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368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其包括培养瓶、挡片、排液口和通气玻璃管,培养瓶的外侧、排液口处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管壁内侧设有两个弹簧固定环,两个弹簧固定环关于排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挡片设于培养瓶内侧,挡片的大小为能完全覆盖排液口,挡片靠近培养瓶侧壁的一面设有两根弹簧,这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绳索系于两个弹簧固定环上;通气玻璃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排液管远离培养瓶的一端;所述通气玻璃管为直角形状,通气玻璃管与地面平行的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为2厘米,通气玻璃管垂直于地面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2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操作方便、便于清洗。

Algae cultu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evice comprising algae culture, culture bottle stopper, drain and ventilation glass tube, culture bottle, lateral liquid discharge port are connected at the liquid discharge pipe, tube wall inside the drain pipe is provided with two spring retaining rings, center axis of symmetry two spring retaining rings a liquid discharge pipe; retaining plat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lask, blocking sheet size can completely cover the liquid discharge port baffle near the side wall of the bottle is provided with two side of the sp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two springs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rope two spring fixed ring; ventilation tube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to drain away from the culture bottle end; the ventilation of the glass tube is a rectangular shape, ventilation glass tube and parallel to the ground part of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the culture bottle and the bottom is 2 cm, ventilation glass tub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part of the culture bottle and the bottom of the vertical A distanc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 centimeters.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cleaning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藻类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藻类培养技术可以分为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两类,其中开放式培养通常在露天环境中进行,藻体及培养基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种培养方法相对粗放,环境条件控制精度较低,主要应用于对产品纯度要求较低的用途。而封闭式培养通常是指在密闭环境中利用灭菌后的培养基接种藻种进行培养,可以有效保证培养纯度和精度,适用于对产品纯度要求较高的用途。通常藻类的封闭式培养阶段尤其是微藻的保种阶段都是在锥形瓶里面进行,由于藻类的生长需要使得瓶内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不足,影响了藻类的生长,目前培养过程中,需要时常对所用的培养藻类的锥形瓶进行摇晃,频繁换水,不仅劳力费事,而且浪费水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技术人员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进,比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30687.8、专利名称为“大型藻类悬浮充气培养装置”的技术专利,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藻类悬浮充气培养装置,包括三角瓶、气石、玻璃导管、橡胶塞和棉塞;其中,所述橡胶塞与所述三角瓶的瓶口相匹配;所述橡胶塞上开设有两个分别与所述气石和所述玻璃导管相匹配的孔,所述气石与玻璃导管分别通过所述橡胶塞的孔插入到三角瓶内,其中,气石低端距离三角瓶底部1/3高度,玻璃导管低端比三角瓶底部2/3处高3-5cm;所述棉塞位于玻璃导管高端出口处。其解决了藻类培养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所用的锥形瓶进行摇晃、频繁换水的问题,然而由于气石和玻璃导管深入到培养液中,充气结束后清洗气石和玻璃导管十分不便,而如果清洗不彻底,则很容易影响下次使用(引入杂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其清洗方便、利于藻类的生长,且操作方便,不必频繁摇晃培养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挡片、排液口和通气玻璃管,培养瓶的外侧、排液口处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管壁内侧设有两个弹簧固定环,两个弹簧固定环关于排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挡片设于培养瓶内侧的排液口处,挡片的大小为能完全覆盖排液口,挡片靠近培养瓶侧壁的一面设有两根弹簧,这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绳索系于两个弹簧固定环上,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固定环到挡片的距离;通气玻璃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排液管远离培养瓶的一端;所述通气玻璃管为直角形状,通气玻璃管与地面平行的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为2厘米,通气玻璃管垂直于地面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2厘米。在培养藻类前,将挡片上的两根弹簧系在弹簧固定环上,在藻类的培养过程中,挡片在培养瓶内的藻液的压力作用下紧紧贴在培养瓶的内壁上,堵住排液口,因此可以避免藻类培养过程中藻液的流出,也防止了排液管外的气体或细菌进入到培养瓶中,有利于保证培养藻液的纯度和藻类的生长,此外由于挡片的阻挡作用,培养过程中藻液不会流入到排液管和通气玻璃管中,通气玻璃管上不易沾上藻液,因此方便了通气玻璃管的清洗;需要补充气体时,将通气玻璃管与排液管连上,接上充气泵,气体沿着通气玻璃管流向排液管,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原本覆盖于排液口处的挡片被气流推开,气体进入培养瓶底部,便实现了给藻类补充气体的作用,因此无需频繁摇瓶,且补充气体的效果好。不需要补充气体时,可卸下通气玻璃管。需要分瓶或需要排出培养瓶内的液体时,卸下通气玻璃管,向玻璃瓶内侧推动挡片,此时藻液将从排液管流出。由于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固定环到挡片的距离,不仅可节约弹簧长度,而且能更好地拉住挡片,使挡片更好地贴合在瓶壁上,防止培养瓶中的藻液流出,还可防止通气玻璃管给藻液充气时,挡片因气体冲击而冲离排液口;通气结束后,挡片在弹簧的拉力以及培养瓶内藻液的压力作用下恢复到原来位置,紧紧贴合在培养瓶的瓶壁上,避免了藻液的流出。因此,本技术使用比较方便。优选地,所述排液管的长度为3-5cm,弹簧固定环设于排液管的远离培养瓶的一端。其作用是便于系好弹簧绳索和解开弹簧的绳索,且便于排液管的清洗操作。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玻璃管与排液管连接的一端包裹有筛绢网,筛绢网的网目为100目。其作用是进一步阻止培养瓶中的藻类进入通气玻璃管,方便了通气玻璃管的清洗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管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于排液管远离培养瓶的一端。其作用是拆卸方便。优选地,所述挡片为橡胶材质,其优点是在培养瓶的藻液的压力下,挡片能更好地贴合在培养瓶瓶壁上、堵住排液口,避免培养瓶中的藻液进入排液管和通气玻璃管。优选地,所述挡片为圆形,其直径大于排液口直径。优选地,所述挡片的厚度为0.2-0.5mm。优选地,所述通气玻璃管垂直于地面部分的顶端管径小于或略小于底端管径,其作用是进一步避免通气过程中藻液的蒸发,进而避免了培养瓶中的营养盐浓度变化,还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藻类培养瓶中而导致的藻液纯度受影响和藻类生长受影响。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玻璃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除菌装置,以净化从充气泵导入的空气,实现无菌培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培养藻类前,将挡片上的两根弹簧系在弹簧固定环上,在藻类的培养过程中,挡片在培养瓶内的藻液的压力作用下紧紧贴在培养瓶的内壁上,堵住排液口,因此可以避免藻类培养过程中藻液的流出,也防止了排液管外的气体或细菌进入到培养瓶中,有利于保证培养藻液的纯度和藻类的生长,此外由于挡片的阻挡作用,培养过程中藻液不会流入到排液管和通气玻璃管中,通气玻璃管上不易沾上藻液,因此方便了通气玻璃管的清洗;需要补充气体时,将通气玻璃管与排液管连上,接上充气泵,气体沿着通气玻璃管流向排液管,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原本覆盖于排液口处的挡片被气流推开,气体进入培养瓶底部,便实现了给藻类补充气体的作用,因此无需频繁摇瓶,且补充气体的效果好。不需要补充气体时,可卸下通气玻璃管。需要分瓶或需要排出培养瓶内的液体时,卸下通气玻璃管,向玻璃瓶内侧推动挡片,此时藻液将从排液管流出。由于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固定环到挡片的距离,不仅可节约弹簧长度,而且能更好地拉住挡片,使挡片更好地贴合在瓶壁上,防止培养瓶中的藻液流出,还可防止通气玻璃管给藻液充气时,挡片因气体冲击而冲离排液口;通气结束后,挡片在弹簧的拉力以及培养瓶内藻液的压力作用下恢复到原来位置,紧紧贴合在培养瓶的瓶壁上,避免了藻液的流出。因此,本技术使用比较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1-培养瓶;2-挡片;3-排液口;4-通气玻璃管;5-排液管;6-弹簧固定环;7-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1、挡片2、排液口3和通气玻璃管4,培养瓶的外侧、排液口处接有排液管5,排液管的管壁内侧设有两个弹簧固定环6,两个弹簧固定环关于排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挡片设于培养瓶内侧的排液口处,挡片的大小为能完全覆盖排液口,挡片靠近培养瓶侧壁的一面设有两根弹簧7,这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绳索系于两个弹簧固定环上,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固定环到挡片的距离;通气玻璃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排液管远离培养瓶的一端;所述通气玻璃管为直角形状,通气玻璃管与地面平行的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挡片、排液口和通气玻璃管,其特征在于:培养瓶的外侧、排液口处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管壁内侧设有两个弹簧固定环,两个弹簧固定环关于排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挡片设于培养瓶内侧的排液口处,挡片的大小为能完全覆盖排液口,挡片靠近培养瓶侧壁的一面设有两根弹簧,这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绳索系于两个弹簧固定环上,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固定环到挡片的距离;通气玻璃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排液管远离培养瓶的一端;所述通气玻璃管为直角形状,通气玻璃管与地面平行的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为2厘米,通气玻璃管垂直于地面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2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瓶、挡片、排液口和通气玻璃管,其特征在于:培养瓶的外侧、排液口处接有排液管,排液管的管壁内侧设有两个弹簧固定环,两个弹簧固定环关于排液管的中心轴线对称;挡片设于培养瓶内侧的排液口处,挡片的大小为能完全覆盖排液口,挡片靠近培养瓶侧壁的一面设有两根弹簧,这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绳索系于两个弹簧固定环上,弹簧的自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弹簧固定环到挡片的距离;通气玻璃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排液管远离培养瓶的一端;所述通气玻璃管为直角形状,通气玻璃管与地面平行的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为2厘米,通气玻璃管垂直于地面部分离培养瓶的瓶底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2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的长度为3-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业刘向群韩龙江周瑞佳孙蓓蓓王泰森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