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钟晓专利>正文

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46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包括扇形的窗框(1),扇形的透明平板玻璃(2),所述玻璃(2)在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侧表面设置有毛细凹陷(3)群,各所述毛细凹陷(3)前后向形成,各所述毛细凹陷(3)宽度及间距均为0.5‑0.7毫米,所述毛细凹陷(3)之底面呈正弦波形状起伏,深度为0.5‑2毫米,波长为8‑12毫米。具有将汽车前侧窗玻璃外侧的观察后视镜的区域上的,成雾液珠的表面张力破坏,并吸附在所述毛细凹陷(3)内,行车时,由前向后的高速气流,顺毛细凹陷(3)自前向后,作正弦波形状起伏地吹动,并将毛细凹陷(3)内液体吹向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从而保障行车安全之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前侧窗,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
技术介绍
夏季开着冷空调驾驶汽车时,汽车前侧窗玻璃外侧的观察后视镜的区域上,往往会有雾生成,足以影响对后视镜的观察,若关闭冷空调或稍许开窗,则雾消散,但人体不适。因此,提供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包括扇形的窗框,扇形的透明平板玻璃,所述玻璃在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侧表面设置有毛细凹陷群,各所述毛细凹陷前后向形成,各所述毛细凹陷宽度及间距均为0.5-0.7毫米,所述毛细凹陷之底面呈正弦波形状起伏,深度为0.5-2毫米,波长为8-12毫米。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夏季开着冷空调的汽车静止时,借各毛细凹陷的抽提作用,将汽车前侧窗玻璃外侧表面的观察后视镜的区域上的,成雾液珠的表面张力破坏,并吸附在毛细凹陷内,行车时,由前向后的高速气流,顺毛细凹陷自前向后,作正弦波形状起伏地吹动,加强了毛细效应,并将毛细凹陷内液体吹向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从而保障行车安全,毛细凹陷群不影响对后视镜的观察,也不影响车窗升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毛细凹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所示,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包括扇形的窗框1,扇形的透明平板玻璃2,所述玻璃2在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侧表面设置有毛细凹陷3群,各所述毛细凹陷3前后向形成,各所述毛细凹陷3宽度及间距均为0.5-0.7毫米,如小于0.5毫米,则加工困难;如大于0.7毫米,则会影响后视镜的透视性,如大于1毫米,则毛细效应消失,所述毛细凹陷之底面呈正弦波形状起伏,深度为0.5-2毫米,即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侧表面至波谷处的距离为0.5毫米,至波峰处的距离为2毫米,波长为8-12毫米。所述玻璃2的厚度大于4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包括扇形的窗框(1),扇形的透明平板玻璃(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2)在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侧表面设置有毛细凹陷(3)群,各所述毛细凹陷(3)前后向形成,各所述毛细凹陷(3)宽度及间距均为0.5‑0.7毫米,所述毛细凹陷(3)之底面呈正弦波形状起伏,深度为0.5‑2毫米,波长为8‑12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消除外侧表面积雾功能的汽车前侧窗,包括扇形的窗框(1),扇形的透明平板玻璃(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2)在观察后视镜的区域外侧表面设置有毛细凹陷(3)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钟晓范海飞吴汉伦
申请(专利权)人:俞钟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