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2653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涉及地下工程基坑设计施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施工的基坑所对应的区域沿市政道路横向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保持第二区域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封闭第一区域,施工第一区域。架设多个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纵向联系梁,在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纵向联系梁上浇筑道路板。封闭第二区域,让第一区域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施工第二区域,然后在第二区域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设置多排支撑直至基坑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提高基坑安全性的同时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Temporary road laying method for open excavation foundation p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mporary road open cut pit laying method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for municipal road along the transverse is divided into a first region and a second region, keep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area on the municipal road, the first closed area first, the construction area. A plurality of first areas, a first reinforced concrete transverse bracing and a longitudinal contact beam are erected, and a road plate is poured on the first area, the first reinforced concrete transverse bracing and the longitudinal contact beam. Closed second areas, so that the first district on the corresponding municipal road traffic, construction of second areas, and then in the second area excavation foundation, in the foundation set up many rows of support until the bottom of the pit. The invention can relieve the ground traffic pressure while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基坑设计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在城市地下通道和轨道交通工程中,很多情况下工程线路一般沿现有道路敷设,如位于市政道路下采用明挖法的地铁车站,其明挖基坑长度及宽度大,工期长,明挖施工及材料加工场地需占用部分或全部市政道路,造成交通拥堵、出行困难等问题,对城市交通造成极大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基坑安全性的同时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用于缓解市政道路交通压力,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施工的基坑所对应的区域沿所述市政道路横向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保持第二区域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封闭第一区域,施工第一区域范围内的第一围护结构墙、第一冠梁和立柱;开挖第一区域上部土方,在第一围护结构墙和立柱之间沿所述市政道路纵向架设多个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纵向联系梁,将立柱支撑在纵向联系梁下方,在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纵向联系梁上浇筑道路板,并将第一冠梁、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道路板固定;封闭第二区域,让第一区域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施工第二区域范围内的第二围护结构墙和第二冠梁,开挖第二区域上部土方,在第二围护结构墙和纵向联系梁之间浇筑多个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在第二区域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设置多排支撑直至基坑底部;在基坑内施工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并从基坑底部向上依次拆除支撑;在位于第二区域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顶板上回填土石,并拆除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拆除立柱、纵向联系梁、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道路板,在位于第一区域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顶板上回填土石,恢复第一区域上的交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围护结构墙和纵向联系梁之间还设有加强梁,浇筑纵向联系梁、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道路板时还对所述加强梁进行浇筑。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加强梁包括沿所述市政道路纵向设置的纵部以及固定在所述纵部上的横部,所述横部沿所述市政道路横向设置,且所述横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围护结构墙和纵向联系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冠梁、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道路板刚性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立柱与纵向联系梁刚性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坑内设有两排所述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利用明挖基坑的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和纵向联系梁,在横撑和纵向联系梁上现浇道路板作为临时道路方法,在提高基坑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了地面交通车道数量,缓解了交通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临时道路铺设的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的B-B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封闭第一区域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铺设道路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封闭第二区域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开挖基坑设置支撑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施工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回填土石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恢复第一区域上的交通的示意图.图中:1-第一区域,11-第一围护结构墙,12-第一冠梁,13-立柱,14-纵向联系梁,15-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第二区域,21-第二围护结构墙,22-第二冠梁,23-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3-道路板,4-支撑,5-地下工程主体结构,6-加强梁,61-纵部,62-横部,7-土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施工的基坑所对应的区域沿市政道路横向分为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同时参见图4所示,保持第二区域2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封闭第一区域1,施工第一区域1范围内的第一围护结构墙11、第一冠梁12和立柱13。S2.同时参见图5所示,开挖第一区域1上部土方,在第一围护结构墙11和立柱13之间沿市政道路纵向架设多个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将立柱13支撑在纵向联系梁14下方,在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上浇筑道路板3,并将第一冠梁12、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道路板3固定。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冠梁12、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道路板3为刚性连接,立柱13与纵向联系梁14刚性连接。第一围护结构墙11和纵向联系梁14之间还设有加强梁6,其中加强梁6包括沿市政道路纵向设置的纵部61以及固定在纵部61上的横部62,横部62沿市政道路横向设置,且横部6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围护结构墙11和纵向联系梁14上。设置加强梁6可以提升结构强度。在浇筑道路板3时还对加强梁6进行浇筑。S3.同时参见图6所示,封闭第二区域2,让第一区域1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施工第二区域2范围内的第二围护结构墙21和第二冠梁22,开挖第二区域2上部土方,在第二围护结构墙21和纵向联系梁14之间浇筑多个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S4.同时参见图7所示,在第二区域2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设置多排支撑4直至基坑底部。支撑4的排数可以根据直至基坑深度合理设置,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4设有两排,每一排的支撑4的数量则根据基坑的长度所确定。S5.同时参见图8所示,在基坑内施工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并从基坑底部向上依次拆除支撑4。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通常包括结构底板、中板、顶板、侧墙及中墙等结构。S6.同时参见图9所示,在位于第二区域2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的顶板上回填土石7,并拆除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S7.同时参见图10所示,拆除立柱13、纵向联系梁14、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道路板3,在位于第一区域1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的顶板上回填土石7,恢复第一区域1上的交通。本专利技术利用明挖基坑的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在横撑和纵向联系梁14上现浇道路板3作为临时道路方法,在提高基坑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了地面交通车道数量,缓解了交通压力,其中传力路径为:首先路面荷载传力给道路板3,道路板3传力给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加强梁6、纵向联系梁14、第一冠梁12和第二冠梁22,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加强梁6、纵向联系梁14、第一冠梁12和第二冠梁22再传力给立柱13、第一围护结构墙11和第二围护结构墙21。其受力体系明确,安全可靠经济、噪声小、施工简便,既保证交通畅通,又不影响明挖基坑施工。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用于缓解市政道路交通压力,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施工的基坑所对应的区域沿所述市政道路横向分为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保持第二区域(2)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封闭第一区域(1),施工第一区域(1)范围内的第一围护结构墙(11)、第一冠梁(12)和立柱(13);开挖第一区域(1)上部土方,在第一围护结构墙(11)和立柱(13)之间沿所述市政道路纵向架设多个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将立柱(13)支撑在纵向联系梁(14)下方,在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上浇筑道路板(3),并将第一冠梁(12)、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道路板(3)固定;封闭第二区域(2),让第一区域(1)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施工第二区域(2)范围内的第二围护结构墙(21)和第二冠梁(22),开挖第二区域(2)上部土方,在第二围护结构墙(21)和纵向联系梁(14)之间浇筑多个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在第二区域(2)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设置多排支撑(4)直至基坑底部;在基坑内施工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并从基坑底部向上依次拆除支撑(4);在位于第二区域(2)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的顶板上回填土石(7),并拆除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拆除立柱(13)、纵向联系梁(14)、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道路板(3),在位于第一区域(1)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的顶板上回填土石(7),恢复第一区域(1)上的交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基坑的临时道路铺设方法,用于缓解市政道路交通压力,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施工的基坑所对应的区域沿所述市政道路横向分为第一区域(1)和第二区域(2),保持第二区域(2)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封闭第一区域(1),施工第一区域(1)范围内的第一围护结构墙(11)、第一冠梁(12)和立柱(13);开挖第一区域(1)上部土方,在第一围护结构墙(11)和立柱(13)之间沿所述市政道路纵向架设多个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将立柱(13)支撑在纵向联系梁(14)下方,在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纵向联系梁(14)上浇筑道路板(3),并将第一冠梁(12)、第一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15)和道路板(3)固定;封闭第二区域(2),让第一区域(1)上对应的市政道路通车,施工第二区域(2)范围内的第二围护结构墙(21)和第二冠梁(22),开挖第二区域(2)上部土方,在第二围护结构墙(21)和纵向联系梁(14)之间浇筑多个第二区域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23);在第二区域(2)开挖基坑,在基坑内设置多排支撑(4)直至基坑底部;在基坑内施工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并从基坑底部向上依次拆除支撑(4);在位于第二区域(2)范围内的地下工程主体结构(5)的顶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骏陆金海王腾飞马舜娄西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