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频扩散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480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底板、顶板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呈长板状,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顶端,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沿扩散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直接在扩散板的正面开设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加工方便,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扩散不同频率的声波,使得声音的扩散更加均匀,增加声音的空间感,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Full frequency dispers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ull frequency diffuser,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top plate and the diffusion plate, a diffusion plate is a plate, the bottom plat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diffusion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roof at the top of the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diffusion plate, the front diffus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second grooves and three grooves, the first groove depth is greater than the second depth of the groove, the groove depth is second greater than the third depth of the groove,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nd the three groove top of a diffusion plate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nd the three groov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diffusion plate arranged at intervals. Opened by the top of the diffusion plate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nd the three groove, directly in front of the diffusion plate processing is convenient, through the grooves of different depth of diffusion of sound wave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making sound diffusion more uniform, increase the space of sound, improve the clarity of vo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频扩散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频扩散体。
技术介绍
驻波是听音环境的大敌,尤其是在小空间内低频驻波的影响尤为明显,驻波产生的原因是声音在墙面之间来回反射,反射波碰在一起,而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最后的声波动变成在原地振动、不会移动的波,造成室内混响时间加长,声音久久不能消散,导致室内声音的清晰度不够,所以,在建筑声学中,声学扩散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全频扩散体,能有效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底板、顶板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呈长板状,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顶端,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沿扩散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二凹槽及两个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设置在扩散板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扩散板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与不同第三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扩散板为二次余数扩散板。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300mm-17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为50mm-300mm,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为5mm-50mm。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50mm-2000mm,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50mm-2000mm,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为50mm-2000mm。所述扩散板、底板及顶板均为EPS材料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分别与扩散板热熔连接。所述扩散板、底板及顶板的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扩散板、底板及顶板的正面两侧设有倒角。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全频扩散体,通过直接在扩散板的正面开设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所述扩散板的顶端设置顶板,所述扩散板的底端设置底板,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两端的开口处密封,同时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扩散不同频率的声波,且在扩散板高度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波能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进行扩散,使得声音的扩散更加均匀,增加声音的空间感,提高声音的清晰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全频扩散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横向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底板,20、顶板,30、扩散板,310、第一凹槽,320、第二凹槽,330、第三凹槽,40、倒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全频扩散体,包括底板10、顶板20及扩散板30,所述扩散板30呈长板状,所述底板10盖设在所述扩散板30的底端,所述顶板20盖设在所述扩散板30的顶端,所述扩散板30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由扩散板30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且所述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沿扩散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通过直接在扩散板30的正面开设由扩散板30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所述扩散板30的顶端设置顶板20,所述扩散板30的底端设置底板10,使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两端的开口处密封,同时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通过不同深度的凹槽扩散不同频率的声波,且在扩散板30高度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声波能通过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进行扩散,使得声音的扩散更加均匀,增加声音的空间感,提高声音的清晰度,该全频扩散体主要用于私人影院、琴房、客厅。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扩散板30的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310、两个第二凹槽320及两个第三凹槽330,两个第三凹槽330分别设置在扩散板30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320分别设置在扩散板30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310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320与不同第三凹槽330之间,这样设置能更好地将不同频率的音频扩散,进一步增加声音的空间感。所述第一凹槽310、第二凹槽320及第三凹槽330间隔均匀布置,进一步使得声音的扩散更加均匀。扩散板30、底板10及顶板20的正面两侧设有倒角40。所述扩散板30为二次余数扩散板,当声波通过该扩散板30的表面反射后,声能被分散反射向不同的方向,起到打散声音能量、防止回声和驻波的作用。为确保扩散效果,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310的深度为300mm-1700mm,主要用于低频音频的扩散,所述第二凹槽320的深度为50mm-300mm,主要用于中频音频的扩散,所述第三凹槽330的深度为5mm-50mm,主要用于高频音频的扩散。为确保扩散效果及工艺要求,所述第一凹槽310的宽度为50mm-2000mm,所述第二凹槽320的宽度为50mm-2000mm,所述第三凹槽330的宽度为50mm-2000mm,本实施例所述扩散板30的长*宽为1200mm*300mm,在小空间内可以单独使用所述全频扩散体,在大空间内,可以采用将多个所述全频扩散体拼在一起使用,房间越大,可以拼越多个,达到更好的扩散效果。所述扩散板30、底板10及顶板20均为EPS材料板,所述底板10和顶板20分别与扩散板30热熔连接。所述扩散板30、底板10及顶板20的外表面均覆盖有GRG喷涂层。该全频扩散体以高密度EPS为基材,该基材具有质量轻,易加工成形的特点,通过声学软件模拟计算出扩散板30的整体图形,使用数控机切割技术对EPS进行一次切割出所需的产品形状,弥补了传统用木板拼接成型存在漏洞的缺陷,再用数控机加工出底板10及顶板20,用热溶技术将切割出来的各板件进行粘合,最后在表面覆盖高强度GRG喷涂,使产品达到扩散音频的声学特性。GRG喷涂层使该全频扩散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很好的柔韧性,不易破损、变形和开裂。该全频扩散体防火性能好,重量只有木质产品的三分之一,甲醛释放低,能满足多种建声的环境。该全频扩散体的表面和内部为密闭结构,声波无法透射其中产生共振,当声波入射到扩散板30表面时只会形成漫反射,从而产生扩散效果,其不同于传统的木质扩散板,由于木质扩散板不能达到内外高度的密闭结构,有空腔就会形成共振,所以木质扩散板的有效扩散频率范围很窄,其次木质扩散板要做出形状的造价更高,也很难真正依据二维二次余数理论来塑形。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频扩散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频扩散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呈长板状,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顶端,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沿扩散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频扩散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及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呈长板状,所述底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底端,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扩散板的顶端,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由扩散板的顶端延伸至其底端,且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沿扩散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频扩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二凹槽及两个第三凹槽,两个第三凹槽分别设置在扩散板的正面的两侧,两个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扩散板的正面的中部,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不同第二凹槽与不同第三凹槽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频扩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间隔均匀布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艺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声博士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