传输装置。另外,操控模块可接收各种输入操作来输出对应的操控信号至第一装置,藉以让第一装置、第二装置之间达成指定性地数据传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10a~10e、20、70、80、80a、90信号传输装置30、50第一装置40、40a~40c、60第二装置110、210、810基板120、220、820近场传输模块121、121c、121e、221、821第一感应区121a、121b、121d、122、122a、222、821a、822、822a第二感应区130、230天线131第一线圈132第二线圈840、840a操控模块841、841a第一操控单元842、842a第二操控单元843、843a第三操控单元844、844a信号处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依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诸面向,但非以任何面向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信号传输装置10包括基板110、近场传输模块120。近场传输模块120设置于基板110上,近场传输模块120具有第一感应区121与第二感应区122。第一感应区适于对应第一装置30,第二感应区适于对应第二装置4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板110为可挠性材质基板。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装置30可以是具有NFC界面的可携式移动装置(例如使用者的智能型手机,如图1所示),第二装置40为具有NFC标签的物件(例如一扑克牌红心一,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装置30、第二装置40亦可是配备有RF相关通讯功能的装置,在此不加以限制。举例来说,信号传输装置10可以是使用者与其他玩家进行桥牌竞赛的互动界面,而上述的感应区的数量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以供更多的装置或物件可以参与至此互动界面中,在此则为了便于说明而加以简化。另外,基板110以可挠性材质制成,可方便使用者携带或是展开来使用。于外观上,近场传输模块120可设置于基板110的内侧而不显露于外,使用者可以藉由基板110上所印制的第一~第二感应区的标志,来掌握其对应位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近场传输模块120还包括天线130,天线130具有多个线圈,这些线圈中的第一线圈131对应第一感应区121,这些线圈中的第二线圈132对应第二感应区122,藉以使第一装置30与第二装置40的信号可在第一感应区121与第二感应区122之间传输。天线130可作为NFC数据传输时用以传递磁场的媒介。第一线圈131以及第二线圈132的设计可因应所欲提升磁通量而有所不同。例如可以是环形(如图1所示)、漩涡图形(如蚊香)或者是多重环形(如水波涟漪),在此不加以限制。此外,上述天线130的配置型态可以根据所适用的游戏界面种类而加以变化,在此亦不加以限制。举例来说,使用者可将自己的智能型手机(第一装置30)放置于第一感应区,以及将手边具有NFC标签的扑克牌(第二装置40)放于对应的位置(第二感应区122),来进一步通过第一装置30与其他的玩家连线,进行桥牌竞赛。相对应地,其他的玩家亦可以使用其他的信号传输装置以及其他的第一~第二装置来与使用者的信号传输装置10连线与互动。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2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相异于上述近场传输模块120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板210上近场传输模块220中,可具另一型态的天线230。天线230亦具有多个线圈,而该些线圈呈现多重环形(如水波涟漪)。天线230的该些线圈可形成第一感应区221与第二感应区222,第一感应区221与第二感应区222可以关联于该些线圈所产生的同一磁场,此相异于图1的第一感应区121与第二感应区122是关联于相异磁场(分别由线圈131与132所产生)。举例来说,通过第一装置30与第一装置50之间的通讯,信号传输装置10的玩家可与信号传输装置20的玩家进行桥牌(第二装置40与第二装置60)的互动或竞技。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装置7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信号传输装置10a~10c可彼此重叠放置来合并使用,藉以构成信号传输装置70。信号传输装置10a的感应区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以及一近场传输模块,设置于该基板上,具有一第一感应区与一第二感应区,其中该第一感应区适于对应一第一装置,该第二感应区适于对应一第二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以及一近场传输模块,设置于该基板上,具有一第一感应区与一第二感应区,其中该第一感应区适于对应一第一装置,该第二感应区适于对应一第二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操控模块,耦接至该近场传输模块,用以输出一第一操控信号至该第一装置,藉以使该第一感应区传输该第一装置的数据至该第二感应区从而让该第二装置接收,或者使该第二感应区传输该第二装置的数据至该第一感应区从而让该第一装置接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装置为具有一NFC界面的一可携式移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装置为具有一NFC标签的一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信龙洪嘉良
申请(专利权)人: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