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及其控制方法,该楼道感应灯包括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其中,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依次连接,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继电器依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是一种高效,节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灵敏度高的楼道感应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楼道感应灯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对建筑物的节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新楼房已要求进行节能效果评估。目前,由于节能灯频繁启灯缩短使用寿命,楼道照明装置大都采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白炽灯存在功耗大、寿命短、发热量大等缺陷。楼道走廊属于公共区域,以往常常存在楼道灯疏于管理,坏损后无人保修以及公共楼道照明电费收缴困难等现象,既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物业管理成本,且老楼旧楼由于输电电线疏于检查管理,也存在安全隐患。而,目前的声控楼道灯系统存在雷雨天,节假日鞭炮声会引起整个城市的楼道照明无效工作,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及其控制方法,该楼道感应灯是一种高效,节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灵敏度高的楼道感应灯。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包括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其中,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依次连接,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继电器依次连接,其中,所述恒流电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电阻R7、集成运放IC1、场效应管FET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集成运放IC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场效应管FET1的栅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FET1的漏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FET1的源极与继电器的负极连接,继电器的正极与LED灯的负极连接,LED灯的正极与直流电源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集成运放IC1采用NJM2904芯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红外测温仪为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控制器采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的控制方法,红外测温仪设置在楼道内,当红外测温仪检测到在其检测范围内有人出现时,主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导通,恒流电流电路向LED灯供电,LED灯开始为楼道提供照明;当红外测温仪检测到在其检测范围内无人出现时,主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开,恒流电流电路停止向LED灯供电,LED灯停止为楼道提供照明。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低压直流独立电源供电,安全可靠;采用LED灯作为光源,体积小,工作电压低,寿命长;现有的普通LED照明灯具一般采用先串联后并联方式连接,此种电路结构简单,存在当一个LED发光二级管损坏时,影响其他LED工作效果的不足,提高每组LED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如图1所示,包括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其中,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依次连接,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继电器依次连接。其中,所述集成运放IC1采用NJM2904芯片,所述红外测温仪为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所述主控制器采用STM32F103系列单片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主控制器根据红外测温仪的测量结果,控制继电器的通断,进一步控制LED灯的开关。当红外测温仪检测其检测范围内有人出现时,主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导通,LED灯打开以提供楼道照明。当红外测温仪检测其检测范围内没有人出现时,主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开,LED灯关闭,以节能。本专利技术中的恒流电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电阻R7、集成运放IC1、场效应管FET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12V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集成运放IC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场效应管FET1的栅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FET1的漏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FET1的源极与继电器J的负极连接,继电器J的正极与LED灯的负极连接,LED灯的正极与+12V直流电源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其中,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依次连接,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继电器依次连接,其中,所述恒流电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电阻R7、集成运放IC1、场效应管FET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集成运放IC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场效应管FET1的栅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FET1的漏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FET1的源极与继电器的负极连接,继电器的正极与LED灯的负极连接,LED灯的正极与直流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红外测温仪的楼道感应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其中,恒流电流电路、继电器、LED灯依次连接,红外测温仪、主控制器、继电器依次连接,其中,所述恒流电流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电阻R7、集成运放IC1、场效应管FET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集成运放IC1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场效应管FET1的栅极,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集成运放IC1的负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良,朱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