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9169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对业务处理流程图中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修改后,获取的第二业务内容;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第一搜索指令;根据第一搜索指令,将第二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二用户,以便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对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进行的修改,对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修改,获取第三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第三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第二搜索指令;根据第二搜索指令,将第三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第二用户对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的修改,对第三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进行修改,获取第四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第四业务内容。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awing business process flow char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business process flow mapping. The method comprises: receiving and storing the first user demand content of business process in the first service content is modified after second business content acquisition; the first search commands second user inpu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search instructions will show second to second business users, to second user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the first business needs the contents of the first user, modify the design contents of second business content in third, access to business content; receive and save third business content; receiving third user input second search instructions;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search instructions will show third to third business users, to third user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content of second the second business users modify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 content in third business Modify, access to fourth business content; receive and save fourth business con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从市场发展来看,无论哪个行业,产品的生产都逐渐向流程化生产模式靠拢。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随之提高的还包括对于产品的要求。但是,需求人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可能因为地域问题、或者沟通不流畅等问题,导致三方对于需求的理解均是不同的。由此导致最终生产出的产品并非是需求人员所需要的。而且,目前看来,各行业的人员流动性都很大,直接导致了业务交接困难,而且大部分人员对于相应铲平的知识积累不够,也会导致最终生产出的产品不尽人意。那么,如何能够使需求人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达到对需求的认知一致,即使在不同的环节存在人员的流动,在交接过程中也能保证对需求的认知一致,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将业务处理流程图形化,避免了各个环节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对需求认知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需求人员的需要。而且,从产品的需求分析、设计、到开发等,都以一个业务流程驱动,实现需求分析到开发间的无缝衔接。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对业务处理流程图中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修改后,获取的第二业务内容,其中,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设计内容和程序内容,需求内容、设计内容和程序内容之间相互对应;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与第二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搜索指令;根据第一搜索指令,将第二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二用户,以便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对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的修改,对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三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第三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与第三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二搜索指令;根据第二搜索指令,将第三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第二用户对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的修改,对第三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四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第四业务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业务处理流程图形化,在同一个流程图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以及第三用户,分别读取流程图中显示的上一级用户的意愿,对流程图中相应部分进行修改,避免了各个环节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对需求认知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需求人员的需要。而且,从产品的需求分析、设计、到开发等,都以一个业务流程驱动,实现需求分析到开发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以及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流程ID,其中,第一业务ID为第一业务内容的标识信息,第一流程ID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内容在业务处理流程中的执行顺序。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第一业务ID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内容的身份信息,方便各级用户通过业务ID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业务内容,方便快捷。而包含的流程ID则方便各级用户清楚的了解流程中各业务的执行顺序。进一步,第一搜索指令和第二搜索指令均为第一业务ID。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实际上,各级用户在修改业务内容时,其实都是在第一业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因为业务ID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第一搜索指令和第二搜索指令均为第一业务ID。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在业务处理流程图中添加的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并生成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第一业务ID;根据第一业务ID,将第一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二用户,以便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在业务处理流程图中添加的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设计第一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接收并保存包含需求内容和设计内容的第一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第一业务ID;根据第一业务ID,将包含需求内容和设计内容的第一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第一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开发设计第一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接收并保存包含需求内容、设计内容以及程序内容的第一业务内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业务处理流程图形化,在同一个流程图中,第一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添加一个业务中的需求内容,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新增加的需求内容,在新添加的业务中增加与需求内容对应的设计内容。第三用户则可以根据第二用户增加的业务内容,相应添加对应的设计内容,最终完成新业务的添加工作。通过流程图的方式,避免了各个环节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对需求认知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需求人员的需要。而且,从产品的需求分析、设计、到开发等,都以一个业务流程驱动,实现需求分析到开发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在业务处理流程图中添加的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并生成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的同时,方法还包括:生成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流程ID;并建立第一流程ID和业务处理流程图中除第一业务内容之外的业务内容对应的流程ID之间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流程图中除第一业务内容之外的业务内容分别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执行顺序。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在第一用户添加新的业务,且在新的业务中添加需求内容时,后台会自动生成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流程ID,并利用第一流程ID和业务处理流程图中其他业务内容对应的流程ID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以便后续其他用户可以给根据不同流程ID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各个业务在业务处理流程中执行顺序。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对业务处理流程图中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修改后,获取的第二业务内容,其中,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设计内容和程序内容,需求内容、设计内容和程序内容之间相互对应;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与第二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搜索指令;显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搜索指令,将第二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二用户,以便第二用户根据第一用户对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的修改,对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三业务内容;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并保存第三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与第三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二搜索指令;显示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搜索指令,将第三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第二用户对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的修改,对第三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四业务内容;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并保存第四业务内容。上述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将业务处理流程图形化,在同一个流程图中,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以及第三用户,分别读取流程图中显示的上一级用户的意愿,对流程图中相应部分进行修改,避免了各个环节由于主观原因导致的对需求认知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需求人员的需要。而且,从产品的需求分析、设计、到开发等,都以一个业务流程驱动,实现需求分析到开发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的,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以及与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流程ID,其中,第一业务ID为第一业务内容的标识信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对业务处理流程图中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修改后,获取的第二业务内容,其中,所述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设计内容和程序内容,所述需求内容、所述设计内容和所述程序内容之间相互对应;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与第二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搜索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搜索指令,将所述第二业务内容显示给所述第二用户,以便第二用户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的修改,对所述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三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三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与第三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二搜索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搜索指令,将所述第三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的修改,对所述第三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四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第四业务内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对业务处理流程图中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修改后,获取的第二业务内容,其中,所述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设计内容和程序内容,所述需求内容、所述设计内容和所述程序内容之间相互对应;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与第二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搜索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搜索指令,将所述第二业务内容显示给所述第二用户,以便第二用户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包含的需求内容进行的修改,对所述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三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所述第三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与第三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二搜索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搜索指令,将所述第三业务内容显示给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二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进行的修改,对所述第三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进行对应修改,获取第四业务内容;接收并保存第四业务内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内容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以及与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流程ID,其中,所述第一业务ID为所述第一业务内容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流程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在所述业务处理流程中的执行顺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搜索指令和所述第二搜索指令均为所述第一业务ID。4.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在业务处理流程图中添加的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并生成与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其中,所述第一业务ID为所述第一业务内容的标识信息;接收第二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一业务ID;根据所述第一业务ID,将所述第一业务内容显示给所述第二用户,以便所述第二用户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在业务处理流程图中添加的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设计所述第一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接收并保存所述包含所述需求内容和所述设计内容的第一业务内容;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一业务ID;根据所述第一业务ID,将所述包含所述需求内容和所述设计内容的第一业务内容显示给所述第三用户,以便第三用户根据所述第一业务内容中的设计内容,开发设计所述第一业务内容中的程序内容;接收并保存所述包含所述需求内容、所述设计内容以及所述程序内容的第一业务内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并保存第一用户在业务处理流程图中添加的第一业务内容中的需求内容,并生成与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业务ID的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与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对应的第一流程ID;并建立所述第一流程ID和所述业务处理流程图中除所述第一业务内容之外的业务内容对应的流程ID之间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业务内容和所述业务处理流程图中除所述第一业务内容之外的业务内容分别在所述业务处理流程中执行顺序。6.一种用于业务处理流程图化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