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冬梅专利>正文

新型折叠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734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23:48
一种新型折叠被子,包括有被子主体,被子主体由结构单元连接;结构单元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连接单元;设定主体单元的厚度为S;第一连接单元的宽度为2S,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为4S;主体单元设置有12个并成矩阵式排列设置;于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单元,于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的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单元,于第三行与第四行之间的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有弹力带,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主体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连接单元根据被子主体的厚度进行设计,单元块之间连接后,其能够作为被子折叠的折痕帮助人们规则叠被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使用人员叠放被子快速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折叠被子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折叠被子。
技术介绍
目前在部队、院校、党政机关、采用军事化管理的地方,都有对军人、武警、党政机关、学生、各类住宿人员被子的折叠要求,要求被子折叠的要有棱有角,线条要横平竖直,美观、整洁、笔挺、有型,最重要的是要在短时间内折叠成功,被子的被芯大多数都是棉花等软绵绵的填充物。这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把被子折叠的符合要求就会非常费时费力,有时至无法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叠放成型的被子,通过采用组合式结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被子存在的叠放不便的缺陷。(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叠被子,包括有被子主体,所述被子主体为由多块结构单元连接、并组成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所述结构单元包括:主体单元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一致,设定所述主体单元的厚度为S;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以及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与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宽度为2S,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长度与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为4S;所述主体单元设置有12个,12个所述主体单元以三个为一行、四个为一列成矩阵式排列设置;自所述被子主体的一端向其另一端,于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于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于第三行与第四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设置于所述被子主体的内侧,于同行或同列方向上、所述弹力带跨越所述连接单元、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单元连接,在所述被子主体展开状态下,所述弹力带为拉伸状态;围绕所述连接单元的外缘,于所述连接单元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宽度在0.3-0.5cm范围之间的布条,所述连接单元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之间通过缝纫工艺、拉链、粘扣或者子母扣实现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被子主体具有三列所述主体单元;位于中间一列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背面设置有与其形状吻合的硬质板材。优选地,于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处覆盖有美缝布条,所述美缝布条设置于所述被子主体的外侧面上。(三)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折叠被子,其被子主体由12块主体单元通过连接单元组成,连接单元根据被子主体的厚度进行设计,这样,多个单元块之间连接后,其能够作为被子折叠的折痕帮助人们规则叠被子,本技术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使用人员叠放被子快速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折叠被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主体单元1、第一连接单元2、第二连接单元3、弹力带4、连接部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折叠被子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折叠被子,包括有被子主体,被子主体为由多块结构单元连接组成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结构单元包括:主体单元1以及连接单元;主体单元1与连接单元的厚度一致,并设定主体单元1的厚度为S;连接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2以及第二连接单元3,第一连接单元2的长度与主体单元1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单元2的宽度为2S,第二连接单元3的长度与主体单元1的长度相同,第二连接单元3的宽度为4S;主体单元1设置有12个,12个主体单元以三个为一行、四个为一列矩阵式排列设置;自被子主体的一端向其另一端,于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主体单元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单元2,于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的主体单元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单元3,于第三行与第四行之间的主体单元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单元2;还包括有弹力带4,弹力带4设置于被子主体的内侧,于同行或同列方向上、弹力带4跨越连接单元、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主体单元1连接,在被子主体展开状态下,弹力带4为拉伸状态;围绕连接单元的外缘,于连接单元上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为宽度在0.3-0.5cm范围之间的布条,连接单元通过连接部5与主体单元1连接。在连接单元的外缘上设置连接部5,连接部5内不进行填充物的填充,这样便于被子的折叠成型。在上述结构设计中,主体单元1成四行、三列的4*3矩阵方式排列,在横向以及纵向上通过连接单元实现连接。被子主体由四行主体单元1组成,这样可实现被子主体两端对折后、再对折一次,其具体折叠方式请参考传统被子的折叠方式。在被子折叠好以后,其两端向中部折叠,这样,在第一行与第二行对折后,其厚度为2S,为了适应该厚度,本技术将第一连接单元2的厚度设计为2S当被子主体再次折叠后,相当于四层主体单元1罗列,这样,将第二连接单元3设计成为4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被子主体由12块主体单元通过连接单元组成,连接单元根据被子主体的厚度进行设计,这样,多个单元块之间连接后,其能够作为被子折叠的折痕帮助人们规则叠被子,本技术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使用人员叠放被子快速成型。在本技术中,主体单元1与连接单元之间通过缝纫工艺、拉链、粘扣或者子母扣实现可拆卸连接。其具体连接,可以为上述任何一种方式实现。为了进一步提高被子的成型效果,被子主体具有三列主体单元1;位于中间一列的主体单元1之间设置的第一连接单元2以及第二连接单元3的背面设置有与其形状吻合的硬质板材。具体地,于主体单元1与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处覆盖有美缝布条,美缝布条设置于被子主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美缝布条能够对主体单元1与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缝隙进行遮盖,其能够提高被子的美观程度。另外,当主体单元1与连接单元之间采用拉链连接时,美缝布条还具有保护作用,避免拉链对人体造成划伤。在本技术中,当被子主体连接好以后,可以在其外侧套设一个被套,用于提高被技术的美观性,以及能够提高被子拆洗的方便性。在此限定:主体单元1的包裹内添加填充物可以为棉花或者动物毛或者矿物磁石或者人工合成化纤中的任何一种。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折叠被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折叠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被子主体,所述被子主体为由多块结构单元连接、并组成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所述结构单元包括:主体单元(1)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一致,设定所述主体单元的厚度为S;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2)以及第二连接单元(3),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与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宽度为2S,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长度与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为4S;所述主体单元设置有12个,12个所述主体单元以三个为一行、四个为一列成矩阵式排列设置;自所述被子主体的一端向其另一端,于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于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于第三行与第四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还包括有弹力带(4),所述弹力带设置于所述被子主体的内侧,于同行或同列方向上、所述弹力带跨越所述连接单元、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单元连接,在所述被子主体展开状态下,所述弹力带为拉伸状态;围绕所述连接单元的外缘,于所述连接单元上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为宽度在0.3‑0.5cm范围之间的布条,所述连接单元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之间通过缝纫工艺、拉链、粘扣或者子母扣实现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叠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被子主体,所述被子主体为由多块结构单元连接、并组成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所述结构单元包括:主体单元(1)以及连接单元;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连接单元的厚度一致,设定所述主体单元的厚度为S;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有第一连接单元(2)以及第二连接单元(3),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长度与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宽度为2S,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长度与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宽度为4S;所述主体单元设置有12个,12个所述主体单元以三个为一行、四个为一列成矩阵式排列设置;自所述被子主体的一端向其另一端,于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于第二行与第三行之间的所述主体单元之间设置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刘冬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