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震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5178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31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震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所述鞋底设有缓震装置,所述缓震装置包括缓震单元,所述缓震单元为板状、并具有锯齿形弯折的横断面;所述缓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缓震单体,所述缓震单体依次并排相连,所述缓震单体为柱状并具有“V”形截面;所述缓震单体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鞋底被踩下后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可伸缩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缓震鞋将源自地面和穿着者自身体重的对冲力有效化解,对于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部位关节骨骼形成保护。

Shock sho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shioning sho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hoe sole comprises a sole, a cushioning device, the cushioning device comprises a cushioning unit, the cushioning unit plate, and has a cross section of zigzag bent; the cushioning unit includes at least two slow shock the bradyseism monomer, monomer in the side by side connected bradyseism monomer column and has \V\ shaped section; the direction of earthquake relief work arranged direction for the cushioning unit, the cushioning unit in the soles pressed after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 on the telescopic set. The shock proof shoes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impact force from the ground and the body weight of the wearer, and protect the joints and bones of the ankle joint, the knee joint and the wai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震鞋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震鞋。
技术介绍
普通鞋底一般没有减震设计,无法对人们在走路时地面给脚部的反作用力进行缓冲。有一些鞋底具备减震的设计,然而使用较多的是气垫结构,从而使得鞋底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加工时间长;气垫结构通常仅在后跟部位设置,无法对脚掌部位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在鞋子的穿用过程中气垫会发生老化、漏气,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在走路时发出令人尴尬的响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化解走路时冲击力的缓震鞋。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缓震鞋,其包括鞋底,所述鞋底设有缓震装置,所述缓震装置包括缓震单元,所述缓震单元为板状、并具有锯齿形弯折的横断面;所述缓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缓震单体,所述缓震单体依次并排相连,所述缓震单体为柱状并具有“V”形截面;所述缓震单体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鞋底被踩下后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可伸缩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单元为至少两个,并且层叠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单元是一体成型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单元的材质为TPR。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缓震垫,所述缓震单元设置于所述缓震垫内;所述缓震垫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相对设置;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压板,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下压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垫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鞋底的后跟和前脚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垫和所述缓震单元是一体成型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垫的材质为TPU。本技术提供的缓震装置及缓震鞋,通过“V”形结构受力后的折叠变形,将源自地面和穿着者自身体重的对冲力有效化解,对于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部位关节骨骼形成保护。同时,因结构形变而产生回弹力有助于提供行走动力。本技术提供的缓震装置及缓震鞋,取消了常用的气垫结构,对加工工艺的要求大大降低,缩短了加工周期。本技术提供的缓震鞋,在前脚掌及后脚跟都设置有缓震垫,可有效缓解脚后跟和前脚掌所受的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震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缓震鞋中的缓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3、图4和图5为图2中缓震垫内缓震单元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工作状态下的缓震垫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缓震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概念,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参考图1,一种缓震鞋,在鞋底1的后跟处设置有缓震垫2,缓震垫2内置于鞋底1内。缓震垫2的结构参考图2。缓震垫2具有一体成型的外框,并形成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上压板21承受来自穿用者的压力,下压板22承受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缓震垫2的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板状的TPR材质的缓震单元23。缓震单元23的横断面呈现锯齿状弯折,参考图3,每个缓震单元23都是由若干缓震单体构成,这些缓震单体具有“V”形的横断面,它们并排地依次相连,从而形成类似弹簧的结构。参考图4和图5,为缓震单元2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中的箭头方向示出了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参考图4,缓震单元23在工作方向受力,会沿着箭头方向压缩;当使得缓震单元23压缩的作用力消去,参考图3,缓震单元23将沿着箭头方向伸展,回复原状。参考图6,将若干上述缓震单元23装入缓震垫2,使它们层叠设置,并将缓震垫2设置于鞋底的后跟处。当缓震垫2被踩下,各缓震单元23将冲击能量储存,减小了脚部对鞋底的瞬时作用力F;地面给脚部的支撑力FN同样也被减小,从而脚部所受的反作用力也相应减小。缓震垫2被踩下发生变形,并沿图6中空心箭头方向扩展,从而支撑脚部的面积增大,减小了脚部各点所受压强,进一步增加了对脚部的支撑性能和穿着的舒适性。缓震单元23的材质为TPR,缓震垫2的材质为TPU。缓震单元23在其工作方向上,一端固定在缓震垫2上部的上压板21上,另一端则固定在缓震垫2下部的下压板22上。较硬的TPU材料可提供足够的支撑,而相对较软的TPR材料则可提供足够的弹性。还可进一步设计,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性能的缓震垫2,并配合可抽换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穿着需求。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7,在鞋底1内、类似后跟处的缓震垫2,在前脚掌位置也设置一缓震垫2,它们具备相同的材质和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也相同,不再赘述。在前脚掌处也设置缓震垫2,可进一步增强缓震效果,并能在剧烈运动时提供回弹的助力。还可进一步设计,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性能的缓震垫2,并配合可抽换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穿着需求。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和实施例二中的类似,区别在于,缓震垫2和缓震单元23的材质均为TPR,并且它们是一体成型的,加工方便,连接效果好。还可进一步设计,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性能的缓震垫2,并配合可抽换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穿着需求。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省略了缓震垫,而是在鞋底内设置有一夹层,该夹层具有上下表面,该上下表面固定缓震单元23,同样可实现缓震。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缓震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震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所述鞋底设有缓震装置,所述缓震装置包括缓震单元,所述缓震单元为板状、并具有锯齿形弯折的横断面;所述缓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缓震单体,所述缓震单体依次并排相连,所述缓震单体为柱状并具有“V”形截面;所述缓震单体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鞋底被踩下后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可伸缩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震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所述鞋底设有缓震装置,所述缓震装置包括缓震单元,所述缓震单元为板状、并具有锯齿形弯折的横断面;所述缓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缓震单体,所述缓震单体依次并排相连,所述缓震单体为柱状并具有“V”形截面;所述缓震单体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鞋底被踩下后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可伸缩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单元为至少两个,并且层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单元是一体成型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震鞋,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双勇魏伟李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银发无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