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9207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地质勘测数据进行计算机地质建模、模拟和分析的方法,其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用以根据野外地质勘测获得的地质堆积体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重构堆积体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三维地形实景中标记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B、指定深度控制点,给予其距离地表的预测深度;C、在多段线内部构建插值点,形成Delaunay划分网格面;D、针对网格面中的每一个节点,计算其深度;E、将网格曲面展示到三维地形实景之中,形成地质堆积体的下包络曲面,并获得堆积体实体。该方法能够在野外现场快速实时推求地质堆积体的分布、形状、分界面等地质信息,为工程地质现场勘探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与快速建模工具。

A rapid fitting modeling method of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body based on 3D Terrai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urvey data of geological modeling,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which discloses a modeling method of fast fitting geological 3D Terrain Based on accumulation,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to obtain information accumulation by computer processing, reconstruction of packing model.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in the real 3D terrain markers in surface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body exposed; B, specify the depth control point, given its prediction depth from the surface; C, in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of multi segment line interpolation points, the formation of Delaunay mesh surface; D, for each node of the grid surface, calculate the depth; E, will show to the real 3D terrain mesh surface, formed under the envelope surface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entity. The method can rapidly and timely calculate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shape and interface of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bodies in the field,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and rapid modeling tools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ield expl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地质勘测数据进行计算机地质建模、模拟和分析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工程地质野外勘探过程中,地表堆积体的绘制和记录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工作。准确记录并分析地质堆积体,能够对区域地质的分布情况做出完整的描述,并对地质灾害的预测。传统的地质勘测手段仅能通过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边界估算堆积体范围,通过少许采样点预测堆积体地下分布情况。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工作者的经验,所获取的地质信息和构建的地质模型很难被用于工程地质三维综合分析之中。Delaunay三角化平面[1,2]是均分曲面的主要方法;而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和不规则三角网(TIN)则是曲面建模的主要方法[3,4],因此,基于以上情况和研究,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地面三角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参考文献:[1]鲁才,李林超,胡光岷.基于矢量闭合的三维建模方法[P].专利技术专利ZL201410449265.X,2014[2]王颀,赵洲,孙健等。一种基于大规模地震数据的三维地质曲面重建方法[P].专利技术专利ZL201610397592.4,2016[3]钟登华,李明超,刘杰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的三维统一模型构建方法[P].专利技术专利ZL200610013425.1,2006[4]李明超,钟登华,秦朝霞,等.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工程岩体结构精细数值建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9):1893-189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用以根据野外地质勘测获得的地质堆积体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重构堆积体模型。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根据野外地质现场测绘,在三维地形实景中标记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以封闭多段线表示;步骤B、指定封闭多段线内部的深度控制点,给予其距离地表的预测深度;步骤C、在多段线内部构建插值点,形成Delaunay划分网格面;步骤D、针对网格面中的每一个节点,根据以下规则计算其深度:堆积体边界处的深度为0,内部指定点处的深度为给定值;其余节点根据其与边界和每个指定点处的距离插值计算出对应深度;插值完成后的网格面从边界到内部指定点处渐进加深,形成平滑下凹曲面;步骤E、将网格曲面展示到三维地形实景之中,形成地质堆积体的下包络曲面,并获得堆积体实体。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A中的三维地形实景,是工程地质野外编录区域所对应的带实景贴图的三维地形模型,其是由陆摄或航摄手段获取的影像和高程数据叠加处理形成的能够准确表征野外地形环境的三维数字场景。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A中的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是地质工作者根据现场勘探信息,在三维地形实景上圈定的地质堆积体边界,该边界是首尾闭合的封闭多段线,多段线内属于堆积体。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A中的野外地质现场测绘,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现场,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利用平板电脑在三维地形实景上快速勾划出地质堆积体边界的过程;三维地形实景和地质堆积体边界是快速拟合建模方法的重要数据来源。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B中的预测深度,是地质工作者根据现场地勘现象和地质经验所预测的堆积体最大深度,在垂直方向上,该深度以上部分都属于地质堆积体。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D具体包括:步骤D1:获取堆积体边界的封闭多段线,并定义其上的点深度为0;步骤D2:获取堆积体内部的若干深度控制点,并定义其深度为用户输入值;步骤D3:遍历网格面中的每一个节点,计算每一个节点在每一个深度控制点下的深度值,包括:寻找距离该节点最近的边界;作深度控制点通过该节点至该边界的线段;以该节点距离控制点距离和上述线段距离的比值作为权重参数,根据控制点深度计算获得该节点处的深度;步骤D4:将每一个节点在每一个深度控制点下的深度值按距离每个控制点的距离设定权重,综合所有控制点的深度值,计算获得该节点的综合深度;步骤D5:针对所有节点重复D3-D4的步骤,计算每个节点的综合深度,并生成能反映各部位不同深度值的平滑下凹网格曲面。作为进一步优化,步骤E中的堆积体实体是堆积体的下包络曲面与三维实景地形面交切形成的三维实体,用于表征地质堆积体在三维实景中的位置与形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数字三维地形实景的支持下,该方法能够在野外现场快速实时推求地质堆积体的分布、形状、分界面等地质信息,为工程地质现场勘探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与快速建模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流程图;图2为插值拟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用以根据野外地质勘测获得的地质堆积体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重构堆积体模型。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中的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根据野外地质现场测绘,在三维地形实景中用直线标记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直线首位相连,形成多段线;标注完毕后,检验多段线是否封闭,若不封闭则重新选择;如果封闭则可进行下一步;步骤B,指定封闭多段线内部的若干深度控制点,给予其距离地表的预测深度;若不选择自定义多点深度,则需赋值中心点深度;步骤C,在多段线内部构建插值点,形成Delaunay划分网格面;步骤D,针对网格面中的每一个节点,根据以下规则计算其深度:堆积体边界处的深度为0,内部指定点处的深度为给定值;其余节点根据其与边界和每个指定点处的距离插值计算出对应深度;插值完成后的网格面从边界到内部指定点处渐进加深,形成平滑下凹曲面;步骤E,将网格曲面展示到三维地形实景之中,形成地质堆积体的下包络曲面,并获得堆积体实体。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如下:(1)获取初始条件。在三维实景中选择要研究的区域,以封闭的多段线表示,多段线与地表吻合;系统自动判别多段线是否封闭,如不封闭无法进行下一步计算;系统可以自动捕捉研究区域的地质信息。(2)建立直线方程,以图2为例,A、B、M、X横纵坐标已知,利用MX线上两点确定MX线方程:Ax1+By1+C=0利用AB线上两点确定AB线方程:Ax2+By2+C=0(3)求辅助交点。联立两直线方程:得到直线相交交点O(x0,y0)。(4)计算插值权重,获取插值深度。分别计算MO距离Dm,MX距离D1,设置中心点深度为最大深度,并计算其他点的权值,最终用地表高程和权值深度做差得到地表点的下凹深度:其中,z0为区域内各点下凹面处高程;z为区域内各点地表高程;D1为各点到中心点实际距离;Dm为各点到中心点最大距离;Hmax为中心点最大深度。(5)建立插值曲面。计算得到Delaunay划分网格面,可将计算得到的模型从工程地质野外数字测绘编录系统中导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根据野外地质现场测绘,在三维地形实景中标记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以封闭多段线表示;步骤B、指定封闭多段线内部的深度控制点,给予其距离地表的预测深度;步骤C、在多段线内部构建插值点,形成Delaunay划分网格面;步骤D、针对网格面中的每一个节点,根据以下规则计算其深度:堆积体边界处的深度为0,内部指定点处的深度为给定值;其余节点根据其与边界和每个指定点处的距离插值计算出对应深度;插值完成后的网格面从边界到内部指定点处渐进加深,形成平滑下凹曲面;步骤E、将网格曲面展示到三维地形实景之中,形成地质堆积体的下包络曲面,并获得堆积体实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根据野外地质现场测绘,在三维地形实景中标记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以封闭多段线表示;步骤B、指定封闭多段线内部的深度控制点,给予其距离地表的预测深度;步骤C、在多段线内部构建插值点,形成Delaunay划分网格面;步骤D、针对网格面中的每一个节点,根据以下规则计算其深度:堆积体边界处的深度为0,内部指定点处的深度为给定值;其余节点根据其与边界和每个指定点处的距离插值计算出对应深度;插值完成后的网格面从边界到内部指定点处渐进加深,形成平滑下凹曲面;步骤E、将网格曲面展示到三维地形实景之中,形成地质堆积体的下包络曲面,并获得堆积体实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三维地形实景,是工程地质野外编录区域所对应的带实景贴图的三维地形模型,其是由陆摄或航摄手段获取的影像和高程数据叠加处理形成的能够准确表征野外地形环境的三维数字场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地质堆积体的地表出露范围,是地质工作者根据现场勘探信息,在三维地形实景上圈定的地质堆积体边界,该边界是首尾闭合的封闭多段线,多段线内属于堆积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形的地质堆积体快速拟合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野外地质现场测绘,是地质工作者在野外现场,根据现场实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殊李明超王刚王孜越石伟明张野田华兵韩帅刘仕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