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5561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3:51
新型加湿器,包括储水箱和雾化工作部;雾化工作部包括有一体化的底壁部,在底壁部的上面设置有间隔排列但前后顺次连通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能够对液体予以加热的液体加热腔、能够对液体予以雾化的液体雾化腔,液体加热腔上设置有加热器,液体雾化腔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而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嘴,出水嘴通过密封装置能够分离地密封连接液体接纳腔,液体接纳腔与液体缓冲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液体流量的控制阀,液体缓冲腔与液体加热腔之间通过第一窄通道连通,第一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液体缓冲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液体加热腔与液体雾化腔之间通过第二窄通道连通,第二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液体雾化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这样,不仅便于向液体加热腔内补充液体,还能够使液体加热腔内的液体热能及温度易于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加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加湿器,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包含加热器能够加热雾化的液体而杀灭液体中所含细菌的加热式雾化器;其次该加湿器具有上下分层的结构从而便于加水、清洗雾化片等。
技术介绍
秋冬季节的空气一般是十分干燥的,如果长期停留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会对人体形成伤害。因此,利用加湿器人为地为空气增添水雾营造具有适当湿度的室内环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目前,加湿器的雾化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加热的方式蒸发出蒸汽,另一种是通过超声雾化的方式雾化出水雾。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110423366.6中披露的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包括设置有进风口11、储水腔2的下壳体1a和设置有出风口12的上壳体1b,其中所述上壳体1b内设置有水箱,所述储水腔2通过水阀与所述水箱连通以用于补水。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通过风道13相通,在所述风道13内设有风机14。所述下壳体1a内设置有超声波雾化装置、加热汽化装置,所述加热汽化装置由加热水槽3、加热水槽液面上方的汽化腔4及电热元件构成,所述超声波雾化装置由超声波水槽5、超声波发生装置和超声波水槽液面上方的液体雾化腔6构成;所述储水腔2与所述加热水槽3通过水道8相通,所述储水腔2与所述超声波水槽5通过水道8相通。加湿器工作时,所述超声波雾化装置和加热雾化装置同时或分别作业,分别产生气雾和水蒸气。这样,采用所述加热雾化装置加热产生水蒸气的方式还能够借助高温杀灭水中所含的有害细菌,但是由于所述加热雾化装置为了产生水蒸气而用所述电热元件加热液体,因此耗能大,而且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状态所需的时间太长,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充足的水蒸气。而且直接吹送出来的高温水蒸气还会烫伤人体。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96122441.X提出的另一款加热型超声波加湿器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所述加热型超声波加湿器包括有容器100,所述容器100上设置有辅助水槽120、加热水槽130和具有超声波振荡器141的主水槽140。还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辅助水槽120上的供水槽110。在所述加热水槽130和所述主水槽140之间的水流通道上还设置开闭所述水流通道的压力控制阀。工作时,所述供水槽110为所述辅助水槽120提供适量液体,所述辅助水槽120中的水通过供水通道为所述加热水槽130供水,所述加热水槽130中的水被加热器131加热至预定温度并使所述加热水槽130的内部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所述压力控制阀打开所述加热水槽130与所述主水槽140之间的水流通道,所述加热水槽130中被加热的水流进所述主水槽140内由所述超声波振荡器141进行雾化。这样的加湿器不仅能够通过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并消灭水中的细菌,还能够借助所述超声波振荡器141快速产生雾化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专利技术专利96122441.X中的加湿器提出了一种先加热后雾化的工作模式,相对专利201110423366.6中披露的加湿器完全依靠加热器产生水蒸气的工作模式,能够大大地降低加热器对水进行加热时所需要消耗的电能。但是在专利96122441.X中,为所述加热水槽130提供水液的供水结构并不利于所述加热水槽130内的水液保持在恒温状态。理由是,由于所述辅助水槽120与所述加热水槽130之间仅仅是通过流水管130a连通,当所述供水槽110上的阀门111打开后,所述供水槽110内的水液将倒灌到所述辅助水槽120内并在所述辅助水槽120内形成高液压,高液压会逼使所述辅助水槽120内的冷水快速并大量地通过所述流水管130a涌入到所述加热水槽130内,在所述加热水槽130内形成明显的涌流而使冷水与热水快速搀和,进而使所述加热水槽130内的水温快速地下降。为此为了能够使所述加热水槽130内冷水能够快速升温达到杀菌温度,所述加热水槽130上必须使用大功率规格的加热器131,这样无疑会增加耗电量。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所述加湿器内为液体加热腔提供液体的供水结构进行改进,改良后的所述供水结构不仅便于向所述液体加热腔内补充液体,还能够使所述液体加热腔内的液体热能及温度易于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低功耗的加热器对所述液体加热腔上的液体进行加热也能够快速、持续地保持温度从而灭菌,从而也就能够降低能耗。其次,对所述加湿器的整体结构进行改进,便于所述加湿器的储水箱的拆装,以及对所述加湿器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液体加热腔和液体雾化腔的清洗和维护。另外,还对所述加湿器的出雾结构进行改进,提高出雾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储水箱和雾化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工作部包括有一体化的底壁部,在所述底壁部的上面设置有间隔排列但前后顺次连通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能够对液体予以加热的液体加热腔、能够对液体予以雾化的液体雾化腔,所述液体加热腔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液体雾化腔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而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嘴通过密封装置能够分离地密封连接所述液体接纳腔,所述液体接纳腔与所述液体缓冲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液体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液体缓冲腔与所述液体加热腔之间通过第一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液体缓冲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所述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所述液体加热腔与所述液体雾化腔之间通过第二窄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液体雾化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所述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其中,所述储水箱是具有储液腔的箱体,用于为所述雾化工作部提供雾化液例如水。其中,所述雾化工作部包括有一体化的底壁部,在所述底壁部的上面设置有间隔排列但前后顺次连通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能够对液体予以加热的液体加热腔、能够对液体予以雾化的液体雾化腔,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底壁部的一体化结构和凹凸结构,其中凹凸结构保证了所述底壁部的上面能够形成有具有收纳空间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液体加热腔和液体雾化腔,并且所述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液体加热腔和液体雾化腔一体化成形并成为所述底壁部的一部分,又或者说,所述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液体加热腔和液体雾化腔是一体化成形于所述底壁部上的凹坑腔。其次,还定义了所述雾化工作部的液体的基本流通路径,从所述液体接纳腔流出来的液体,先依次通过所述液体缓冲腔和所述液体加热腔,最后才进入到所述液体雾化腔内进行雾化,实质上也是隐含地定义了所述雾化工作部的工作方式,由所述液体接纳腔流出来的液体,先由所述液体加热腔进行加热消毒后再进入到所述液体雾化腔内进行雾化,所述雾化工作部采用的也是一种先加热后雾化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而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嘴通过密封装置能够分离地密封连接所述液体接纳腔,这样,借助所述密封装置使所述出水嘴与所述液体接纳腔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所述储水箱内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出水嘴进入到所述液体接纳腔内而不会出现泄漏。至于所述密封装置可以是密封环,因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嘴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出水嘴插入到所述液体接纳腔内从而让所述出水嘴通过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液体接纳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其次,通过所述储水箱能够一次性地储存大量的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型加湿器

【技术保护点】
新型加湿器,包括储水箱和雾化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工作部包括有一体化的底壁部,在所述底壁部的上面设置有间隔排列但前后顺次连通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能够对液体予以加热的液体加热腔、能够对液体予以雾化的液体雾化腔,所述液体加热腔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液体雾化腔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而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嘴通过密封装置能够分离地密封连接所述液体接纳腔,所述液体接纳腔与所述液体缓冲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液体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液体缓冲腔与所述液体加热腔之间通过第一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液体缓冲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所述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所述液体加热腔与所述液体雾化腔之间通过第二窄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液体雾化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所述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加湿器,包括储水箱和雾化工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工作部包括有一体化的底壁部,在所述底壁部的上面设置有间隔排列但前后顺次连通的液体接纳腔、液体缓冲腔、能够对液体予以加热的液体加热腔、能够对液体予以雾化的液体雾化腔,所述液体加热腔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液体雾化腔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水口而其底部设置有出水嘴,所述出水嘴通过密封装置能够分离地密封连接所述液体接纳腔,所述液体接纳腔与所述液体缓冲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液体流量的控制阀,所述液体缓冲腔与所述液体加热腔之间通过第一窄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液体缓冲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所述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所述液体加热腔与所述液体雾化腔之间通过第二窄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窄通道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液体雾化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也小于所述液体加热腔的液体流通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窄通道呈长条状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窄通道至少具有一个拐弯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窄通道上活动插接有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窄通道的流通横截面积大小的第一闸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腔的上方设置有活动的盖板,所述第一闸板连接到所述盖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窄通道上活动插接有能够控制所述第二窄通道的流通横截面积大小的第二闸板,所述第二闸板连接到所述盖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雾化腔的底壁上设置有局部凹陷储水部位,所述雾化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局部凹陷部位的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嘴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出水嘴插入到所述液体接纳腔内从而让所述出水嘴通过所述密封环与所述液体接纳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任一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工作部还包括环绕在所述底壁部外周的侧壁部从而所述雾化工作部呈上部敞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锦云陈国良刘润肖立明朱勇雄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