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良仁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48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在配重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智能控制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的引爆动作,保证精确地网住物体,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
技术介绍
目前,在救生产品中,特别是一些救援人员无法接近被救援人员的远距离救援场合中,往往会使用到抛投器。使用抛投器抛出弹体,利用弹体带动出绳索,将绳索的一端抛射至被救援人员的一旁,被救援人员抓住绳索,由救援人员拉动绳索将被救援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达到救生的效果。如专利号94242904.4就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空气抛绳器,就是在救援的时候,将绳索抛出至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但是,抛射出绳索的救生方式存在着下列缺陷:一是,在一些水流比较急的场合,如洪水现场、江面湍急的水流或潮水,即使绳索被抛射在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但是由于水流的作用,也会与被救援人员分开较大的距离,导致被救援人员无法抓住绳索;二是,在抛射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场的天气情况,如风力,还要考虑到抛射的技术,不一定每次抛射都能将绳索抛至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也就是定位不准,导致延误了最佳的救援时间;三是,在被救援人员因溺水昏迷、受伤或体力不支等情况下,无力抓住绳索,仍然无法将被救援者救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智能控制抛网动作的智能抛网飞行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所述配重体安装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连通,在配重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连接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抛网或/和染色剂,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体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抛网上还连接有降落伞,保证智能抛网飞行体在抛网动作完成后缓慢下落,防止本体的损害及对地面物体造成伤害。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配重安装座包括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配重体发射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下端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之外,上端聚集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上端四周,且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上端形成一连通腔体,在安装板的另一端面居中设置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轴线共线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内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压盖二的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外端的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药体护套,且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外端设置有压盖一将第一气体发生器定位。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第二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一端,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该端外设置有对第二气体发生器进行定位的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安装座上。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快接接头包括有连接在气体发生器导管外压盖二及套设在压盖二外的活动套,压盖二的外壁包括有大径部与小径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形成一台阶面,在大径部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钢珠安装孔,钢珠设置在钢珠安装孔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压盖二的另一端插设在配重安装座上,活动套内设置一环形凸沿,在压盖二的小径部外设置有弹簧,弹簧将环形凸沿与台阶面连接,使钢珠卡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环形凹槽内。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尾翼组件包括有插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内的尾翼导管,尾翼导管的另一端与尾部壳体连接,尾部壳体的一端与网仓组件的外壳连接,另一端套设有尾翼。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尾翼导管与气体发生器导管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密封圈。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尾部壳体的另一端为一带中孔的插接部,尾翼套设在插接部外,在插接部的中孔内插设有加强管。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头部壳体的内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凸起,在保护外套的一端设置有缩径部,在缩径部上设置有与凸起一一对应的L形槽,凸起从L形槽的竖直部进入水平部转动后卡设在水平部内实现头部壳体与保护外套的快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智能控制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的引爆动作,保证精确地网住物体,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救援。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降落伞可以保证被网住的物体缓慢下降,防止物体被损坏以及对地面造成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外套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配重安装座的示意图之一。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配重安装座的示意图之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尾部壳体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盖二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10,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1及安装在头部壳体1内的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包括有控制芯片及一些红外传感器、雷达等,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在红外传感器或雷达等感应到接近无人机时,向控制芯片发送信号,进而控制智能抛网飞行体的一些列动作。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1连接的保护外套2及装配在保护外套2内的配重安装座3,在配重安装座3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4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5,所述配重体安装孔5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4连通,在配重体安装孔5内装配有配重体6,在气体发生器孔4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6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智能控制器由电源供电,电源一般为电池。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3连接的外壳7,在外壳7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8,气体发生器导管8悬空设置在外壳7内。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3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8,气体发生器导管8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7内设置有抛网或染色剂或抛网和染色剂,染色剂为粉末状的,设置有染色剂的时候可以用于反恐的场合。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块6连接;配重块6与抛网的每个角通连接绳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抛投器发射至指定区域后,由智能控制器控制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引爆使网仓组件与主体组件分离,尾翼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所述配重体安装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连通,在配重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连接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抛网或/染色剂,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体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所述配重体安装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连通,在配重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连接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抛网或/染色剂,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体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网上还连接有降落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安装座包括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外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配重体发射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下端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之外,上端聚集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上端四周,且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上端形成一连通腔体,在安装板的另一端面居中设置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轴线共线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内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压盖二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仁
申请(专利权)人:王良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