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技术

技术编号:1553599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同时提供一种采用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功能多样、使用方便的优点。

Multi mode air conditioner air supply method and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 mode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the method is provided with a fresh air duct connected with the room in the air conditioner body, the air duct and the air conditioner body internal air duct communicated; the method in the air conditioner body internal air duct is arranged in the air supply mode selection device; the air supply mode selection setting device in the communication part of the fresh air duct and internal air duct; the air supply mode selection device is in the working position, the air supply mode selection device to prevent the air duct, while the internal air duct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after exchanging heat exchange of air from the inside out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air duct; air supply mode selection when the device is in the air, the air supply mode selection device to prevent internal air duct and the second half of the fresh air duct in fresh air into the internal duct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air from the internal duct. Front end delivery. A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adopting a multi mode air supply method is also provid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various functions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式空调器由采风部分、预过滤器、空气换热器和冷热源等结构组成,以达到空调的目的,发挥空调的作用。对于传统的立式空调器,通常根据空调房间内工作人员的多少及其活动量,确定单一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的运转状态及生产过程中的热、湿和散发量的多少,形成稳定的调节程序。但是,采用单一的控制方法,空调本身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也很难降低环境空气参数以及室内外空气参数的干扰。多年来,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采用新型的调节设备和方法,合理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是空调器技术发展进步的首要目标。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器存在控制模式单一且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器控制模式单一且工作效率低的缺点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方法将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设置为独立的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其中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路和新风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第一风路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第一风路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同时空调本体中经热交换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引入第二风路,并从所述第二风路的前端送出。进一步的,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关闭。优选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为可旋转的第一弧形导板;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第一风路前端,阻挡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新风位时,阻挡所述第一风路后半段;旋转至工作位时,阻挡所述新风风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弧形导板;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旋转至第二风路前端,阻挡以关闭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新风位或工作位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旋转以贯通所述第二风路,同时将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所述第二风路前端送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围绕所述第一风机旋转,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一风机前端,处于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一风机一侧,处于新风位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一风机后端;所述第二弧形导板围绕所述第二风机旋转,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二风机前端,处于工作位时和新风位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二风机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板通过连接臂枢接在第一风机机架的上下侧;所述第二弧形导板通过连接臂枢接在第二风机机架的上下侧。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具有开设在所述空调本体侧壁上的进风口,所述新风风道中设置有新风模块。优选的,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自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过滤网、第二级过滤网和除甲醛杀菌模块。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通过控制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旋转,选通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在传统空调制冷制热状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风状态的工作模式,整体结构变化小,不影响空调器外部美观,功能模式齐全且使用便捷。本专利技术同时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器,采用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空调送风。所述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立式空调器具有功能多样、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立式空调器一种工作状态的横向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立式空调器另一种工作状态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立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5为图1中送风模式选择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空气是指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非热交换空气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空气,是相对于热交换空气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蒸发器的部分空气。请参考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有空调本体1,空调本体1优选为类似椭圆形。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空调本体1内的基本结构限制,在空调本体1内形成有内部风道,具体来说,内部风道包括第一风路A和第二风路B。在空调本体1的内部同时还形成有与第一风路A连通的新风风道C。第一风路A和第二风路B具有独立的出风口4和出风口10。新风风道C的进风口2形成在空调本体1侧壁上,进风口2与室内连通,新风风道C中设置有新风模块2-1,优选设置在空调本体1内部靠近进风口2的一端。新风模块2-1包括自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过滤网2-1、第二级过滤网2-2和除甲醛杀菌模块2-3。其中第一级过滤网2-1为初效过滤网、第二级过滤网2-2为中、高效过滤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2进入,从进风口2进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2-1、第二级过滤网2-2和除甲醛杀菌模块2-3进行过滤净化。参见图1至图4所示,第一风路A的出风口4和第二风路B的出风口10分别形成在空调本体1的前端,热交换器3设置在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方法将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设置为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其中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路和新风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第一风路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第一风路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同时空调本体中经热交换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引入第二风路,并从所述第二风路的前端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为可旋转的第一弧形导板;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第一风路前端,阻挡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新风位时,阻挡所述第一风路后半段;旋转至工作位时,阻挡所述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冬铃董德智张吉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