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国祚专利>正文

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8002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18:24
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包括管体、引血仓及回血仓;管体内设有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引血通道在管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和出口A,回血通道在管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和进口B,进口A与出口B间隔布置;引血仓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上,并与引血通道连通;回血仓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上,并与回血通道连通。置管后,管体前端伸入血管内,管体后端、引血仓及回血仓均在于血管外,且埋于皮肤下。即整体位于皮肤下,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避免了因血透导管端头外露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降低了皮肤伤口感染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用耗材,特别是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
技术介绍
血透导管用于血液净化时引血与回血,现有的血透导管置管后,管体一端伸入血管(颈内静脉或髂静脉)内,另一端暴露在体外,与血液净化机连接。对于长期置管的患者,这类半封闭式的血透导管始终有一端暴露在体外,给患者的精神及生活带来困扰和不便;并且血透导管在皮肤上的穿刺处难以愈合,存在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置管后,它整体埋于人体皮肤下,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避免了因血透导管端头外露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降低了伤口感染的隐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包括管体、引血仓及回血仓;管体内设有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引血通道在管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和出口A,回血通道在管体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和进口B,进口A与出口B间隔布置;引血仓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上,并与引血通道连通;回血仓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上,并与回血通道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血仓及回血仓均呈中空的圆柱形。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血仓及回血仓均呈中空的圆台形。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体一体成型,其内腔中设有隔层,隔层将管体内腔分隔为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体后端分叉而形成支管A和支管B,支管A和支管B分别与引血通道和回血通道连通,所述出口A设在支管A的端头上,所述进口B设在支管B的端头上。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口A与出口B间隔5-8cm。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体长度为25-35cm。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引血仓与回血仓固接为一体,以使两者的穿刺面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置管后,管体前端伸入血管内,管体后端、引血仓及回血仓在血管外,且埋于皮肤下。即整体位于皮肤下,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避免了因血透导管端头外露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降低了皮肤伤口感染的隐患。2、引血仓与回血仓固接为一体,可保证两者的穿刺面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使用过程中便于医生操作。3、管体长度为25-35cm,置管后管体的前端可伸入血流量及流速较大的髂总静脉或上腔静脉,引/回血更顺畅,减少凝血及贴壁现象的发生。4、进口A与出口B间隔5-8cm,两者间隔较大,可减少血液净化时的无效循环。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包括管体1、引血仓2及回血仓3。管体1一体成型,其内腔中设有隔层13,隔层13将管体1内腔分隔为引血通道11和回血通道12。管体1后端分叉而形成支管A14和支管B15,支管A14和支管B15分别与引血通道11和回血通道12连通。引血通道11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111和出口A112,回血通道12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121和进口B122,进口A111与出口B121间隔布置。所述出口A112设在支管A14的端头上,所述进口B122设在支管B15的端头上。引血仓2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2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112上,其内腔与引血通道11连通。回血仓3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3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122上,其内腔与回血通道12连通。优选,引血仓2及回血仓3均呈中空的圆台形(参看图2)或中空的圆柱形(图中未示出),两者均设有供针头刺入的穿刺面9。优选,进口A111与出口B121间隔5-8cm。优选,管体1长度为25-35cm。优选,引血仓2的外壁与回血仓3的外壁胶接固定为一体,以使两者的穿刺面9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

【技术保护点】
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其特征是:包括管体(1)、引血仓(2)及回血仓(3);管体(1)内设有引血通道(11)和回血通道(12),引血通道(11)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111)和出口A(112),回血通道(12)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121)和进口B(122),进口A(111)与出口B(121)间隔布置;引血仓(2)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2)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112)上,并与引血通道(11)连通;回血仓(3)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3)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122)上,并与回血通道(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其特征是:包括管体(1)、引血仓(2)及回血仓(3);管体(1)内设有引血通道(11)和回血通道(12),引血通道(11)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进口A(111)和出口A(112),回血通道(12)在管体(1)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出口B(121)和进口B(122),进口A(111)与出口B(121)间隔布置;引血仓(2)上设有接口A,引血仓(2)通过接口A连接在出口A(112)上,并与引血通道(11)连通;回血仓(3)上设有接口B,引血仓(3)通过接口B连接在进口B(122)上,并与回血通道(1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其特征是:引血仓(2)及回血仓(3)均呈中空的圆柱形,两者均设有供针头刺入的穿刺面(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整体埋于皮肤下的血透导管,其特征是:引血仓(2)及回血仓(3)均呈中空的圆台形,两者均设有供针头刺入的穿刺面(9)。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国祚邓礼明戴先鹏申昕
申请(专利权)人:熊国祚邓礼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