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丛繁滋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2804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12:01
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变焦眼镜正视眼方向动态的轻度离焦诱导非正式眼的眼轴逐步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更优选的是融合仿生视觉训练与正视眼方向离焦训练两种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仿生训练仪,通过八种仿生的视觉训练,提升视觉系统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好眼睛的三个必要条件。值得特别提及的是:通过①全方位眼瑜伽运动、②周边视野刺激训练、③超级精细目力训练、④闭眼视光训练等四种训练改善眼底周边视野的血液循环,增加巩膜抗拉张力储备,可以多角度有力的促进变焦眼镜引导眼轴长度逐步向正视眼方向恢复,为其提供营养学、力学、解剖学方面的支持。

Spectacles with dynamic zoom function of facing eye direction and use method thereof

A pair of glasses with emmetropia dynamic zoom function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axial through zoom glasses emmetropia direction dynamic mild defocus induced by informal eyes gradually restored to emmetropia; more preferably is the fusion of bionic vision training and orientation training two emmetropia defocus kind of technology, which provides a emmetropia direction dynamic zoom lenses and bionic training instrument to the society, through eight kinds of bionic vision training, enhance the seven power reserve vision system, restore the three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maintain good eye. Worthy of special mention is: through the full range of eye movement, yoga peripheral field stimulation training, the super fine eyesight training, the training of four eyes optometry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vision of the peripheral fundus blood circulation, increase the scleral tensile strength reserv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multi angle zoom glasses axial length gradually restored to the guide face eye direction, providing nutrition, mechanical and anatomical support for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是将仿生视觉装置训练与正视眼方向动态离焦变焦眼镜相融合的近视远视散光弱视斜视屈光参差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2000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73.01%。香港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十分普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60%,这比纽约高出一倍;估计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5%以上。台湾学生近视率也很高,小学生一年级12%,六年级55%,中学生三年级为76%,高中三年级为85%。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日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78%,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分之一,欧洲地区则少一些,但仍有大量近视人群。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三点,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越深,患近视者年纪越来越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最新统计,我国近视眼患者已有3.5亿人;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约为三分之一。换言之全世界有近20亿近视患者,并且仍在滚动形成,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弱视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2000万。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现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并具有如下几方面缺憾。1、调节理论有缺憾:学生每天看书、看黑板远、近调节5、6个小时,近视仍然高发,可见调节理论一定是出了大问题(薄弱点在于:眼供血不足,易产生视疲劳、睫状肌痉挛,使一切调节均告失效)。其中,睫状肌痉挛,犹如傻瓜照相机的机械调节部分被锈死,无论其它部分如何运作、系统如何下达指令均照不出好照片。因此,只凭调节理论设计的近视治疗仪器注定无效。2、不重视视角使视力退化:除视力表以外,在近视等眼病的防治链条中几乎从未提及视角,这是现代医学的最大疏忽。众所周知,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看见几十米以外的大楼,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能够看见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和几十米以外的大楼的人却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可见现代医学所重视的距离在这里并不重要,集合也可以弱化,视角是能否看清楚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矛盾。然而,现有技术想用次要矛盾(集合)解决主要矛盾(视角)的事情,以至于“近视不可治”。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几乎所有的市售近光近视等眼病治疗仪器发光视点的视角均大于150分角(以5米为标准距离,能看清5米视力表上1.0视标的开口所用视角为1分角;能看清5米视力表上最大的0.1视标的开口所用视角为10分角),视角越大所遮盖的视网膜面积越大,在能看清的大前提下出于节约能量的本能,并不是所有被遮盖范围的视细胞都参与工作,只选与轮廓有关的少部分视细胞参与工作就能满足视觉需要。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比日常用眼更多的视细胞被激活,而是为了节能更多视细胞受到抑制。同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几乎所有的近视患者已经养成只看大视角不看小视角的习惯。对面来人,只看轮廓不看是谁;对面来车,只看轮廓不看车牌。由于自认为看不清而主动放弃小视角视力的使用,由于用进废退,由于没有更多的视细胞被激活,由于更多视细胞受到抑制,以至于视力退化。3、视觉三联动出现了漏洞:现有治疗近视的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出现了漏洞,视觉系统应该是五联动。三联动只有集合变化没有视角变化、在与经验数据比对判断时因没有视角变化使大脑产生困惑或有“上当”的感觉,因而不支持联动不支持调节(如同傻瓜照相机在缺乏重要检测信息时无法完成调节一样。应改为五联动,才能顺利完成视觉系统联动的全过程)。4、弱视治疗没有总体观念:弱视治疗过程中只注重视细胞的激活,在被激活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如何持续工作不再抑制不再废用方面没作考虑,(薄弱点在于:被激活的视细胞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不得不再度进入抑制状态)。此外,在视细胞的激活过程中犯了大视角的错误(市售近视、弱视治疗仪使用时的视角至少在150分角以上),以至于不得不用“扎针孔”、“串珠子”等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及“光栅疗法”“后像疗法”进行补救(缺少:小视角的超级精细目力训练)。以至于疗程长达2~3年,甚至7~8年,且疗效不佳。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弱视治疗没有关注弱视病因(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的消除,弱视治愈后半年内出现反弹的现象经常发生。5、只知形觉剥夺未作相应干预:现代科学虽已发现:“视网膜功能失平衡: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广大青少年的视野多限于书本、电视机、电脑、电视游戏等正前方的狭窄视野。Wallman指出: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因近距离阅读时只有视网膜中心凹部能获得充足的视觉刺激,而视网膜的其它大部分位则缺乏足够的刺激,大部分视网膜细胞活性下降。‘用进废退’及血液供应和代谢水平呈正相关,是人体内在规律。通过研究已发现,近视眼的早期眼底改变中,周边视网膜呈贫血状态,色黄白,即‘非压迫白’现象”(李美红,钱金岳,邵大宝,近视眼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8(1),59)。但现代医学对“形觉剥夺”所造成的“视网膜功能失平衡”并没有做出相应干预,再加之眼镜光学中心对视野的限制。从而使近视等眼病进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单行道。同时也使一些眼底疾病在赤道附近应运而生。6、现有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是真性近视不能治愈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人眼原本像傻瓜照相机一样,在视近物或远物时,都可自动将图像调节到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眼看远看近都很清楚。近视最初阶段(假性阶段)都是由于视疲劳、睫状肌对晶状体调节不灵活所引起,到了后期即近视的真性阶段,睫状肌已完全失去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在长期看近睫状肌调节不灵活的前提下眼轴被逐步地拉长,在这种情况下视远物时图像就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近视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远物的离焦像平面变得更远些回到视网膜上成像。但是当人们戴着看远的眼镜看近处物体时,近物的成像焦平面却落在了视网膜后面而产生了新的离焦,即视网膜上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学生以看近为主,每天要近距离的读写十几个小时。为了看清近物,为了弥补眼球在调节方面的不足,大脑、视网膜通过心理和生理上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链,启动了人眼视觉系统正视化程序对眼球进行调整(生物本能,适应需要改变自己),眼球则被逐渐向后调长,直到近物的焦平面落到视网膜上,即能看清近物为止。众所周知,眼球每向后调长一毫米,就可抵消眼镜300度的调节。眼球被调长后,随之而来的是在视远物时,图像再次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再次不清晰,需要再次配镜,再次配镜后,近物的焦平面又落在了视网膜后面,为了看清近物,眼轴又被大脑再次象调傻瓜照相机一样调长。如此往复,不仅加速了眼镜度数的提高、加速了眼球轴向被拉长、加速了眼睛视力的下降,同时还会使戴镜者增加患上其它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和视网膜病等眼疾的危险。因此,英国科学家呼吁:近视镜不是矫正近视的正确方法。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徐广第说:“戴眼镜是目前矫正视力的一种主要方法。近视眼镜戴着是为了‘看远’的,‘看近’不合理。”在理清上述机理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该变焦眼镜可以有效地通过可变焦眼镜正视眼方向动态的轻度离焦诱导非正式眼的眼轴逐步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另辟蹊径地给出了变焦眼镜新的适用范围、新的结构完善、新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和/或融合仿生视觉训练与正视眼方向离焦训练两种技术,增加仿生视觉训练装置;用于从视光学角度、营养学角度、力学角度提升视觉系统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好眼睛的三个必要条件,帮助非正式眼的眼轴逐步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用于消除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的病因,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该变焦眼镜可以有效地通过可变焦眼镜正视眼方向动态的轻度离焦诱导非正式眼的眼轴逐步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另辟蹊径地给出了变焦眼镜新的适用范围、新的结构完善、新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和/或融合仿生视觉训练与正视眼方向离焦训练两种技术,增加仿生视觉训练装置;用于从视光学角度、营养学角度、力学角度提升视觉系统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好眼睛的三个必要条件,帮助非正式眼的眼轴逐步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用于消除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的病因,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斜视、弱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焦眼镜包括:现有的变焦眼镜和未来当有的变焦眼镜,其中现有的变焦眼镜:镜片前后移动式变焦眼镜、镜片横向移动式变焦眼镜、镜片内充入两种流体的电湿效应变焦眼镜、镜片内充入两种液体的双腔变焦眼镜、镜片内充入一种液体的单腔变焦眼镜、3D手机变焦眼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的结构完善,本发明通过在所选变焦眼镜上增加手动微调装置,或全自动微调装置,通过动态精细化离焦变焦调节方式,完成正视眼方向动态的轻度离焦诱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精细化离焦变焦调节方式,可以依据所选择变焦眼镜的类型通过齿轮精细档位的转换手动给进完成,更优选的是通过微型步进电机完成,或通过带变速箱的微型步进电机完成,或通过微型步进电机带动微型泵完成,或通过精细调整电压电路完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精细化离焦变焦调节,每次步进度数应1~≤25度,以便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的状态下,完成眼轴长度向正视眼方向的恢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的使用方法,在看清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逐步降低眼镜度数,寻找正视眼方向刚刚出现模糊轻度离焦的临界点(眼内肌调节能力用尽的临界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精细化离焦变焦调节,使使用者工作、学习、娱乐用眼过程中,处于正视眼方向的轻度离焦状态,逐步引导眼轴长度向正视眼方向的恢复,而提升视力。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正视眼方向动态变焦功能的眼镜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精细化离焦变焦调节包括:单向渐进式和进退循环渐进式;其中:进退循环渐进式离焦变焦调节,雷同于古人看书时的摇头晃脑,逐步引导睫状肌晶状体恢复以往的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繁滋刘海成丛林
申请(专利权)人:丛繁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