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包括大棚以及设置在大棚外侧的储液箱,大棚内平行设置有数列支撑架,每列支撑架上竖直设置有数个育苗载体,育苗载体下方对应设置有LED补光灯;育苗载体包括育苗液腔、吸液基质和育苗腔室;育苗载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液总管,下方设置有回液总管,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供液泵,进液总管的进口与供液泵连接,回液总管的出口与储液箱连接,顶层的育苗液腔通过进液支管与进液总管连接,底层的育苗液腔通过回液支管与回液总管连接,相邻的育苗液腔通过连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理方便,清洁卫生,作业环境良好,并且能够较好地利用三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
本技术属于蔬菜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
技术介绍
蔬菜、瓜果在种植前,需先进行育苗,育苗需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育好苗后将苗移栽至地里,传统的育苗方法是直接将种子播在地里进行育苗,然而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较多,地温较低,水分和湿度不易控制,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为保证育苗的发芽率及幼苗的茁壮成长,目前育苗一般使用育苗盘,育苗盘上均布有多个育苗槽,在每个育苗槽内装入育苗基质,然后将种子洒在育苗基质上并覆土,待育苗结束后,将幼苗连同育苗基质一起从育苗盘内拔出,并移栽至地里,由于幼苗的根部带有基质,其缓苗速度大大提升。育苗盘育苗有效地防止土壤的病虫害对幼苗产生的危害,大大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但是这种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而且管理麻烦,工作环境恶劣,采用土壤种植还不易保持棚内清洁。因此,研制一种管理方便,清洁卫生,作业环境良好,并且能够较好地利用三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理方便,清洁卫生,作业环境良好,并且能够较好地利用三维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大棚以及设置在大棚外侧的储液箱,大棚内平行设置有数列支撑架,每列支撑架上竖直设置有数个托板,托板的上方设置有育苗载体,托板下方对应设置有LED补光灯;育苗载体包括下部的育苗液腔、中部的吸液基质以及上部的育苗腔室;育苗载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液总管,下方设置有回液总管,储液箱的底部设置有供液泵,进液总管的进口与供液泵连接,回液总管的出口与储液箱连接,顶层每个育苗载体的育苗液腔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支管,底层每个育苗载体的育苗液腔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回液支管,进液支管与进液总管连接,回液支管与回液总管连接,相邻的育苗载体下部的育苗液腔通过连接管连通。优选地,育苗载体设置为梯形槽、半圆槽、矩形槽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育苗载体由透明的无机玻璃制成。进一步地,储液箱内设置有增氧器。进一步地,储液箱内设置有搅拌器。进一步地,大棚的屋面上间隔设置有可以开启或关闭的活页板。进一步地,大棚的屋脊为错开式屋脊,屋脊与屋面之间设置有防蚊网。进一步地,大棚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大棚内平行设置数列支撑架,每列支撑架上竖直设置多个育苗载体,能够较好地利用大棚的有限空间,提高大棚单位面积的育苗率,充分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育苗载体之间通过管道相互导通,并与装有营养液储液箱连接,通过营养液来提供种苗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通过LED补光进行补光,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方便管理,清洁卫生,营造了一个良好作业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中Ⅱ部放大图;图中:1-大棚,2-回液总管,3-支撑架,4-回液支管,5-LED补光灯,6-托板,7-育苗载体,71-育苗液腔,72-吸液基质,73-育苗腔室,8-连接管,9-进液支管,10-进液总管,11-错开式屋脊,12-防蚊网,13-活页板,14-屋面,15-储液箱,16-增氧器,17-搅拌器,18-供液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大棚1以及设置在大棚1外侧的储液箱15,大棚1内平行设置有数列支撑架3,每列支撑架3上竖直设置有数个托板6,托板6的上方设置有育苗载体7,托板6下方对应设置有LED补光灯5;通过LED补光灯5可以对每一个其对应的育苗载体7中的植物进行补光,使植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育苗载体7包括下部的育苗液腔71、中部的吸液基质72以及上部的育苗腔室73;吸液基质72采用海绵、棉布等吸水性好的材质,用于将育苗液腔71中的营养液吸收,而种苗再从吸液基质72中汲取营养物质,避免种苗根系直接浸泡在营养液中导致烂根。育苗载体7的上方设置有进液总管10,下方设置有回液总管2,储液箱15的底部设置有供液泵18,进液总管10的进口与供液泵18连接,回液总管2的出口与储液箱15连接,顶层每个育苗载体7的育苗液腔71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支管9,底层每个育苗载体7的育苗液腔71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回液支管4,进液支管9与进液总管10连接,回液支管4与回液总管2连接,相邻的育苗载体7下部的育苗液腔71通过连接管8连通。储液箱15内的营养液通过供液泵18抽取输送到每个育苗液腔71中,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营养液消耗到一定量时,再启动供液泵18,向育苗液腔71补充营养液。供液泵18、回液总管2和回液支管4用于回收营养液,实现营养液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本技术管理方便,清洁卫生,既能及时补充植物所需要营养,又能营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作业环境。为了满足不同种苗的生长需求,育苗载体7设置为梯形槽、半圆槽、矩形槽的一种或多种。育苗载体7由透明的无机玻璃制成。便于工作人员观察育苗液腔71的液体深度,以便及时补充营养液。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种苗的生长情况。植物生长不仅需要营养物质,还需要氧气,储液箱15内设置有增氧器16。以满足植物在补充营养物质的同时,利用增氧器16来提高营养液中的氧气浓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为了保证储液箱15内营养液浓度均匀,储液箱15内设置有搅拌器17。育苗需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大棚1的屋面14上间隔设置有可以开启或关闭的活页板13。便于大棚1的内部通风,加强棚内空气循环流动,有利种苗的生长。大棚1的屋脊为错开式屋脊11,错开式屋脊11也有利于改善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屋脊与屋面14之间设置有防蚊网12,防止蚊虫进入大棚1内对种苗造成侵害。大棚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控大棚1内的温度和湿度,为种苗生长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包括大棚(1)以及设置在大棚(1)外侧的储液箱(15),其特征在于:大棚(1)内平行设置有数列支撑架(3),每列支撑架(3)上竖直设置有数个托板(6),托板(6)的上方设置有育苗载体(7),托板(6)下方对应设置有LED补光灯(5);育苗载体(7)包括下部的育苗液腔(71)、中部的吸液基质(72)以及上部的育苗腔室(73);育苗载体(7)的上方设置有进液总管(10),下方设置有回液总管(2),储液箱(15)的底部设置有供液泵(18),进液总管(10)的进口与供液泵(18)连接,回液总管(2)的出口与储液箱(15)连接,顶层每个育苗载体(7)的育苗液腔(71)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支管(9),底层每个育苗载体(7)的育苗液腔(71)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回液支管(4),进液支管(9)与进液总管(10)连接,回液支管(4)与回液总管(2)连接,相邻的育苗载体(7)下部的育苗液腔(71)通过连接管(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蔬菜无土育苗系统,包括大棚(1)以及设置在大棚(1)外侧的储液箱(15),其特征在于:大棚(1)内平行设置有数列支撑架(3),每列支撑架(3)上竖直设置有数个托板(6),托板(6)的上方设置有育苗载体(7),托板(6)下方对应设置有LED补光灯(5);育苗载体(7)包括下部的育苗液腔(71)、中部的吸液基质(72)以及上部的育苗腔室(73);育苗载体(7)的上方设置有进液总管(10),下方设置有回液总管(2),储液箱(15)的底部设置有供液泵(18),进液总管(10)的进口与供液泵(18)连接,回液总管(2)的出口与储液箱(15)连接,顶层每个育苗载体(7)的育苗液腔(71)侧壁上均设置有进液支管(9),底层每个育苗载体(7)的育苗液腔(71)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回液支管(4),进液支管(9)与进液总管(10)连接,回液支管(4)与回液总管(2)连接,相邻的育苗载体(7)下部的育苗液腔(7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沃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陆良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