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60192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包括上顶板A、上顶板B、螺栓A、螺栓B、螺柱A、螺柱B、后挡板A、后挡板B、前挡板A、前挡板B、滑槽A、滑槽B、滑板A、滑板B、下顶板A、下顶板B、耳机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螺栓A固定于上顶板A,同样螺栓B也固定于上顶板B;在下顶板A和下顶板B上也固有螺栓,图中未画出,螺柱A从下顶板A的螺栓中进入装置内部,最后进入到上顶板A的螺栓A,同样螺柱B从下顶板B的螺栓中进入装置内部,最后进入到上顶板B的螺栓B;在前挡板A上有滑槽A,滑板A可在滑槽A中滑动,同样在前挡板B上有滑槽B,滑板B可在滑槽B中滑动;后挡板A也类似于前挡板A有滑槽和滑板,同样后挡板B也类似于前挡板B有滑槽和滑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属耳机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耳机也附带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要品。无线耳机虽然已上市许久,但却并未得到快速普及,原因是无线耳机价钱昂贵,是有线耳机的4到5倍价钱,同时性能要受多方面影响,于是,有线耳机得到人们青睐。用有线耳机的人们也会常常被困扰,耳机线缠绕在一起难以解开或耳机线过长过段而不方便。虽然目前已有少许专利是关于调节耳机线长度,但有些需要在耳机刚生产时就要安装调节装置,另外一些专利的装置又过于复杂导致成本大大增加。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包括上顶板A、上顶板B、螺栓A、螺栓B、螺柱A、螺柱B、后挡板A、后挡板B、前挡板A、前挡板B、滑槽A、滑槽B、滑板A、滑板B、下顶板A、下顶板B、耳机的麦克风。其特征在于:螺栓A固定于上顶板A,同样螺栓B也固定于上顶板B;在下顶板A和下顶板B上也固有螺栓,图中未画出,螺柱A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包括上顶板A(1)、上顶板B(3)、螺栓A(2)、螺栓B(4)、螺柱A(5)、螺柱B(7)、后挡板A(6)、后挡板B(8)、前挡板A(10)、前挡板B(9)、滑槽A(11)、滑槽B(13)、滑板A(12)、滑板B(14)、下顶板A(16)、下顶板B(17)、耳机的麦克风(15);其特征在于:螺栓A(2)固定于上顶板A(1),同样螺栓B(4)也固定于上顶板B(3);在下顶板A(16)和下顶板B(17)上也固有螺栓;螺柱A(5)从下顶板A(16)的螺栓中进入装置内部,最后进入到上顶板A(1)的螺栓A(2),同样螺柱B(7)从下顶板B(17)的螺栓中进入装置内部,最后进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保护装置,包括上顶板A(1)、上顶板B(3)、螺栓A(2)、螺栓B(4)、螺柱A(5)、螺柱B(7)、后挡板A(6)、后挡板B(8)、前挡板A(10)、前挡板B(9)、滑槽A(11)、滑槽B(13)、滑板A(12)、滑板B(14)、下顶板A(16)、下顶板B(17)、耳机的麦克风(15);其特征在于:螺栓A(2)固定于上顶板A(1),同样螺栓B(4)也固定于上顶板B(3);在下顶板A(16)和下顶板B(17)上也固有螺栓;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程俊霖刘佳明苌北余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