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幼华专利>正文

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57851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8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吸收装置(1),用于吸收太阳能;储能换热装置(2),用于与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相连并储存吸收装置吸收的太阳能;终端装置(3),用于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相连并与之进行换热,将热供给客户;其中,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由石墨、石墨烯、玄武岩、不锈钢骨架、水泥和化学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造而成。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储能换热装置的储能能力和储能效率,从而提升储能供暖系统的效率,提升供暖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还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减小供暖成本和使用成本;该供暖系统对供暖终端不挑剔,适用于大多数环境及低温环境,对安装条件无特殊的限制要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
本技术属于热能储存和转换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大规模的化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存在巨大威胁,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对于东北比较寒冷地区,对于取暖的需要非常重要,目前普遍供暖方式采取燃煤取暖,大量的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后果可想而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取暖设施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现有取暖设施多采用电、煤气等作为能源,但是电、煤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需要一定的设备转化取用才能获得,成本高,而且其消耗后的产物对环境也存在很大的污染。并且,随着煤炭价格上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暖用煤,电厂发电用煤,家户取暖用煤十分紧张,运行成本增大。同时,燃煤造成的烟、气、渣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等均对环境形成严重破坏。因此,研究开发利用新型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天然油气等意义重大。其中,太阳能综合利用最具潜力,最具发展前景。太阳能逐渐成为现代应用的新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在现有的太阳能供暖系统中,通常会采用储能技术,将太阳能吸收板吸收并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释放至需要能量的地方,以达到制热或制热水的目的。但是目前的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存在供暖效率较低、供暖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设备和系统不够智能,对供暖终端挑剔(如在低温(比如-60℃以下)情况下较难适用),体积较大、由于安装受限不太适用于农村等环境。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存在供暖效率较低、供暖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对供暖终端挑剔,设备和系统不够智能,对安装条件有限制要求等的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存在供暖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其包括:太阳能吸收装置,用于吸收太阳能;储能换热装置,用于与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相连并储存吸收装置吸收的太阳能;终端装置,用于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相连并与之进行换热;其中,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由石墨、石墨烯、玄武岩、不锈钢骨架、水泥和化学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共同制造而成。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在所述第一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吸收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管路上靠近所述吸收装置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管路上靠近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的位置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为油回路,其上设置有油泵。优选地,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的第三端与所述终端装置的一端通过第三管路相连,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的第四端与所述终端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在所述第三管路上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在所述第四管路上靠近所述储能换热装置的位置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为水回路,其上设置有水泵。优选地,当同时包括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时,在所述储能换热装置中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一个以上的换热管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一个以上的换热管路,且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交叉设置。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为槽式太阳能吸收器;和/或,所述储能换热装置为套管式油水换热器或板式油水换热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储能换热装置的储能能力和储能效率,从而提升储能供暖系统的效率,提升供暖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2.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由于能够有效提升储能换热装置的储能能力和储能效率,使得能够减小供暖成本和使用成本;3.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对供暖终端不挑剔,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地理条件下的环境,尤其适用于农村,只要求太阳光照充分即可,还可适用于低温环境(-60℃下仍可照常使用),系统体积小,对安装条件无特殊的限制要求,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太阳能吸收装置,2-储能换热装置,3-终端装置,4-第一管路,5-第二管路,6-第三管路,7-第四管路,8-第二温度传感器,9-第四温度传感器,10-第一电磁阀,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温度传感器,14-第五温度传感器,15-第六温度传感器,16-水泵,17-油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其包括太阳能吸收装置1,用于吸收太阳能;储能换热装置2,用于与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相连并储存吸收装置吸收的太阳能;终端装置3,用于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相连并与之进行换热;其中,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由石墨、石墨烯、玄武岩、不锈钢骨架、水泥和化学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共同制造而成。1.本技术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通过将储能换热装置由石墨、石墨烯、玄武岩、不锈钢骨架、水泥和化学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共同制造而成,石墨、石墨烯、玄武岩的储能效果都比较好,不锈钢骨架、水泥、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将上述材料共同砌封,做成一个整体结构,有效地减小了缝隙,防止其内部热量向外散发,能够从提高储能作用和提高传热作用等多个方面有效地提升储能换热装置的储能能力和储能效率,从而提升储能供暖系统的效率,提升供暖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2.本技术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由于能够有效提升储能换热装置的储能能力和储能效率,使得能够减小供暖成本和使用成本;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对供暖终端不挑剔,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地理条件下的环境,尤其适用于农村,只要求太阳光照充分即可,还可适用于低温环境(-60℃下仍可照常使用),系统体积小,对安装条件无特殊的限制要求,适用范围广。优选地,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的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相连,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5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这是本技术的太阳能吸收装置与储能换热装置连接在一起以进行放热储能的具体的连接结构形式,以使得能够通过太阳能吸收装置将热能传递至储能换热装置,实现储能的需求。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在所述第一管路4上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与所述吸收装置1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吸收装置(1),用于吸收太阳能;储能换热装置(2),用于与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相连并储存吸收装置吸收的太阳能;终端装置(3),用于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相连并与之进行换热,将热量供给客户使用;其中,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的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相连,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5)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三端与所述终端装置(3)的一端通过第三管路(6)相连,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四端与所述终端装置(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7)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季节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吸收装置(1),用于吸收太阳能;储能换热装置(2),用于与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相连并储存吸收装置吸收的太阳能;终端装置(3),用于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相连并与之进行换热,将热量供给客户使用;其中,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的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相连,所述太阳能吸收装置(1)的另一端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管路(5)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三端与所述终端装置(3)的一端通过第三管路(6)相连,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的第四端与所述终端装置(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7)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在所述第一管路(4)上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与所述吸收装置(1)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0)与所述储能换热装置(2)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8)。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太阳能储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路(5)上靠近所述吸收装置(1)的位置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3)、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幼华
申请(专利权)人:田幼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