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043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30:1。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配伍在特定的比例下发现具有很好的协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作用,特别是在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0‑21:1之间,其协同效果非常的明显。

A pest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onvallatoxi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est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onvallatoxin, convallatoxin and Apocynum glycosides, convallatoxin and Apocynum glycosides by weight ratio of 1:1, 30:1. The compatibility of convallatoxin and Apocynum glycosides found in a specific proportion has good synergistic controlling c.medinalis, especially in convallatoxin and Apocynum glycosides weight ratio of 20 between 21:1, the synergistic effect is very obvio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剂,具体是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属于农业

技术介绍
害虫防治中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剂量降低以降低或避免不利的环境或毒性效应,而要求仍能有效地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其二,避免频繁和单一地使用某一农药品种,以免造成抗性害虫或病原体的快速选择。在以增效、扩谱、兼治为最大特点的农药复配制剂中使用具有增效作用的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复配,既胿降低各有效成分的剂量,又能用于抗性害虫的治理或者延缓抗性的产生,是解决害虫防治中上述两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铃兰毒甙CAS号:508-75-8(Convallatoxin)系从铃兰(ConvallariakeiskeiMiq)全草中提取而得的强心配醣体,作用比洋地黄毒甙强,其化学结构及药理特性与毒毛旋花子甙相似,可视为毒毛旋花子甙的代用品。此外,铃兰尚有利尿,镇静等作用。我国东北铃兰产量很多。罗布麻苷CAS号:508-77-0罗布麻苷主要来源于夹竹桃科罗布麻属植物罗布麻(ApocynumvenetumL.)、大叶罗布麻(A.hendersonii)、大麻草夹竹桃(Apocynumcannbinum)的根,夹竹桃科毒毛旋花属植物毒毛旋花(StrophanthushispidusOliv.)的种子,毛茛科植物侧金盏花(AdonisamurensisReg.etRadde)、福寿草(A.vernalisL)、金黄侧金盏花(A.chrysocyathusHook.)全草。申请人发现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配比对于防治虫害具有协同增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成分进行配合,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避免或延缓才虫类对新成份抗性的产生。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专利技术人将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复配,用于防治虫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包含两种主要有效成分: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30:1-1: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30%。本专利技术的杀虫剂组合物铃兰毒甙和罗布麻苷在一定比例下对于单成分的铃兰毒甙或罗布麻苷,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30: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2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5: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3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3: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4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0: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5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5: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6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0: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7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8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实施例9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6,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5%,木质素磺酸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2%,黄原胶1%,硅酸镁铝0.5%,正辛醇0.5%,余量为去离子水。增效作用生物检测采用孙云沛(Sun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co-toxicitycoefficient,CTC),评价本专利技术的杀虫剂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混用效果,具体如下:评价标准:当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计算公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把A剂、B剂中的一种作为标准药剂)A剂、B剂分别为两种相混的活性成分,混剂为A剂和B剂相混后的混合物。试验靶标:稻纵卷叶螟,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后,挑选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3龄若虫供试验用;螟虫,室内饲养一段时间后,挑选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3龄若虫供试验用。将上述两种虫子分别进行如下试验。试验条件:温度:(25±1)℃,湿度:70%-80%,光照:L:D=(16:8)h。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6-2006》,采用浸渍法。药剂处理:稻田采集未用药的新鲜水稻嫩叶,用清水洗净,晾干。按照浓度由低到高顺序将洁净晾干的水稻嫩叶浸入上述不同浓度药剂中浸泡15s,自然晾干后放入洁净的玻璃瓶中,接入试虫,每重复接虫30头。以浸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每一处理重复4次。处理72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每种混剂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A:铃兰毒甙,B:罗布麻苷有效成分ATITTICTCA:B(30:1)99.494.2105.5A:B(25:1)80.793.186.7A:B(21:1)301.590.3333.9A:B(20:1)269.189.1302.1A:B(15:1)90.287.9102.6A:B(10:1)80.185.693.6A:B(5:1)81.384.196.7A:B(2:1)71.380.788.4A:B(1:1)81.679.1103.2A:B(1:10)74.976.498.1如试验结果,当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重量比为2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铃兰毒甙和罗布麻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铃兰毒甙和罗布麻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铃兰毒甙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铃兰毒甙与罗布麻苷的重量份数之比为,30:1-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侠李德茂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得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