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玲专利>正文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342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官兵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且同时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从而可以显著的降低训练中发生中暑的概率,防止因热射病给官兵的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特别适合于野外训练和作战,具有实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优点。

Cooling bag for field train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ield training with cooling bag, comprising a bag body, the bag body comprises at least a first portion and a second fold folding part overlapped each other,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folding folding part, a cooling bin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folding part and second folds; the first fold portions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first cavity; the second fold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source of cold setting second cavity; the cavity of the first and / or second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in the process of field training if there is discomfort, can be the first time to get relief, the external factors offset temperature rises while reducing the rate of temperature ris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heat stroke in the training, to prevent heatstroke and health to bring irreversible damage. The temperature reducing bag for field training disclos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field training and combat,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practicability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本技术涉及个人防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技术介绍
在军队的日常训练过程中,为保护官兵的自身安全,提高其在战斗过程中的安全和自我保卫意识,必须穿戴整套个人防护装备。在某些特种环境的作战中,还需要穿戴化学防护服、防核服、防爆服等各种各样的个人防护设备。这些防护设备的重量重、透气性差,训练需要又必须穿戴很长时间。夏天训练时,尤其是在野外训练过程中,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高,高强度的体力训练使得个体的消耗非常大,出汗量剧增,很容易导致机体热负荷超过机体散热能力,损伤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休克现象。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热射病的病死率约为50%左右,7%至14%的幸存者罹患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现有技术中克服这一问题的方式通常还是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外部补给或使用冰袋等工具进行降温,虽然有一定的调节效果,但是局部降温的效果有限。而且野外训练的环境可能无法保证第一时间有冰袋或外部补给提供。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在保证官兵在野外长时间训练过程中及时获得补给,降低体温,避免出现中暑,降低热射病的发病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在保证官兵在野外长时间训练过程中及时获得补给,降低体温,避免出现中暑现象,降低热射病的发病概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为了便于在野外训练中携带,同时避免在压缩过程中损伤冷源,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卷曲圆筒状,其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作为可替代的方案,另一种装配方式是,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长方体,其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为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端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单元。优选的,所述连接单元为相互卡合连接的搭扣。为了根据实际训练环境的外部因素,控制降温袋的总体重量,同时保证冷源的制冷效果,多个所述第一空腔间隔设置在第一折叠部中,所述冷源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空腔中。同样的,多个所述第二空腔间隔设置在第二折叠部中,所述冷源设置在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空腔中。优选的,所述冷源由可蓄冷的固体材料制成。本技术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通过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中冷源的配合,使得官兵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助,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且同时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从而可以显著的降低训练中发生中暑的概率,防止因热射病给官兵的健康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特别适合于野外训练和作战,具有实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降温袋一种实施例中冷源的分布图;图3为图1所示降温袋另一种实施例中冷源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包括袋体。考虑到野外作战训练需要,袋体由轻质材料制成并具有耐火耐腐蚀的特性。袋体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喷涂迷彩色的涂层。袋体由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组成。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相互连接。为了提高降温袋的强度,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优选一体成型,中间不形成其它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折叠部1位于上侧,第二折叠部2位于下侧。当然也可以是第二折叠部2设置在上侧,第一折叠部1设置在下侧,在此不做限定。经临床医学证实,热射病的发病率与体温升高持续时间、程度、速率以及局部循环改变直接相关,因此,降温袋的作用就在于降低体温升高的持续时间,抵消使得体温升高的外界因素和降低体温升高的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折叠部1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3,在第二折叠部2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空腔4,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的的至少一个中设置有冷源(图中未示出)。通过冷源和身体之间的热交换,在第一时间内降低体温,杜绝热射病的发生。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冷源是利用其在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相变能量来进行热交换的固体材料。其本质可以是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或可以实现类似换热效果的卤化物材料。将冷源设置在第一空腔3、第二空腔4中,或者同时设置在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之间形成有降温仓,人体置于降温仓中,与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中的冷源接触,通过冷源的相变实现热交换,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在野外训练的过程中,装备的总重量和体积有限,希望越小越好。所以,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理想状态是尽可能的压缩。图1中的部分示出了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压缩状态。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可以呈卷曲圆筒状。呈卷曲圆筒状时,需要保证其半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折叠部1或第二折叠部2厚度的两倍,避免对其中未使用的冷源施加过大的外力,造成其由于提前热交换而出现失效的情况。当然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还可以呈长方体的压缩方式。同样的,当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呈长方体的压缩方式时,也需要避免其中未使用的冷源在过大的外力作用下提前出现热交换,导致其失效,因此,在这种压缩方式中,袋体的总高度,也就是重叠后的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部2的总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或第二折叠部2厚度两倍。为了控制降温袋的总体重量,同时保证冷源的制冷效果,在第一折叠部1中的多个第一空腔3是间隔设置的。冷源可以根据室外训练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需要置于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一空腔3中。如果室外训练环境温度高、湿度大,也可以在每一个第一空腔3中均单独设置冷源,使其具有最佳的换热效果。对于特殊军种,可能其本身的作战通讯装备的重量就非常重,那么,可以选择其中对应于颈部、胸背部等散热量较大位置的第一空腔3中设置冷源,以降低降温袋的总体重量,同时避免大量地削弱其热交换的效果。对应的,在第二折叠部2中的多个第二空腔4也是间隔设置的,冷源同样可以根据室外训练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需要置于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二空腔4中。为了避免在压缩过程中对冷源造成损伤,对于呈卷筒状的降温袋来说,多个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图中未示出)呈菱形均匀设置在第一折叠部1和第二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至少包括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相互连接,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之间形成有降温仓;所述第一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折叠部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或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冷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卷曲圆筒状,其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度的两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训练用降温袋,其特征在于,重叠设置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呈长方体,其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玲鲁青王洪萍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