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庆洙专利>正文

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2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领带,该领带的较窄部分和较宽部分通过在设置在较宽部分上的一个环而不会互相分开,并且领带在环绕衬衫领子圆周后下垂的剩余部分通过衬衫上的钮扣固定,该领带的结构如下:具有钮扣孔的布条连接到领带的较窄部分的后侧,或者将钮扣孔直接制作在领带的较窄部分或较宽部分的后侧上,衬衫正面中间的钮扣系入所述钮扣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领带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领带,特别是一种其较宽部分与较窄部分通过在较宽部分后侧的一个环而不会互相分开的领带,并且该领带在环绕衬衫领子圆周后的剩余部分通过衬衫上的钮扣固定。由于普通领带的结构使得其在环绕衬衫领子圆周后的剩余部分下垂,所述剩余部分需要用一领带针固定在衬衫上以防止在系领带者弯腰时这一剩余部分下垂。这就是说,在下述情形下会出现问题:当一系领带而未带领带夹者在进餐或洗脸等情况下弯腰时,领带在衬衫领子上打结后下垂的剩余部分会由于碰到食物或水而被弄脏或弄湿;并且当系领带者在户外时,剩余部分会被翻转或被移动到系领带者的肩上。通过配戴一领带针来解决上述问题产生了其他问题。这些新产生的问题不仅仅是购买领带针的额外开销,并且当系领带者在诸如拥挤的公共汽车或地铁之类的人群中碰撞或推挤时,领带针很容易丢失。并且,在没有领带针的情况下,系领带者只能忍受不便,比如凑合着将领带塞入衬衫或口袋中。为解决上述问题确立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领带,该领带在衬衫领子上打结后的剩余部分被简单地固定到衬衫上而无需领带针之类的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领带在其后侧中部有一标签,而且该领带包括连在领带较窄部分后侧的一小块布条,布条上具有多个钮扣孔,在衬衫正面中间的一钮扣可以系入钮扣孔中。根据另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领带在其后侧中部有一标签,而且-->该领带具有多个钮扣孔,在衬衫正面中间的一钮扣可以系入钮扣孔中,这些钮扣孔直接制作在领带较窄部分的后侧上。根据另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领带在其后侧中部有一标签,而且该领带具有多个钮扣孔,在衬衫正面中间的一钮扣可以系入钮扣孔中,这些钮扣孔直接制作在领带较宽部分的后侧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2是一主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系在一衬衫上的情形。图3a是一放大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的较窄部分。图3b是一放大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的较宽部分。图4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5是一主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领带系在一衬衫上的情形。图6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7是一主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领带系在一衬衫上的情形。图8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1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2是一主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系在-->一衬衫上的情形,图3a是一放大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的较窄部分,图3b是一放大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领带的较宽部分。如这些图中所示,该领带包括连在一领带30的较窄部分32后侧的一小块布条50,所述领带30在自身后侧中部有一标签20,布条50上具有多个钮扣孔,在衬衫正面中间的一钮扣44可以系入钮扣孔中;该领带还包括一在所述领带30的较宽部分34上用以固定较窄部分32的环61。所述布条50制成条状,并在其中部间隔相同的距离制成所述多个钮扣孔52,当把所述布条50向领带30的较窄部分32上连接时,布条50的端部向内折叠被缝纫到领带上,然后在钮扣孔52之间增加缝纫线54以防止布条50与领带30分开过远。所述环61也制成条状,并且两端向内折叠后缝纫到所述领带30的较宽部分34的后侧上。图4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5是一主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领带系在一衬衫上的情形。如两图中所示,领带70具有多个钮扣孔90,在衬衫80正面中间的一钮扣84可以系入钮扣孔90中,这些钮扣孔90直接制作在领带70的较窄部分72的后侧上,该领带70在自身后侧中部有一标签60;该领带还包括一在所述领带70的较宽部分74上用以固定较窄部分72的环62。所述环62也制成条状,并且两端向内折叠后缝纫到所述领带70的较宽部分74的后侧上。这就是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具有钮扣孔52的布条50连在领带30上,在第二实施例中,钮扣孔90直接制作在领带70的后侧上。并且,所述钮扣孔52和90优选间隔窄小距离制作多个。其原因在于,用于连接的钮扣44和84可以系入最近的钮扣孔52和90,以防止领带30和70发皱,而不管系领带者用多长的部分来系领带。-->图6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图7是一主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领带系在一衬衫上的情形。该结构与上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领带30的端部是倾斜的三角形,而第三实施例中该部分是钻石形(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在图中使用了相同的序号)。图8是一后视图,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领带的结构。如图中所示,该领带具有多个钮扣孔170,这些钮扣孔170直接制作在领带130的较宽部分140的后侧上,在衬衫正面中间的钮扣可以系入钮扣孔170中,该领带130在自身后侧中部有一标签100。换言之,在系好领带130后剩余的较窄部分没有下垂到制作在较宽部分140后侧上的这些钮扣孔170的位置的情况下,该结构适用。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步骤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图3a、图3b、图6、图7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使用步骤如下:领带30被系到衬衫40的领子上;从领子上垂下的较窄部分32穿过标签20下垂;然后衬衫40正面的钮扣44系入布条50上的钮扣孔52中,该布条50缝纫在所述垂下的较窄部分32的后侧上;从而领带30被固定在衬衫40上。这时,即使配戴领带30的人弯下腰,由于较宽部分34和较窄部分32被标签20和环61连接在一起,并且较窄部分32被布条50固定在钮扣44上,从而领带端部保持在衬衫40上而不会下垂。也就是说,由于领带30的较窄部分32插入领带30的较宽部分34后侧的环61中,因此较窄部分32不会与较宽部分34分开。另一方面,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步骤如下:领带70被系到衬衫80的领子上;从领子上垂下的较窄部分72穿过标签60下垂;然后衬衫80正面的钮扣84系入较窄部-->分72后侧上的钮扣孔90中;从而领带70被固定在衬衫80上。在这种情况下,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即使配戴领带70的人弯下腰,由于较宽部分74和较窄部分72被标签60和环62连接在一起,并且较窄部分72被固定在钮扣84上,从而领带端部保持在衬衫80上而不会下垂。如图8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步骤如下:领带130被系到衬衫的领子上,使较窄部分不下垂到在较宽部分140后侧上的孔170的位置;然后衬衫上的钮扣系入较宽部分140后侧上的钮扣孔170中;从而较宽部分140被固定在衬衫上,使得只要不解开钮扣,即使系领带者弯腰或处于风中,领带130都不会离开衬衫。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将一衬衫正面上的一钮扣系入领带上的钮扣孔中,将该领带固定在该衬衫上,所述这些钮扣孔制作在连接在较窄部分后侧的布条上或直接制作在较窄部分或较宽部分上,从而防止在系领带者弯腰时领带下垂。所以,本专利技术能有效防止在进餐时领带被食物弄脏或在洗脸时领带被水弄湿,本专利技术还能防止领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领带,其特征在于,在其后侧中部具有一环状标签(20),而且,所述领带(30)包括具有多个钮扣孔(52)的布条(50),衬衫(40)正面中间的一钮扣(44)能够系入所述钮扣孔(52)中,该布条(50)被连接到该领带(30)的较窄部分(32)的后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9-2-8 1920/99-U1.一领带,其特征在于,在其后侧中部具有一环状标签(20),而且,所述领带(30)包括具有多个钮扣孔(52)的布条(50),衬衫(40)正面中间的一钮扣(44)能够系入所述钮扣孔(52)中,该布条(50)被连接到该领带(30)的较窄部分(32)的后侧上。2.一领带,其特征在于,在其后侧中部具有一环状标签(60),所述领带(70)还具有多个钮扣孔(90),衬衫(80)正面中间的一钮扣(84)能够系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庆洙
申请(专利权)人:洪庆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