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孔CT自动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26308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19:32
一种跨孔CT自动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跨孔CT采集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云服务器、远程终端和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组成,跨孔CT采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通过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分别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远程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或传统因特网传输数据,远程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对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远程监控指挥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数据采集任务,并将已采集到的数据使用通用的Json格式导出并保存,远程终端可读取已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进而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跨孔CT采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的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系统操作简单直观,可节省操作成本。

Cross hole CT automatic acquisition an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A cross hole CT automatic acquisition an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mainly by the cross hole CT acquisition equipment, automatic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cloud server, remote terminal and data processing module, between the cross hole CT acquisition equipment and automation control and acquisition module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loud server and automatic control and acquisition module respectively. Remote terminal throug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traditional Internet data transmission, remote terminal through the cloud server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utomatic control and acquisition module command cross hole CT acquisition equipment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data collection, and the collected data have been derived using the Json format in common use and preservation, the remote terminal can read the collected data, and send the data to the collected data processing module, and completes the data processing.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ross hole CT collecting device and the automatic control and acquisition module has high reliability, the system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visual, and the operation cost can be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数据采集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孔CT自动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跨孔CT采集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云服务器、远程终端和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组成。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地质勘探数据采集方法是基于高密度直流电法的地质勘探仪的方法,采集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设备和PC机数据采集软件组成,PC机和数据采集设备通过串口通信方式连接,专业人员通过使用该数据采集软件对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操控,软件实时读取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到各项数据并将其保存在PC机的存储设备中,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现有技术的采集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数据采集设备和PC机使用RS-232标准的串口方式通信,该通信方式可靠性差,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有限,使用共地的传输形式易产生共模干扰,抗噪声干扰能力弱。2.配套的PC机应用程序软件使用VisualBasic开发而成,该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不友好,使用门槛较高,学习周期较长,传统的基于高密度直流电法的地质勘探仪在现场施工布置时,必须配合至少一名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操作,这使得该系统的使用成本较高。3.配套的PC机应用程序对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保存时采用了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这种方式保存的数据难以通过其他软件读取,限制了该数据的使用范围,进而降低了单次采集产生数据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采集设备和PC机之间通信可靠性差,传输速率较低,传输距离有限,采集的数据使用范围小且采集人工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孔CT自动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跨孔CT采集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云服务器、远程终端和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组成,跨孔CT采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通过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分别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远程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或传统因特网传输数据,远程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对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远程监控指挥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数据采集任务,并将已采集到的数据使用通用的Json格式导出并保存,远程终端可读取已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进而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所述的跨孔CT采集设备负责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或串口作为通信通道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通信,其中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采用高可靠性的TCP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通道使用RS-232标准的通信协议。所述的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和所述的串口通信通道均可单独使用,互为备份,有效解决了因为某通道通信质量差而导致的数据交换困难和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无法建立有效的通信连接而导致的跨孔CT数据采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并且优先采用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及TCP协议,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所述的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内含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模块通过配合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跨孔CT数据采集工作,包括电极检测、生成数据采集方案、数据采集,并将监控信息实时更新到云服务器;所述的云服务器将获取到的各项数据实时推送到远程终端并可进行数据互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操作;所述的远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通过云服务器可获取跨孔CT采集系统的各项数据,并可下达指令以控制系统进行工作;所述的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将远程终端传来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完成整个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跨孔CT采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的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多终端数据展示及多终端系统运行操控,系统操作简单直观;可大量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主要由跨孔CT采集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云服务器、远程终端和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组成,跨孔CT采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通过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分别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远程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或传统因特网传输数据,远程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对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远程监控指挥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数据采集任务,并将已采集到的数据使用通用的Json格式导出并保存,远程终端可读取已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进而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所述的跨孔CT采集设备负责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局域网(Wi-Fi)或串口作为通信通道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通信,其中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采用高可靠性的TCP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通道使用RS-232标准的通信协议。所述的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和所述的串口通信通道均可单独使用,互为备份,有效解决了因为某通道通信质量差而导致的数据交换困难和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无法建立有效的通信连接而导致的跨孔CT数据采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并且优先采用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及TCP协议,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所述的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内含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模块通过配合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跨孔CT数据采集工作,包括电极检测、生成数据采集方案、数据采集,并将监控信息实时更新到云服务器;所述的云服务器将获取到的各项数据实时推送到远程终端并可进行数据互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操作;所述的远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机,通过云服务器可获取跨孔CT采集系统的各项数据,并可下达指令以控制系统进行工作;所述的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将远程终端传来的已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完成整个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跨孔CT采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的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跨孔CT采集设备和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通道有两种,分别为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与串口通信通道,其中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采用高可靠性的TCP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通道使用RS-232标准通信协议。此两种通道均可单独使用,互为备份,有效解决了因为某通道通信质量差而导致的数据交换困难和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无法建立有效的通信连接而导致的跨孔CT数据采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并且优先采用无线局域网(WI-Fi)通道及TCP协议,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数据交换形式遵循规范,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方便了已采集数据的处理。跨孔CT采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的通信均采用自定义数据帧的形式,自定义数据帧包括帧头,数据体和校验位,可以有效区分执行不同功能的数据帧并可确保数据帧的完整性,有效地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跨孔CT数据采集任务执行结束后,所获取的各项数据以国际主流的Json数据交换格式保存到本地文件中,方便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系统进行采集任务时可靠性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会出现未收到跨孔CT采集设备反馈的帧数据、收到错误的帧数据等异常情况,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均可以进行智能处理,极大地增强了数据采集过程的可靠性。多终端数据展示及多终端系统运行操控,系统操作简单直观。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模块的监控内容包括通信连接的状态信息,电极检测及数据采集过程通信数据的异常状态信息,系统运行及工作过程中的实时信息等,并将这些信息实时更新到远端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孔CT自动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跨孔CT采集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云服务器、远程终端及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组成,跨孔CT采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通过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分别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远程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或传统因特网传输数据,其特征在于:远程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对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远程监控指挥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数据采集任务,并将已采集到的数据使用通用的Json格式导出并保存,远程终端可读取已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进而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孔CT自动化采集和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跨孔CT采集设备、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云服务器、远程终端及已采集数据处理模块组成,跨孔CT采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之间通过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分别与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远程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或传统因特网传输数据,其特征在于:远程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对自动化控制及采集模块进行远程监控指挥跨孔CT采集设备完成整个数据采集任务,并将已采集到的数据使用通用的Json格式导出并保存,远程终端可读取已采集数据,并将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法全李明亮叶金才王国富张海如王小红闵玉瑾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